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乡县> 西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西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7 09:35
单位名称 西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推广种植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业务范围: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野生种质资源保护;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业植物检疫;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机管理;农业信息收集发布;职业农民培训。
住所 西乡县鹿龄路87号
法定代表人 王飞杰
开办资金 144.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乡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4.22万元 136.8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中心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本单位《章程》和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种植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狠抓稻油高产优质生产技术推广,积极实施油菜、水稻“百千万”丰产示范工程。精心组织,及早部署,积极争取粮油生产资金,2022年—2023年建立油菜百千万示范工程面积20000亩,项目实施区域覆盖城南办、堰口镇、杨河镇、柳树镇9镇(办)47村等油菜主栽区域,涉及18300户农户。经实际测产,百亩核心示范点平均亩产229.89公斤,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205.25公斤,亩增产20.51公斤;万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93.80公斤,亩增产10.04公斤。稳步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照省市关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的安排部署,因地制宜选择带状复合种植模式。2023年复合种植计划面积2万亩,实际完成2.2万亩,实施区域覆盖全县17个镇(办),主要种植模式为2.2米3∶2带型;建立县级示范点7个,总面积为0.14万亩。全县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春玉米平均单产307.81公斤,比去年增产17.25公斤,增幅5.94%;夏玉米平均单产283.61公斤,比去年增产13.43公斤,增幅4.97%;全县大豆平均单产53.93公斤,比去年增产2.58公斤,增幅5.58%。推广玉米“增密度”提单产技术。2023年玉米增密度任务4万亩,实际完成4.1万亩,实施区域覆盖全县7个镇(办)。在我县平坝及浅山丘陵区域,积极推广玉米“增密度”5335技术,春玉米平均密度3065.2株/亩,夏玉米平均密度3365.2株/亩。春玉米平均亩产434.83公斤,夏玉米平均亩产422.15公斤;春玉米平均增收160元/亩,夏玉米平均增收150元/亩。2、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今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6.3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0.65万亩,油料播种面积16.22万亩。病虫草害累计发生194.18万亩次,防治面积178.95万亩次。通过积极应用农业措施、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精准施药、稻养共生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52.18万亩,覆盖率60.45%,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面积55.94万亩次,统防统治面积29.15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52.12%,病虫草害处置率96.9%,全年农药使用140.92吨(商品量),较2022年减少0.93吨(商品量),减少0.66%,利用率43.9%,综合防治效果92.8%,危害损失率1.97%,累计挽回损失7297.92吨,实际损失1143.53吨,实现了降低农产品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发展、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3、农业植物检疫:2023年杂交油菜制种生产油菜品种有陕油19、陕油0913等31个,面积0.512万亩,认真开展苗期、花期、成熟期产地检疫,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31份。签发《植物检疫要求函》33份,收到《植物检疫证》137份,涉及调入农作物种子80.51吨,其中水稻种9.615吨,玉米56.995吨,小麦15.3吨,大豆种15吨;调出油菜种502.7吨,未发现携带检疫对象等违法调运行为。4、农村能源开发利用:抓好沼气安全生产工作。对全县3个大中型沼气工程和11个小型沼气工程集中检查3次,开展户用沼气安全生产检查服务62户次,入户现场培训沼气用户118人次;组织全县17个镇办主管农业负责人参加了农村户用沼气安全生产工作推进会和农村户用沼气业务培训会议,对全县农村户用沼气设施进行了再摸排,并建立了在用沼气台账,确保了沼气生产安全运行。在全县215个村(社区)张贴了沼气安全管理使用告知书,发放沼气安全管理使用告知书2000余份,宣传沼气生产安全消防安全管理知识,提高了广大沼气用户的安全使用意识。5、农机管理: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面完成购机补贴59.2万元的任务,受益农户和涉农企业共计341户,受理申请407份。为了夯实资金补贴符合要求,成立农机购置补贴核验小组,严格按省市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对所办理补贴进行等比例抽检5批次,核实机具130台套,已结算农机购置补贴365份,结算资金49.048万元。扎实开展农机补贴和报废更新工作,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排查9次,重点处理安全隐患2起,开展专项清查6次,共清查出:259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连续3年以上未参加检审验,其中105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使用超过15年。紧抓专项清查后续整改工作,制定了公示和实施方案,并下发到各个乡镇。完成注销登记183台,转移登记55台,补检21台。6、农业信息收集发布:全年共印发《病虫情报》8期800份,经验证准确率达到95%以上;撰写《西乡农技》13期1500份;上报小麦、油菜、玉米等粮油作物病虫发生趋势、苗青、墒情调度等报表200余期。7、职业农民培训:完成征集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征集15个镇(街道)培育对象227人,其中特色藤编班51人,种植业班98人,养殖业班78人,并按照要求全部完成了学员的姓名、性别、民族、身份证号、手机号、户籍、产业情况、培训需求等基本信息。二是及时开展培训教学。在市农技中心的亲临指导和白勉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1月27日,藤编特色产业班顺利开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实地教学,学员反馈效果良好,开启了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新篇章。三是高素质领军人才申报、农民田间学校培育、头雁项目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全体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大力整治农资市场,积极开展新技术指导,各种农作物再次获得增产丰收,确保了粮食安全,也筑牢了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全年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整体平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生态效益逐步显现。职业农民在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更加凸显。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利用、化肥农药减量、绿色防控、地膜回收新途径,强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促进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培训力度不够大,针对性不强,覆盖面不够广;人员知识技能储备不够,对新形势下农业种植技术的需求不能满足。2.改进措施:加大培训力度,广泛收集各种种植业培训需求,针对需求有的放矢,深入田间地头,加大培训覆盖面;抓好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和再教育工作,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四、2024年工作计划。1.抓好水稻、玉米、油菜、小麦、薯类等主要粮油农作物栽培技术指导,保障全年丰产丰收;做好粮油作物品种布局,开展粮油菜高质高效技术推广,促进农业节本增效。2、继续抓好稻水象甲、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压低虫口基数,减轻防治压力。3、加大力度实施蚕桑、果树、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用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4、做好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抓好跨区域作业农机具管理及服务。5、继续做好植物检疫,抓好疫情普查和防控,保障农业生产安全。6、继续抓好职业农民培育、农技110工作,积极开展科技宣传和指导,多渠道为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7、以实际行动落实沼气安全生产、农机安全生产监理等工作。同时,深入开展沼气安全、农机安全、消防安全等领域的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强化主体责任,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各项安全生产工作。8、认真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