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进行农产品检验检测,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生产环境监测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市场准入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佳州街道暴家坬14号 | |
法定代表人 | 高崇孝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0.55万元 | 92.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佳县农检中心认真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三品一标”主题,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实施富硒功能农业示范、高粱品种展示示范和马铃薯品种观察试验项目,推行应用农产品追溯体系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改善实验室的基础条件,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取得“双认证”证书。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双认证”工作,巩固农安县创建成果。我单位坚持“补短办、强弱项、促提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目标,按表按标开展“双认证”工作。5月前完成各类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6月前完成实验室门、窗、通风、有毒气体排放等外围硬件改造和实验室器具计量,7月11日进行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现场考核,9月9日进行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现场考核,10月取得“双认证”证书。(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持续推进“三品一标”、有机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等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2023年认证全国特质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5个。目前,佳县红枣绿色食品已送样检测,佳县葵花油、佳县粉条2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样品检测报告已出,预计12月底前取得证书。开展农产品品牌业务宣传,鼓励认证企业参展(佳县山地苹果参加北京农产品展销,佳县红枣参加2023年第三十三届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活动),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发展,力争年底优质农产品基地占全县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30%。(三)加强农业标准化推广,创建农产品监管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地建设是标准化技术推广的载体、手段。2023年创建7个农产品标准化基地。1、高粱品种试验示范基地3个80亩。官庄站马焉试验示范基地30亩,平均亩产396公斤。佳县木头峪试验示范基地30亩,平均亩产425公斤。佳县金明寺周家沟试验示范基地20亩,平均亩产355公斤。2.马铃薯品种观察试验基地1个2.2亩。刘国具梨湾马铃薯品种观察试验基地品种为青薯9号、KF1、陇薯17三个品种,平均亩产2450公斤。按照“五统一”(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生产记录管理和统一销售),推行标准化生产规程,指导基地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落实农药安全休药期和生产档案记录制度等。3、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基地3个500亩。根据榆林市富硒功能农业示范项目的要求,佳县佳乡田园家庭农场在通镇常家坬村种植晋谷21号200亩使用富硒肥。佳县店镇金富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70亩苹果使用富硒肥、佳县高原绿色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230亩苹果使用富硒肥,农作物长势良好,农产品富硒量正在检测。(四)加强农资发放管理,提高农资的监管力度。2023年按时完成全县玉米、高粱、谷子、地膜等农资发放工作,基本上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经常深入农药、种子销售门市进行检查,指导宣传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确保广大农民使用上“放心农资”。(五)加强追溯系统管理,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4-5月对全县90家经营主体开展培训,督促追溯主体完善系统资料。6月在生产基地、农资经营门店等15个主体张贴禁限用药物名录,使标准入户和禁限用药物名录张贴率达95%以上。在5个生产基地实行减药控肥的标准化生产,建立投入品使用、生产、监测等档案,完成农安监管平台的网上申报。目前全县承诺达标合格证18.5万枚。(六)加强农产品检验检测,提升监管服务水平。2023采取企业自检、例行抽检、认证送检3种方式开展检验检测。对从事豇豆生产的农户宣讲科学安全用药、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加强速测服务,5月22日省市第二季度抽检时抽取佳县中天大厦超市豇豆,蔬菜生产经营提高质量安全意识。前三季度配合市农安中心例行抽检蔬菜、水果样品70个,羊肉、猪肉等畜产品24个。定量检测种植业产品55个,合格率98.2%以上。(七)开展种质资料普查工作。根据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及县农业农村局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完成佳县冬瓜(资源收集编号P610828024)等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年度任务。(八)做好其他日常工作。根据市县上安排部署,扎实开展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等工作;开展好干部作风整顿工作;做好工会工作。二、取得的效益(一)加强“双认证”工作,巩固农安县创建成果。10月取得“双认证”证书。(二)2023年认证全国特质农产品1个、有机农产品5个。(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基地建设是标准化技术推广的载体、手段。2023年创建7个农产品标准化基地。高粱品种试验示范基地3个80亩。马铃薯品种观察试验基地1个2.2亩。富硒功能农业示范基地3个500亩。(四)完成全县玉米、高粱、谷子、地膜等农资发放工作,基本上满足农民的需求。同时,经常深入农药、种子销售门市进行检查,指导宣传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确保广大农民使用上“放心农资”。(五)全县承诺达标合格证18.5万枚。(六)前三季度配合市农安中心例行抽检蔬菜、水果样品70个,羊肉、猪肉等畜产品24个。定量检测种植业产品55个,合格率98.2%以上。(七)完成佳县冬瓜(资源收集编号P610828024)等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年度任务。三、存在的问题(一)农产品定量监测任务没有落实到位。“农产品定量检测1.7批次/千人”目标任务是省市农业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我县全年应该完成种植业农产品定量检测67个,实际完成种植业农产品定量检测60个,农产品合格率难以保证。(二)农产品网格化管理工作滞后。一是我县虽然成立13个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但由于监管员由分管农业的人员兼任,不熟悉业务,村级信息员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作用发挥不大。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原则没有落实到位、责任主体不明确,一旦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将反应不及、责任不清、措施不明,造成严重影响。四、整改措施(一)落实农产品定量监测任务。(二)加强农产品网格化管理工作。二是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责任主体。下年度工作计划(一)继续补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短板。根据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中期考核要求,进一步整改完善各项任务,加强农产品网格化管理工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二)开展农产品检测工作,完成市级下达农产品定量检测监测任务,合格率达到98.2%。(三)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展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发挥品牌效益,实现优质农产品基地占全县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的32%目标。(四)继续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的推广,实现县域内主要农产品安全追溯全覆盖。(五)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建成5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六)开展好党建和党史学习教育;完成好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乡村振兴等工作;开展好干部作风整顿、工会等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