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陕西省渭河流域治理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渭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渭河生态区治理保护规划编制;水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保护、支流调水;审核工程建设方案和设计、维修养护实施方案;编制实施防洪工程及生态修复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渭河流域河湖岸线划定和保护。 | |
住所 | 西安市西七路江河大厦七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李满良 | |
开办资金 | 104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水利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0.07万元 | 339.7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省水利厅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是条例入选十大法治事件,渭河保护得到广泛认可。我们以《黄河保护法》《渭河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契机,着重抓好条例宣贯和普法宣传,印制《条例》单行本2万余册,召开“一法一条例”解读宣贯会,组织专家赴流域各地宣讲;在“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主题活动承担省水利厅重点宣传任务,省、市40余家部门代表及当地群众上千人参加;在各类报纸、网络等媒体发表宣传稿件100余篇,有力推动了黄河保护法和渭河保护条例有效实施。完成了13万字释义(草拟稿),并报省人大法工委审议,成为2022年通过的16部省级地方性法规中唯一一部完成释义编写工作的法规,为全面准确理解执行条例奠定了坚实基础。配合厅政法处就《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申报陕西省“十大法治事件”评选活动,成功入选并正式评为我省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二是规划前期持续推进,重点项目支撑有力。《陕西省渭河水生态修复规划》通过厅务会审议,取得黄委会审查意见,《北洛河综合治理规划及实施方案》通过厅务会审议。完成《渭河生态区产业准入清单》《陕西省渭河流域产业发展目录》(初稿)的编制。完成渭河流域2024年度省级水利发展资金省本级项目入库,储备项目5个、总投资6147万元,谋划项目14个、总投资510.29亿元;全年共组织项目前期审查26项,支撑了全省重要支流防洪工程约60%的审查任务。三是配套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建立,规范化管理有章可循。我们全面开展《条例》相关配套制度的制定工作,下发《渭河生态区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7项配套制度,建立健全了渭河保护治理的制度体系。全年完成15项生态区内建设项目的技术论证服务工作,指导地市规范生态区内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对违规建设项目依法依规处理,持续发力渭河生态保护良性发展。黄委会对我省渭河流域保护治理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发来表扬信。四是制定出台堤防管理标准,标准化堤防创建取得实效。我们制定印发《2023年度渭河生态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实施方案》。编制出台《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实务手册》和《陕西省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省级评价工作细则》。创建标准化管理渭河堤防工程8处共271公里,是年初目标任务的9倍。特别是2023年度全省第一批堤防标准化管理工程全部出自渭河堤防,其中5处达到水利部评价标准。五是渭河堤防验收扎实推进,安全度汛得到保障。加快推动渭河综整治一期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工作,全年共计完成工程竣工验收21项,技术预验收23项。结合实际修订完成《2023年度渭河水灾害防御工作方案》全面做好水灾害防御各项工作,实现了2023年安全度汛。六是河长制支撑全面落实,整改工作有力有序。全年开展三次全省河湖“清四乱”进驻式明察暗访工作,累计发现渭河流域河湖“四乱”问题226个,全部纳入省级问题整改台账,按时完成整改、核验、销号工作。组织专家编制新一轮陕西省渭河、泾河、北洛河“一河一策”方案,并将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并上报省河长办。制定《“五单”督办整改情况跟进落实图》,对省河长办交由我中心重点督办的43个问题,实行挂图督办,动态清零,每周更新整改进度情况,确保整改落实到底。全年完成渭河流域4309个河湖遥感图斑省级复核任务。七是采砂规划正式批准,非法采砂行为有效遏制。组织编制的《陕西省渭河干流耿镇桥以上河道采砂规划(2023-2025年)》取得省政府同意,由省水利厅印发;完成了《渭河干流可采区年度采砂实施方案》,并报省水利厅审核。与厅河湖处组成联合调研组,赴江西吉安、广东清远、湖北黄石开展调研,学习河道治理经验,并完成《关于河道采砂许可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按照省河长办要求,选派同志参加督导工作,进行暗访明察,建立起非法采砂问题台账,全年立案查处渭河非法采砂22起,行政处罚24.3万元。八是生态区保护治理得到加强,常态化管理责任有效夯实。印发了《陕西省渭河生态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渭河生态区保护机构的意见》,推动渭南市5个县(市、区)渭河生态区保护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至此渭河沿岸除西安市外4市(区)17县(区)生态区管理机构全部组建到位。强化日常监管,对生态区“四乱”问题、项目工程进展、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动态掌握,并对巡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制止和处置,持续营造渭河千里绿色长廊。九是通关河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开工建设条件初步具备。通关河水库项目可研报告通过黄委会审核,报送发改委审批立项。《水土保持方案》获省水利厅批复。完成了《水库防洪评价报告》《凤阁岭水文站水文监测分析评价报告》《通关河水库工程跨渭河大桥方案》《通关河水库地震安全评估报告》4项补充专题报告。