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三原县> 三原县文化馆

三原县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4-03-26 15:48
单位名称 三原县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艺创作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等。
住所 三原县池阳大街150号
法定代表人 刘娜
开办资金 27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三原县文体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4.45万元 225.63万元
网上名称 三原县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义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工作情况(一)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三原品牌我馆以公益活动为主体,扎扎实实地做好活动的组织策划,并力求创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全面提升各类活动的档次和品味,今年我馆共开展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近百余场。1、春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开展了2023年“文化农家乐书法进基层”;举办了“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三原县喜迎2023年新春百名书法家义写春联活动;喜庆元宵节民间传统社火展演活动。2、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先后在陵前镇大寨村、高文村、新兴镇焦寅村、独李镇刘官村等村镇开展“大地欢歌”三原县乡村文化活动年“百姓大舞台”文艺演出30场次。在县体育活动中心举办了“抖动健康舞动三原”2023年三原县广场舞大赛.举办“文化大讲堂”公益讲座12次。进基层辅导、培训广场舞、书法、合唱、模特走秀等。3、“大地欢歌”书法进基层。一是大力开展书法进基层活动,彰显“中国书法之乡”新魅力,为“中国书法之乡”的美誉增添风彩。二是以书法普及活动为背景,完成了“翰墨薪传书韵池阳——三原县“书写”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新篇章”案例上报。4、注重节庆文化,丰富节日气氛。今年利用“五一”、“5.23”“七一”等节日大力开展节庆文化,先后举办了三场庆“五一”文艺演出、一场庆“五一”书画交流、一场书法展,还在龙泉山庄举办了一场跨区域文艺演出;为庆祝“5.23”,举办了两场文艺演出和一场书法笔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分别在政府广场、油坊道广场举办了两场“大地欢歌”庆“七一”群众文艺演出共举办节庆活动14场。5、关爱少儿,筑梦未来。3月5日,邀请“全民阅读”推广人、三原“寻找安详”国学公益课堂发起人张伟老师,在三原伟权公园府邸小区,举办了一场家风家训主题公益讲座;暑期在文化馆内举办了“青少年暑期艺术体验营”,课程安排丰富多彩,让孩子们通过活动接受艺术的熏陶;8月3日在右任书法广场举办“大地欢歌童梦旋律艺鉴未来”少儿文艺展演。举办少儿活动6场。6、线上线下同步,网内网外结合。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等线上平台,相继推出群众文化活动线上系列云展示:展出陕西快板1期、民俗二十四节气3期、美术线上作品展3期;2023年“春节七天乐”三原优秀文艺作品系列云展览“福兔迎新春暖咸阳”三原优秀原创诗文3期;“春暖咸阳翰墨迎春”短视频大赛10期;庆“五一”“诗和远方”3期;传统文化影像展5期;技艺永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线上展示4期;“美丽三原多彩非遗”三原县非遗摄影大赛线上展3期;“迎双节颂党恩”书画线上云展览4期。共办线上活动39期。(二)推进非遗传承,展示非遗成果。今年来我馆以创建陕西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为契机,以校园为载体,聚力非遗文化传承力度,为广大青少年搭建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平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全面发展。一是举办丰富多彩的非遗展示宣传活动。通过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让群众和游客切身感受三原非遗魅力。二是非遗进校园活动备受欢迎,今年开展进校园活动一百余场次,让孩子们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三是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展演、展示活动。四是举办非遗培训班。今年举办的“非遗”公益课堂在城关街道办北城社区、渠岸镇名林村、兴隆村、兴隆社区开讲,在馆内举办了修建桥“非遗”讲座。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邀请民间艺术老师来馆开展巧手做香包活动,引导大家认知传统习俗增进爱国爱家情感。五是《三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出版发行。三原非遗图典“以图为主、文字辅助”的形式,收录了三原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3项图典的出版发行,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保护非遗文化的认知和自觉,对推动、提升和宣传三原县非遗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免费开放不间断服务工作做到家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采取错时、分时服务。不断规范服务项目和服务流程,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年报制度,并在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年报、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规则等内容。每周开放时间达56小时以上,为三原县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种文化的免费大餐。(四)完善总分馆模式,构建多样的合理布局我馆一直在探索总分馆服务模式,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均衡发展、全面覆盖的总分馆服务体系。目前分别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了10个文化馆分馆。文化馆特色行业分馆6个,涵盖书法、舞蹈、戏曲、模特、器乐等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五)深入挖掘特色资源,狠抓群众文艺创作艺术创作是群众文化工作的生命线,今年以来,我们从源头抓起,抓创作队伍建设、和重大赛事的筹办。(六)推进数字化建设服务目前文化馆微信公众号、歌德文化一体机、文化馆实时大数据展示平台、综合管理平台WiFi流畅全覆盖。三原县文化馆喜马拉雅公共服务电台投入使用并对接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免费为广大群众提供多样化数字文化服务项目。(七)志愿服务常态化,志愿者队伍充实壮大我们不断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团队,结合我县实际,用好陕西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平台,建立和完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八)强化信息传递工作实施全员信息工作制,鼓励工作人员积极撰写稿件及时报送信息,并上传至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及网站,通过宣传报道有效扩大了三原文化的知名度。二、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三、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存在问题(1)是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工作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3)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2、改进措施:(1)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作为提升素养和提高工作能力的重要手段。(2)是增强工作的超前意识对各项工作做到早知道、早谋划、早准备,提高开拓创新意识。(3)是转变工作作风,工作进一步抓细、抓实,按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任务。3、下一步的工作思路(1)抓好节日庆典活动。做好春节文化活动,举办“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百姓大舞台”庆元旦群众文艺展演活动和群众秦腔自乐班展演活动、春节线上系列活动、春节义写春联及正月十五“传统文化大联欢、非遗项目大串门”元宵节展演展示活动。组织业务人员深入村、社区开展业务辅导,全年完成进基层活动50场次以上。进一步加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馆办阵地文化活动,以公益培训为主体,并兼顾统筹文艺汇演、送戏下基层、艺术作品巡展等活动形式,通过完善配送服务,让文化活动实现常态化根植基层。(2)加大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力度,继续通过文化馆微信公众号、综合管理平台、喜马拉雅公共服务电台,并对接陕西省公共文化云多方位、多平台开展线上展演以及培训辅导活动,让群众多方位、多形式地享受三原文化魅力让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三原的文化魅力。(3)抓好非遗保护工作。挖掘并充分利用本土特色文化资源,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保护、传习和组织非遗讲座、展览(演)等公益活动10场以上;进一步推进三原老龙、东寨十八罗汉、三原面花、三原剪纸、红拳等项目进校园活动并做好传习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配合完成“非遗在社区”试点工作的实施指导工作。(4)继续做好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进一步密切总馆与分馆和服务点之间的联系,统筹开展活动,整合人力资源,今年着力打造独李和陵前两个分馆,抓6个行业分馆日常活动,推进基层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发展。(5)文艺创作常抓不懈。2024年邀请市舞蹈专业老师对我县基层文艺爱好者进行广场舞培训,筹备2024年广场舞大赛。以三原元素为基础,加强精品文艺创作力度,创排音乐、舞蹈、书画等文艺作品,组织举办“画三原写三原”书画长卷写画活动,不断推动三原文艺作品繁荣发展。(6)完成三原县文化艺术中心改造项目。今年已完成内部加固改造和二次结构,明年全面完成工程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