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神木市畜牧业发展中心(神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畜牧、渔业的技术研究及推广,畜牧、渔业优良品种的引进、改良、推广,饲草种植,畜禽品种保护、资源普查及畜牧业、渔业生产动态监测,动物疫病防控,畜禽防疫检查.畜禽疫情管理.畜禽防疫体系指导 | |
住所 | 神木市滨河新区街道广场西路水利大楼601 | |
法定代表人 | 温志医 | |
开办资金 | 5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神木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2.85万元 | 4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神木市畜牧业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本单位不涉及登记事项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的主要业务活动。1扎实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拧紧产业发展“安全阀”。及时组织开展春秋季集中强制免疫工作,深入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疫病防控主体责任。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技术培训,积极推进“小牧丁APP”、“陕西智慧动监平台”运用,强化疫苗及防疫物资的管理。全市猪、牛、羊、家禽各类疫病防疫密度均达到100%,猪、牛、羊挂标率分别达到99.8%、99.7%、99.8%。强化布病、结核和狂犬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工作,全市共采集牛羊血清共计46360份,其中羊血清44720份、奶牛血清422份、肉牛血清1218份,共检出阳性羊血清791份,阳性奶牛血清1份,阳性肉牛血清1份,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同时与卫健部门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人畜共患病联防联控机制,推进落实“人病兽防、关口前移”。进一步强化了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我市要求两季共采集血清1406份,其中鸡血清456份,羊血清380份,猪血清380份,牛血清190份,并进行了抗体检测。全年平均有效抗体合格率达85.88%,超出国家标准近16个百分点。此外,我们还经常采取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对各种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为了进一步了解规模养殖场的抗体情况,全年共采集规模养殖场各类血清2260份,其中鸡血清660份,猪血清150份,羊血清460份,牛血清990份,并进行了抗体检测。规模养殖场全年平均抗体达90%,超出国家标准近20个百分点。2、着力加快肉牛肉羊集群发展,打造特色优势“增长极”。建设国家级陕北肉羊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建设100万只绒山羊养殖基地,引进绒山羊特级种公羊250只、一级种公羊129只,一级种母羊2000只;开展羊绒测定工作。建设100万只肉绵羊养殖基地,引进黑头萨福克种公羊171只,开展肉绵羊的杂交改良;引进东弗里生、阿萨夫等种羊100只,开展奶绵羊培育;强化肉羊监测工作。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建成羊肉直营店9个。积极争取国家肉牛增量提质行动项目1040万元,引进西蒙塔尔优质公牛200头,示范推广肉牛人工授精8600支(其中完成2023年的任务3000支,2021年任务5600支),建设10万头肉牛养殖基地,完成2022年度、开展2023年度“见犊补母”工作,补贴牛犊13000多头。到目前为止,据统计30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384户,羊子存栏185551只;50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81户,羊子存栏76477只。6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181户,牛存栏36027头;150头以上规模养牛户65户,牛存栏25693头。3、不断深化优质资源创新融合,增强质量效益“硬实力”。畜禽种业振兴迈出新步伐,推进地方畜禽品种保护开发和新品种培育,构建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畜禽种业发展体系。实施胚胎移植2750例,预计新增纯种黑头萨福克、东弗里生等1650只以上。建设优质饲草基地,补贴青贮玉米良种5万公斤,建设优质饲草种子生产基地1000亩,建成标准化储草棚9600㎡、青贮窖19200立方米,完成青储饲草21万吨。畜牧绿色发展趟出新路径,统筹布局优化、政策支持、模式创新、示范带动、监督指导,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促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8%以上,高出全国平均12个百分点。4、落实调控机制稳定生猪生产,筑牢稳产保供“压舱石”。贯彻落实《榆林市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构建财政、金融、用地、环保等“一揽子”政策体系,强化6个国家级、省级生猪生产基地监测,引导养殖场户合理安排生产,持续抓好非洲猪瘟防控,确保生猪生产稳定。同时对50头以上规模猪场83户进行24小时监控,随时进行电话回访,主要回访生猪健康状况及大清洗大消毒情况。到目前为止,据统计,1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52户,生猪存栏56929头;25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34户,生猪存栏53107头。5、做好特色奶业渔业示范推广,培育产业振兴“新动能”。开展奶牛养殖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奶牛生产基地2个(王磊及庙梁),推广人工授精性控技术,提高优质母牛的生产率。培育以神澳为首的奶绵羊繁育基地,存栏东弗里生、阿萨夫等奶绵羊2000多只。打造建设推广稻渔综合养殖基地2个800亩,陆基圆桶标准化设施渔业1个,建成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13个,逐渐将特色奶业和渔业培育成为我市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二、显著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及布病防控大大提高了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了牲畜的发病及死亡,确保了畜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疫苗供应及时,分发及时,保证了防疫的需要,时效性强,2023年未发现重大动物疫情,达到了预期效果。(二)经济效益。2023年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达9.4万头、7.2万头、110万只、58万羽,出栏分别达到13.6万头,2.8万头,70万只,50万羽,肉类总产量达到3.3万吨,禽蛋产量达0.52万吨,奶类产量达0.58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7.6亿元。三、存在问题。1、市场风险加大,养殖效益下降。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今年来,生猪、肉牛、肉羊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甚至出现低于饲养成本的现象,广大养殖企业、农户养殖效益明显下降,甚至出现亏损。2、疫病风险复杂,人畜感染较多。我市地处秦晋蒙三省交界处,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频繁,生产、经营主体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导致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形势复杂,今年市疫控中心已反馈人感染布病41例。3、自然风险严峻,养殖损失较大。4月份受暴雪影响,北部养殖大镇畜禽圈舍、储草棚等发生大量坍塌;5月份倒春寒,部分饲草青苗冻死、冻伤,养殖场户损失较大;12月份出现酷寒天气,养殖成本增加,养殖场户损失加大。四、改进措施。改进措施:一是通过多方渠道引进高精尖人才。二是加强宣传培训,大力宣传现代养殖技术。五、明年工作要点。一是做好春秋两季的动物防疫及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各类畜禽免疫密度、挂标率、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到省市标准,力争不发生大的疫情,确保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二是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工作,除配合省市疫控中心完成好采样监测工作外,积极开展我市牛、羊布病、结核病的检检测工作。三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加强基层防疫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四是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认真推广动物防疫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