完成初步设计阶段外业测量及坝基、石料厂、弃渣场等地勘工作;《通关河水库工程库区交通道路设计》《毛家庄村移民安置点专项设计方案》达到初设深度;混凝土配合比、大坝变形等专项试验工作全面完成;编制了《省渭河生态区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点项目编制大纲及实施方案、任务书》。十是流域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健全基础数据档案。开展渭河流域的大中型水库水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全面摸清渭河流域内已建成379座水库的工程信息和水资源基本情况。组织专人对渭河干流598项涉河建设项目及202处入河排水设施全面开展摸底调查,组织沿渭地市对2016年以来渭河生态区一、二级管控区内121个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高质量完成了渭河流域和生态区等4项基础管理基本资料的排查和成果编制工作。十一是流域节水走在前列,科技助力生态保护。《陕西省渭河流域大中型灌区节水潜力分析研究》《陕西省河湖(库)健康评价规程》等6个专业技术项目获得资金支持。深入流域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完成《渭河生态区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方案需求调研报告》等调研报告4篇。配合完成全省18所节水型高校、256家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的资料复审、技术评估、以及部分高校现场复核工作。与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团队、陕西渭河生态集团签订三方协议,加快推进渭河淤泥及泥砂废料研制开发利用技术推广和应用,实现“变废为宝”。与省科技厅、省水利厅多次沟通协调,推进陕西省河湖生态技术研究中心创立,全面提升渭河水利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引领能力。十二是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团队建设持续加强。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开展了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抓实了理论学习、知识测试、警示教育等活动,加强节日期间纪律教育,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印发了《关于开展米仓村脱贫户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入户走访活动,进行扶贫网络公益募捐活动,共计向米仓村捐款4700元,购买农特产品21400元,协调解决了工作队入驻后的工作、生活保障问题,中心党支部连续四年被省直机关工委命名为“五星级党支部”。一年来多维开展宣传,讲好“渭河故事”,大美渭河微信公众号全年累计发布新闻报道41期129篇,向水利厅投稿37篇;中心网页更新要闻112篇,地市动态52篇、媒体关注52篇、图片报道51张,被省水利厅评为新闻宣传先进单位。二、存在问题一是中心工作范围由渭河生态区拓展到渭河流域以后,在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四个统一”方面还要继续加力。二是《陕西省渭河保护条例》施行不足一年,在今后贯彻落实过程中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去做。三是在渭河治理的理念上还需要不断开阔眼界,进一步提升顶层设计科学性、前瞻性。三、2024年工作计划围绕“一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渭河保护条例》。一是确保《条例》释义正式出版,按照省人大法工委的部署安排,全力配合完成《条例》释义编写及发行工作。二是狠抓《条例》配套制度的落实,围绕各项配套制度的落实,确保渭河生态区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对贯彻落实《条例》情况的督查检查,配合省人大就渭河流域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条例进行督查检查,确保条例落地落实。握牢“两个抓手”,强化渭河流域监管职能。一是利用好省级“河湖长制”工作平台,深化渭河流域河湖“清四乱”工作。积极开展流域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强化流域监督管理,查处违法案件,遏制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渭河生态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规范渭河生态区内建设项目的审查、许可、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严格管控渭河水域岸线空间,维护渭河生态区建设秩序。实现“三点突破”,推动渭河事业更上新台阶。一是充分发挥省政府渭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的作用,我们将建立平台、召开会议、发挥职能、形成合力,确保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关于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二是全面组建县(区)级渭河生态区保护机构,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渭河生态区保护机构,力争沿渭各县(区)渭河生态区保护机构全部组建完成。三是工程维修养护省级补助资金争取新突破,制定陕西省渭河防洪工程运行管理规程、陕西省渭河防洪工程维修养护规范,积极争取维修养护省级补助资金。夯实“四个基础”,塑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一是夯实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工作,确保相关治理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夯实规范管理的基础,加快推动《渭河生态区产业准入清单》、《渭河流域产业发展目录》、《渭河干流采砂管理监督办法》出台。三是夯实技术研究的基础,对渭河流域重要支流现状水库、桥梁、排水设施的管理运行情况等全面调查摸底,成立河湖研究中心。四是夯实堤防管理的基础。按照中心制定印发的《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实务》要求,全面开展堤防工程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以渭河干流为主,辐射整个流域。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