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林业工作站(榆林市横山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辖区内森林资源,林业行政执法;负责全区营造林的规划、设计、检查和验收;林业科技项目申报、推广和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天然林保护管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林业技术咨询、科普宣传、林木多种经营技术服务;林业实用科技培训。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工农西巷47号 | |
法定代表人 | 方伟 | |
开办资金 | 187.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0.9万元 | 153.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林业工作站(榆林市横山区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0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站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林业局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以“山水林田坝草沙”生态理念为指导,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推行“工作制度化、制度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节点化”工作思路,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细化每月目标任务,做到每月通报进度、每季分析情况,扎实开展林业行政执法、野生动植物保护、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古树名木保护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如下:工作开展情况。资源管护和林政执法方面。为了切实保护我区森林资源,扭转破坏林草资源面积大、涉及面广的局面,今年春节刚过,我站在区林业局在安排下,全站108名同志全部出动,分6个工作队伍,到村、到点、到地块,配合个镇办逐地块、逐图斑实地调查,进行案件办理。为了推进案件办理进度,今年9月份,又成立林草执法中队,分片区、网格化进行核查,同时按照《森林卫片植被恢复方案》进行监督、指导植被恢复工作。森林卫片情况:我区2023年共有森林卫片图斑1152个,通过整改恢复,经与省林业局对接,我区第一批次为10个行政案件,第三批次为3个行政案件,第四批次为1个行政案件,共14个行政案件。2、草原卫片情况: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据下发2022年第二批次草原图斑1235个,面积1765.17亩,外业调查完毕,已全部上传,植被正在恢复。2023年第一批次草原图斑171个,面积1100.9亩,外业调查完毕,已全部上传,植被正在恢复。2023年第三批次草原图斑343个,面积3169.09亩,正在外业调查中。2023年第四批次草原图斑690个,面积3670.7亩,正在外业调查中。3、林政执法情况:一是封山禁牧情况。今年3月10日以来,根据我区实际,将林政执法人员分三个大片区,由三个副站长带队,我们派出3个检查组,对全区各镇、办封山禁牧情况进行不定期督查检查,并每月向政府督查组汇报封山禁牧开展情况。二是案件受理情况。3月10以来,我站接巡视组转交案件6起,12345市民热线投诉举报16起,公安转交1起,市林草管护中心2起,靖边县转交3起,上述案件都已按时办理。接群众举报破坏、毁坏林木林地案件8起,都是多年来多次举报,未能及时给予解决的疑难案件。三是执法检查。4月以来,我们对全区2022年、2023年水利工程70个拦泥沙坝和64个淤泥坝违法占用林地取土和施工行为进行现场勘查,实行强制恢复植被措施,责令抓紧时间,严格按照工程实施方案和林业植被恢复方案要求进行恢复,同时对发改、交通、财政、乡村振兴局实施的项目进行跟踪调查,防止违法图斑的产生。(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疫源疫病监测。为切实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好候鸟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我站组织工作人员,对城区、各镇、办的集会、市场进行检查和巡护,对芦河、无定河等候鸟集中觅食及栖息地进行疫源疫病监测,筑牢生态防线。一是成立由站长任组长、副站长任副组长、业务骨干为成员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宣传受保护野生动物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巡护检查野生动物在市场的贩卖情况,防止居民出现捡拾、捕食病鸟疫鸟行为;二是安排工作人员深入镇、村、能源企业进行检查,结合我区朱鹮人工繁育与野化放飞项目,加大宣传力度,严厉禁止通过投毒、电网、弹弓、枪支、夜间照明、猎犬、猎夹、猎套等方式猎捕、猎食野生动物,同时要求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生态廊道、迁徙通道、饮水点等重点保护区域,不得投食招引妨碍野生动物正常繁衍生息;三是野生动物救助保护。在我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今年1月至今,共救助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长耳鸮7只,救治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红隼幼鸟4只,救治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鱼鹰2治,救治“三有动物”4只,全部救治康复后放飞;打击非法收售、贩卖野生蝎子人员18人,野外放生蝎子42公斤,通过媒体等手段宣传6次,收效显著,群众对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四是实行周报告、日报告制度。根据《陕西省林业局关于国家级监测站应急值守及信息报送情况的通报》显示,我站2023年节假日国家林业局抽查到岗率100%,直报周报率100%,未出现瞒报、错报、漏报事件。(三)朱鹮人工繁育与野化放飞项目的引进。2023年10月10日,享有“吉祥鸟”、“爱情鸟”、“东方宝石”等美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成功在横山安家落户,是朱鹮首次向高纬度地区和高寒地区向北迁徙的第一个突破性、探索性朱鹮试验项目,有利于地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恢复和当地社会自然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朱鹮这一珍稀物种的种群壮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可为后续逐步向蒙古、俄罗斯再引进寻找途径、积累经验。今年,被省林业局直接评为“陕西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先进集体”。