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管理服务保障。协调有关部门拟订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所监管企业业绩考核、资产及薪酬管理、经济责任审计等;文化产业发展年度考核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相关工作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朝阳路9号铜川政务大楼九楼0919室 | |
法定代表人 | 韩琪 | |
开办资金 | 1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中共铜川市委宣传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1万元 | 11.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以来,市文产办认真落实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聚焦文化产业发展,监督文化企业管理,紧盯重点目标任务,确保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全市文化体制改革服务保障方面。一是召开专项小组会议1次,报送改革信息22期,制定印发《铜川市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列出了任务清单,明确了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二是及时与承担文化体制改革任务的责任单位联系,报送改革任务进展情况4次,督促“小切口”、重点改革事项落细落小落实。三是对市级领导2023年领衔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实行责任单位主要领导联系制,列出任务清单,并按季度要求统筹推进。四是坚持“建账—反馈—销号”工作机制,报送改革任务台账4次,销号改革任务10项,全面完成并销号。五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省委改革办督查评估反馈问题的整改情况报告工作。六是对《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任务分工方案》《铜川“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承担的任务细化分解,责任明确到单位、科室,分别报送我部在全市“十四五”规划中承担任务的落实情况及市级专项规划的中期评估报告。(二)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管理服务保障方面。一是配合开展专项督查。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工作一并开展督查,印发督查通知,上报督查汇报、下发督查整改问题,有效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二是培育规上文化企业。分解落实《2023年度市直相关单位及各区县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考核指标》,明确了培育任务及营收增长率,据统计成功培育规上文化企业2户。三是积极开展项目申报。今年,争取中央文改文产办红色基因库项目1个、涉及资金20万元,省级文化产业发展扶持项目6个、涉及资金450万元,扶持市级项目10个,下达资金400万元。梳理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关联企业16家、文化旅游制造业产业链关联企业10家。四是开展招商推介。组织参加深圳文博会、西部文博会、长三角文博会等,并在西部文博会中代表铜川开展现场推介,得到省委宣传部高度评价。据统计,共签约项目9个,涉及资金5.47亿元,内容涵盖中医药康养、文创街区建设、研学项目开发、农耕文化体验等多个领域。(三)市属国有文化企业监管方面。一是修订完善《市委宣传部监管文化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三重一大”事项监管权责清单,下达文化企业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二是开展市属国有文化企业2022年度考核工作,并确定铜川市文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市演艺中心为考核优秀单位。三是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工作6次,重点检查生产安全、场所安全、活动安全等,督促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坚决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四是对监管国有文化企业调研4次,围绕党的建设、干部队伍、营业收入及支出、存在问题、对策及建议意见等形成“一企一策”调研报告4篇,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基础保障。二、取得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情况(一)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入选取得“新突破”。《关于公布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的通知》要求,公布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为全国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取得了此项工作在铜川的“新突破”。(二)文化产业发展现场会举办提振“精气神”。11月16至17日,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看项目、比实绩、助赶超”现场会,通过专题培训、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方式,提振了从事文化产业发展人员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监管文化企业迁址展现“新气象”。市演艺中心、市电影公司从老区搬迁至新区办公,引进《冰雪奇缘》《神奇科学秀》等剧目,创排民族音乐剧《千金方》,开展“映前5分钟电影+服务”拓宽创收渠道,使市演艺中心、市电影公司有了干事创业的“新气象”。三、存在问题虽然今年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差距。一是铜川特色文化转化为产业链的思路不宽,我们有耀州窑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康养文化等等,但是这多么文化如何转化为产业链或者说如何将这些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缺乏思考和谋划。二是落实国有文化企业监管制度执行有差距,新修订的监管制度在管理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落实上不到位。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意识不强。承接省市工作考核任务多,自主创新创意工作少,缺乏具有影响力、开创性、地域特色明显的工作。四、改进措施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我市实施“六大战略”、打造“三大产业集群”目标,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推进“文化+”深度融合高效发展,培育更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抓企业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做好规上规下文化企业的摸排、培育、帮扶,按照“新增一批、转换一批、规范一批”原则,采取全程代办、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一线服务等措施,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二是抓项目平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统筹扶持资金,聚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力强、潜力前景大的项目,做到实施一批、建设一批、培育一批和储备一批,完善文化产业项目库,加强与全产业链专业机构和大型企业合作,打造优质文旅产品。三是抓产业园区,提升集聚效应。依托耀州窑陶瓷、中医药文化、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鼓励引导建立文化创业园、大师创作街和工艺美术创业园,搭建交流平台,创作代表本地特色的艺术陶瓷、文化创意产品、健康养生产品,赋能文旅产业。四是抓人才培育,提升增长潜力。充分发挥拔尖文化人才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举办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专题培训、职称评定、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构建文化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工作格局,加强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人才引进,打造一支过硬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