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市渭城区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提供保障。医保基金使用监测、稽核;医保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投诉及举报受理;监测指导药品和医药耗材的招标采购和配送工作;医保信息系统建设、运维。 | |
住所 | 咸阳市渭城区文林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春芪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渭城区医疗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0万元 | 1.0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渭城区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守好守牢人民群众“看病钱”“救命钱”为主线,以打击欺诈骗保为抓手,在一手抓队伍建设的同时,全面落实好医保政策的学习培训、扎实推进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及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自我中心成立这半年以来,在区医保局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们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一)成立机构,加强队伍建设。按照中省市工作要求,渭城区医保局积极争取,2022年8月,区委编办批准成立渭城区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加挂渭城区医疗保障信息中心牌子,承担渭城区辖区内医保基金使用监测及医保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接到区委编办批复后,我中心积极作为,及时对接区委编办、人社、财政及银行等部门,落实人员划转、公户开设、法人证办理、协调办公场所等工作,并多方筹措资金,购置文件收纳柜、电脑等办公设施。今年5月,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工作人员基本到位,各类管理制度已建立健全,机关运行规范有序。(二)形式多样,开展业务培训。自中心成立以来,将业务及政策法规学习培训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学习法规《条例》。制定学习计划,将《咸阳市医疗保障局法规政策汇编》《陕西省医疗保障基金监管常见违规问题汇编》等列入理论学习计划中,重点突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规范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办法》等内容,采取集中学习、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逐《条例》、逐《办法》逐《规定》通篇学习。二是强化理论学习。利用学习强国、陕西干部网络学院、“三个年”活动等载体,组织干部职工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升自身理论水平。(三)统筹兼顾,做好日常工作。一是优化平台建设,延申管控范围。我中心高度重视国家、省、市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应用要求。截至目前,我中心已经完成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贯标以及人员维护工作。在国家医保信息编码数据库动态维护平台维护和审核定点医药机构协议142家,处理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账号登陆问题、以及2家医疗机构结算清单上传问题。申请更换医保专网新增IP地址95家。目前,全区医保信息系统运转基本正常,两定机构协议维护率100%,医保信息平台智能审核进度100%,全面完成信息编码动态维护和接口改造工作。二是服从大局,积极参与2022年度定点医药机构综合考核工作。区医保局关于2022年度定点医药机构综合考核实施方案下发后,我中心及时对接,主动认领工作任务,督促抽调人员提前熟悉考核内容、明确考核程序,确保按期完成考核工作。同时还积极配合区医保局推进大学生学籍地参保宣传工作,我中心积极与区医保局对接工作,走进高校发放2000余份宣传资料,指导高校相关负责人做好学生参保工作,全力以赴,扎实推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渭城区医疗保障基金监测中心自组建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市、区医保局和市医保基金监测中心的领导指导下,我坚决贯彻落实省市医疗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执行国家和省、市医疗保障政策,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扎实履行工作职责,不断提升医保服务水平。在抓好队伍建设的同时,及时对接区委编办、人社、财政及银行等单位,落实人员划转、公户开设、法人证办理、协调办公场所等工作,并多方筹措资金,解决人员工资发放,购置文件收纳柜、电脑等办公设施。二是优化平台建设,延申管控范围。我高度重视国家、省、市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应用要求。截至目前,我中心已经完成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贯标以及人员维护工作。在国家医保信息编码数据库动态维护平台维护和审核定点医药机构协议142家,处理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账号登陆问题、以及2家医疗机构结算清单上传问题。申请更换医保专网新增IP地址95家。全区医保信息系统运转基本正常,两定机构协议维护率100%,全面完成信息编码动态维护和接口改造工作。区域内二级定点医院完成陕西全民健康保接口接入、新增社区业务网点2个,辖区5所高校医保专线均部署到位,方便我区大学生参保。医保移动应用支付系统、事前事中业务智能监管子系统、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等接口改造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服从大局,积极参与2022年度定点医药机构综合考核工作。区医保局关于2022年度定点医药机构综合考核实施方案下发后,我要求中心及时对接,主动认领工作任务,督促抽调人员提前熟悉考核内容、明确考核程序,确保按期完成考核工作。四是紧抓参保重点环节,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参保缴费。积极配合区医保局推进城乡居民及大学生学籍地参保宣传工作,我积极与区医保局对接工作,走进高校及社区发放2000余份宣传资料,指导高校、社区相关负责人做好参保工作,全力以赴,扎实推进,确保全区参保缴费工作稳步推进。另外,根据“咸阳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切实做好全市医保网络安全接入排查与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中心与经办中心联合对辖区定点医药机构的网络接入安全情况情况进行了实地全面摸排,发现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定点零售药店都存在互联网与医保专网并行混用的情况,我们将发现的问题已督促及时整改,确保医保信息平台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三、存在问题(一)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不够扎实、不够深入,主动性、规划性、系统性不足,有时候还存在着“以干代学”的现象。(二)创新推进落实不够。前期,虽然我中心在基金监管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但与上级要求和先进兄弟县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数据筛查机制运用不够精准、专业技术人员力量相对短缺、个别基层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等多个方面。四、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深刻分析问题原因,主要是理论学习不深、斗争精神不强、创新精神不够,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一)强化理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思想建设的必修课,努力在学深弄懂、学用结合上下功夫,丰富学习内容,增强学习感悟,进一步提升能力水平,平衡好工作矛盾,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坚持改革创新。自觉按照市局领导讲话精神以及市局业务指导意见,再创新基金监管方法、提升人员素质、强化基础机构信息化建设领域服务保障、全面履职尽责,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监测,将持续医保监测,信息化运维等重点工作做细做实,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各项基金监管工作有序开展。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强化业务培训,提升实战能力。坚持把业务培训贯穿工作全过程,根据医保基金监管特点,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围绕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开展学习、培训。同时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和急需解决的业务问题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倡导干部职工带着问题学,以提问等方式集中解决共性问题、难点问题。(二)加大政策宣传,创新方式方法。一是提升公共知晓度。依托医保政策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及时、系统、全面地发布各级有关医保基金监管具体规定及打击欺诈骗保管理办法,重点突出“定点医药机构使用医保基金十严禁”“个人使用医保基金五不可”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举报奖励办法”的宣传普及,提高医保政策的透明度、知晓率。二是拓宽宣传渠道。围绕群众关注焦点,通过宣传手册、漫画讲解、以案宣传、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及两微一抖新型媒体等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进一步深入开展多形式、深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活动。(三)提升服务能力,建设智能监控平台。加快推进智能审核和监控工作。目前,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实现了医保业务编码标准、数据规范、经办服务等的全面统一,国家、省、市、县区四级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数据有序共享,实现同数同源。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智能监管为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赋能增效,促进了医保基金安全高效、合理使用。智能审核和监控系统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安全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第一道防线”。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医保监管能力水平,强化智能监管手段,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措施,努力实现“互联网+”监管模式,有效解决人工监管局限性问题,2024年拟对我区各定点医疗机构增设视频监控系统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全天候实时监管,有效杜绝药师不在岗销售处方品、串换药品、分解收费等较为突出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