(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根据市绿化委员会要求,今年,我们对全区古树名木进行全面调查,调查树木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保护情况,检查是否有认为损害情况。逐株核对、测量、拍照、精确定位、规范建档,进一步完善了古树名木的动态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检查调查中,发现雷龙湾镇郝界有2株旱柳因自然原因死亡,此项工作还在进行中。区级单位义务植树。根据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春季集中义务植树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区林业局安排,我单位承担2023年义务植树工程的规划设计、地块协调、前期施工和技术指导工作。接任务后,我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排解矛盾,分区布局,合理规划,统筹安排,认真协调,安全施工。此次义务植树共栽植2m高、6轮层、顶芽饱满、无机械损伤、30cm×30cm营养钵樟子松壮苗2万余株,栽植面积达508亩,参与栽植单位109个,参与栽植人员2000多人,成活率达98%以上,现保存率达98%以上,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和区林业局交办的义务植树工作。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为切实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全面摸清全区重点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及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编制外来入侵物种资料档案,构建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库,为科学防控外来入侵物种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进一步建立外来入侵物种监测网络与预警平台,并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与预测预警,增强全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预警能力。从2023年6月到2023年8月,在全区开展了入侵物种调查工作。共计设置踏查路线10条,工作总时长达78.3小时,调查总距离达455.5km,设置样方70个,涉及17个乡镇,提交有效调查记录542条,对11种外来入侵物种进行了采集,同时制作成标本。(七)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乡村振兴”和林业实用技术推广活动,我们对韩岔、雷龙湾、赵石畔、艾好峁等镇、办的240多名林农进行了《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山地苹果管理技术》、《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经济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核桃栽培技术》等实用技术培训,发放相关资料800多份,修枝剪300余把。通过培训,既让群众学到了林业实用技术,又为生态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八)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情况。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环境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并举,全面推进林业后续产业建设。为我区林草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打击破坏林草地违法行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做出了贡献。三、存在的问题一是因事业单位机构改制,编制短缺、原基层分站的固定资产核算、债权债务清算、职工乡镇补贴发放等遗留问题未解决,直接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原公务用车报废,导致我单位现无公务用车和业务用车,制约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工作人员执法证件短缺,办案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需加强培训和执法证件的办理。四、整改措施1、“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结合林业行业实际,针对某些规章制度不够键全的薄弱环节,加以建立和键全,严格在规定期限内办理工作事项,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保障工作正常开展。2、深入广泛宣传《森林法》、《防沙治沙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等各项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绿色、开放、环保、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民法制意识。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后,我们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山水林田湖”生态治理理念,大力推进森林资源管护,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一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开展森林资源调查、林草执法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天然林保护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二是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民生理念,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三是推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造林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加大林木管护力度,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提高造林保存率,打破成活率达标,保存率底下的现状,大力推进营造林各项工作,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用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举措开创新气象。四是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开展相关业务活动,不断提升行业形象,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