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县> 凤县植保植检工作站

凤县植保植检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3-26 15:30
单位名称 凤县植保植检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控制农业植物病虫害提供检疫、监测和防治保障。农业植物病虫监测;农业植物检疫;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农用药械管理。
住所 凤县双石铺镇新建路西段市民中心B座519室
法定代表人 蔺荣
开办资金 36.7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凤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26万元 35.12万元
网上名称 凤县植保植检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无违规违纪情况发生。2023年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及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在业务上主要完成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是我站业务工作的重心,抓好病虫测报是我站的首要任务,我站测报人员继续对我县小麦、玉米、油菜、蔬菜、苹果等主要作物的病虫害进行全面系统监测预报,坚持系统调查和周报制度,严格按照省市业务上级的要求进行,发放病虫情报10期,按时完成各类周报、旬报等100多期次,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为我县开展病虫防治、为各层级工作开展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指导农户准确用药、及时防治、减少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了我县粮食及主导产业生产安全。(二)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今年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面积1.95万亩次,防治面积3.0万亩次。油菜病虫害防治面积0.6万亩次,玉米病虫防治面积2.8万亩次,苹果病虫防治面积17.3万亩次,蔬菜防治面积4.65万亩。在小麦生长中后期及时发放小麦一喷三防技术要点,购买5万余元药剂下发各镇,督促动员各镇及群众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积极宣传使我县的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工作于5月下旬按期完成。(三)疫情普查和防治工作1、做好检疫对象普查我站将有害生物专项调查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按照省市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方案认真开展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有害生物疫情普查,从3月开始至10月底按照监测技术规范要求,在各作物种植区严格实施疫情监测,建立监测档案,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同时向菜农、果农、农资经销商、农技人员及种植大户宣传检疫法规,询问有害生物寄主作物生长情况,详细了解疫情可能发生地点、时间及危害情况。全年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专职检疫人员深入我县9个镇农业生产第一线,开展苹果蠹蛾、红火蚁、苹果黑星病、梨火疫病菌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专项调查,累计开展调查55天次,调查小麦、西瓜、葡萄、西红柿、黄瓜、苹果、桃、李子、马铃薯等我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和果树,调查面积9.8万亩,制定红火蚁、梨火疫、马铃薯金线虫、毒麦等13种有害生物专项调查方案,建立监测档案,并按方案进行监测调查,及时上报监测信息,在全县范围内认真细致普查,发现苹果黑星病危害。2、认真开展苹果蠹蛾监测防控苹果蠹蛾监测,认真做好监测工作,确保早发现,早扑灭。今年的监测工作从4月初开始,在陕甘交界、公路沿线、车站附近等重点果园设置监测点,悬挂诱捕器30套,对所有监测点进行统一编号,诱捕器上标识明显,并按省市要求更换胶版、诱芯,按时检查,认真记录、及时上报,建立完整的苹果蠹蛾监测档案,调查均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根据防控要求从4月开始在我县高速路出口、服务区及检查站进行苹果蠹蛾防控消杀,共消杀6次,消杀面积累计120亩。3、苹果黑星病防控及时有效今年秋季在我县双石铺、凤州、唐藏等苹果主产区发生0.84万亩,发现苹果黑星后,我站立即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发病区域宣传技术指导并制定防止措施及时开展防治,防治面积2.36万亩,有效控制了病害蔓延。(四)积极推进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以示范园为依托,凤果乡专业合作社、平木镇白蟒寺蔬菜专业合作社、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梅花瓣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对苹果、花椒、核桃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引领带动全县绿色防控工作,使用太阳能杀虫灯,黄色粘虫版1.5万张、4万多元水溶肥及5万余元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发放给示范点。通过使用诱捕器、杀虫灯、粘虫板及指导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促进绿色防控开展,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使用量,落实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的实施。(五)继续开展草地贪夜蛾监测草地贪夜蛾(又称秋粘虫)是一种原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其食性杂,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是玉米等作物上的重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自2019-2021年在我县连续发生后,今年我站及早安排部署,我站6月初开始监测,采取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灯下监测与性诱监测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密切监测草地贪夜蛾迁入和发生情况,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分片普查田间发生危害情况,准确掌握发生区域和发生危害动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到全县各镇玉米田开展普查工作,并对此害虫进行系统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确保虫害不暴发成灾,今年我县发生面积3.6亩,防治面积120亩次。(六)认真完成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农函[2022]220号),全面掌握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状况和发生趋势,扎实做好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防控工作。根据《宝鸡市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农作物种植结构状况,及时制定了《凤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凤县农业农村局分管业务副局长为组长,县植保植检工作站站长为副组长的普查专项工作组,并明确普查的责任主体为县植保站;明确各工作组的职责和技术分工,设普查路线4条,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和时间节点,全面开展了我县辖区9个镇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此轮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开展了多轮多次外业调查,完成40个踏查点,共计调查外来入侵病虫害物种2种(苹果绵蚜和草地贪夜蛾),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调查记录数据采集点493处,设置标准样地4处(凤州镇桑园和邓家台村各一个,双石铺镇西庄村和何家坪村各一个),采集苹果绵蚜和草地贪夜蛾标本数据8个,制作以上外来入侵病虫害实物标本6份,外业普查拍摄图片总数34张;我县苹果绵蚜发生生境为果园,危害对象为苹果,发生区域为双石铺镇和凤州镇,涉及生境总面积37462亩,虫害发生面积为8亩防治面积190亩;草地贪夜蛾发生生境为旱地,危害对象为农林牧渔业生产,发生区域为双石铺镇和凤州镇,涉及生境总面积31737亩,虫害发生面积为0.9亩,防治面积120亩。本轮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我们按期完成了《宝鸡市凤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技术总结》、《宝鸡市凤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工作总结》、《宝鸡市凤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防控工作总结》、《宝鸡市凤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质量控制报告》,以及凤县外来入侵病虫害普查线路及踏查点位图、外来入侵病虫害分布图,到今年年底,全面、彻底摸清我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等情况,构建全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信息数据库,分析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形成普查技术报告和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指南,构建覆盖全县的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监测网络与预警平台,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与预测预警,增强全县农作物外来入侵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我站全体人员一年的努力,保障了我县夏秋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产量减产在可控可防预计范围内。同时我站也先后获得了:2022年获得全市苹果蠹蛾阻截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3年获得全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有待更新加强;2、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较薄弱;3、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欠缺,新型药械推广力度不够;(二)改进措施:1、积极向上级申请病虫监测仪器或专项资金,提高硬件设施储备。2、建立专业的综合防治队伍,统防统治保障生产;3、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先进的监测技术培训学习;四、2024年工作计划植保工作总体思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针对我县不同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危害特点,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蔓延危害。为实现目标,主要工作如下:(一)完善病虫监测预警体系,不断提高测报精准率。(二)提高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控能力,抓好统防统治工作,加大植物检疫执法检查力度,(三)提高植保无人机使用技术,提升病虫害防治水平。(四)指导专业化防治,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五)扎实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六)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3月获得全市苹果蠹蛾阻截防控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23年12月获得全市农作物病虫测报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