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提供水文服务。水文水质源监测:地表水水量监测、地下水水量监测、水质监测、水文调查、水文测量、水平衡测试、水能勘测;水文水资源情报预报:水文情报预报、水质预测预报、地下水预测预报;水文测报系统设计与实施;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地表水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评价。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 | |
住所 | 西安市太白北路5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巨兴顺 | |
开办资金 | 920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水利厅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9531.69万元 | 20476.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3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夯实水文业务基础,测验资料整编全面完成。一是汛前准备工作扎实有效。修复水毁设施设备15处,检查养护设施设备2915站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点50个,优化完善监测方案154站,组织测洪实战演练和技能培训21场次,为水文测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水文监测质量全面提升。开展水文测报质量年活动,施测较大范围暴雨洪水过程19次,测报超警戒洪水36站次。全年实测水峰543个,沙峰180个,水位、流量、含沙量测验过程控制完整,测验质量考评甲等率90%。三是全面完成2022年度全省水文资料复审、汇编和2023年度1-10月水文资料整编工作,水文资料整编81站全部达甲等。由我中心承担的黄河流域第4卷第8册水文年鉴完成初步审查和汇编,积极参与黄河、长江流域其他7卷册的水文年鉴资料审查汇编。四是加强水文站网规划管理。修订制作全省水文站网分布图。五是完成2023全省水文测站水毁灾情统计上报,编制水毁测站修复工程实施方案,并通过水利厅审查。六是按时报送墒情监测,完成2022年墒情资料整编。强化水文情报预报,充分发挥“尖兵耳目”作用。2023年我省共发生19轮高强度大范围暴雨洪水过程。省境内共有23条河流25站出现洪峰36次。全省水文系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底线思维,强化“四预”措施,为支撑防汛抗旱、灾害防御、水工程调度,守护江河安澜做出水文贡献。按照标准及时制作洪水预报及预警信号,提前14小时发布渭河临潼至华县段、丹江丹凤段洪水蓝色预警,提前7小时发布旬河向家坪洪水蓝色预警信号,准确预报安康入库及高滩站洪水,成功预警漆水河、泾洋、月河等河流中风险洪水和石头河、大峪河等中小河流超警戒洪水,成功应战2023年超长秋淋天气降雨过程和19次暴雨洪水过程,为防汛救灾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组织参加预报预警会商60余次,发布日常预报35期,洪水预报21期、预警信号45期、预报预警348期、重要水文信息专报98期、水情快报122期,全年共向各级报送雨水情信息1882万条,编发短信10万余条。洪水预报合格率90.5%。全年维修自动测报设备1045站次,更换RTU设备243套、蓄电池230套、雷达水位计10套,水情站信息畅通率达98.6%,大中型水库信息报送率90%以上。特大暴雨、大暴雨洪水过程测报数据准确,水文信息报送完整率达标。开展风险提示、预报预警、作业预报递进式水文预报作业,构建低、中、高三级洪水洪水提示机制,建立雨水情一张图,积极推进市级水文机构洪水预警发布。组织进行主要过程复盘分析,编写旱情分析评估18期,报送渭河流域水量调度旬月报18期,发布渭河流域主要断面径流量预报8期,为各级防汛指挥决策提供准确水情信息,先后撤离避险51.25万人,为水旱灾害防御、水工程调度做出了巨大贡献。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全力守护绿水青山。一是高质量完成《2022年陕西省水资源公报》编制刊印。二是推进我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工作。组织开展13个水文站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发布生态流量预警82期。三是围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和水生态保护要求,完成62处国家重点水质站、21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81处省级水质站、16处秦岭北麓典型峪口、6处国家水生态站、12处省级水生态站的水质水生态监测。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获得长江流域片水质监测先进单位称号。四是发布《秦岭北麓重要峪口水资源监测通报》4期。编制完成《2022年陕西省地表水质量年报》,配合完成《2022年地表水质量年报》陕西部分数据统计分析。配合完成中国水文年报编制,报送陕西省有关水文资料一套。五是北洛河堰塞体出现后,启动应急监测,为抢险施工提供有力技术支持。参加泾河长武彬州段水污染事件调查和8.28锑指标超标事件调查并编写报告,为水污染提供技术支撑。强化措施统筹规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2022年25处水文站、2处水位站、276处雨量站(水位站)提档升级、安康水文巡测基地及水质实验室3个建设项目施工基本完成。二是稳步推进省中心生产业务用房建设。三是完成陕西省大江大河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暨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工程一期竣工验收各类报告编写,档案专项验收已完成。四是积极申报省级水利发展资金。落实2023年水利专项资金1157.0万元,完成2024年8个项目申报,共申请省级水利发展资金8442万元。五是项目储备取得重要突破。参与编制的《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流域水文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技术审查。积极争取国债专项资金项目,编制4个项目可研报告,申报资金约8.5951亿元。《陕西省黄河流域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水利厅评审,已上报省发改委待审批。编制《陕西省秦巴山区暴雨洪水易发区水利测雨雷达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展水利测雨雷达先行先试。水政执法效能有效提升。一是积极践行法治思想,强化普法宣传,职工学法守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加强水政监察队伍建设,增补3名水政监察员。三是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及时查处影响水文监测案件,确保水文权益和设施设备安全。四是加大执法力度。全年组织人员1169次出动水政执法车辆643台次,巡查河道8578公里,巡查监管对象390个,现场制止违法行为5起。水文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编印陕西省防汛抗旱工作手册、西安市水文手册,开发洪水预警风险计算分析小程序,开展新仪器新设备对比实验分析。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中山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就溪流河模型研发、水文站大跨度钢结构及双缆(四缆)应力计算、智能升降式测速雷达系统开展合作研究。(七)行业管理高效规范。一是全年共招聘39名大学生,充实一线力量,壮大基层人才队伍,印发《分支机构内设机构配置方案》,规范分支机构岗位人员设置。实现市级水文机构全覆盖,推进榆林中心共建共管。二是成功举办陕西水文勘测技能竞赛。为我省培养业务基础扎实、掌握先进水文监测技术、适应现代水文发展的高素质专业化水文监测队伍奠定基础。选拔2名选手参加全国技能竞赛,3名职工荣获“陕西省技术能手”,4名职工荣获“陕西省水利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安康中心、咸阳中心被授予“2022年全省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八)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增强水文发展活力。一是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专题学习班、思想暨党务干部能力培训班。全年中心组理论学习10次,举办主题教育交流3次,主题党日活动18次。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化理论学习,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制定调研计划,调研机关、分支机构、基层水文站45次,找出影响水文发展羁绊制约,梳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4条,推动主题教育常态化。三是深入推进“三个年”活动和“两争一创”活动,结合实际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四是优化党支部设置。指导汉中、铜川、延安水文中心党支部,安康、西安水文中心党总支部换届选举,咸阳水文中心党支部、宝鸡水文中心党总支委员补选。五是牢守意识形态阵地。在省中心网站发布新闻稿件500余件,其中43篇发表在省级媒体发表,省中心被省水利厅表彰为全省水利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六是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2022年创建五星级党支部3个,四星级党支部5个,汉中水环境分中心荣获“陕西省工人先锋号”“陕西省巾帼标兵岗”称号。渭南中心罗敷堡水文站站长肖小荣荣获2023年“陕西省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2022年商洛中心被厅文明办表彰为厅文明单位、咸阳中心被表彰为省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标兵。6个水文站被表彰为省水文系统文明水文站。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甲级(有效期2023年)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甲级(有效期2023年)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