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文物保护、征集、鉴定、登编、修复、保管;文物展览、文物复仿制、文物及相关研究,文物景点的管理及开发利用、文物宣传出版、考古发掘。 | |
住所 | 汉台区东大街2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卢辉 | |
开办资金 | 64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文物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824.35万元 | 4110.0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文旅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抓好项目管理,提升保护利用水平完成汉中市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汉中市博物馆维修项目、汉中市博物馆环境整治提升改造项目和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会议服务的采购及招标工作;完成汉台遗址保护展示项目、古汉台展陈提升改造项目的立项上报工作;实施了馆区内外环境绿化、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一系列工程,进一步加大饮马池水体水质治理工作;完成汉中市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国专资金及省文旅资金的申报及争取工作;配合市局完成3D裸眼四折幕项目;完成了两馆区直饮水机安装使用和网络建设提升。加大文创产品开发,积极参加第17届中国义乌文化和旅游产品交易博览会和2023年第七届丝博会,满足不同游客的购物需求。(二)加强业务研究,挖掘馆藏资源活力丰富馆藏序列,征集书画作品、汉砖、石燕化石等藏品共计69件(套);完成古籍库清理核查建账工作;完成展厅温湿度、二氧化硫、紫外线、光照环境监测系统的安装;完成宋墓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及验收准备工作;编制上报了馆藏书画保护修复方案和馆藏木刻板保护修复立项报告、“中共陕南特委革命事迹展”陈展方案和形式设计大纲;完成“汉风·汉水·汉韵—汉中历史文化展”等5个展览的陈列布展工作及“珍珠落玉盘—馆藏捐赠书画作品展”等8个临展的线上线下展览工作;高水平完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专题展”布展工作;完成全景数字博物馆项目相关工作;完成兴汉新区老君镇四联一号墓随工清理和勉县褒城镇红星村汉墓的考古发掘相关工作。(三)规范社教服务,树立窗口良好形象创新提升社会教育活动,开展妙趣横生的传统佳节系列活动6场次、“文物寻宝记”系列活动4期、“寻宝探秘”系列活动3期。策划制作“云上讲解—天汉故事我来讲”系列推文及视频25期,推出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博物馆里的色彩”系列线上教育课堂20期;策划实施进校园课程《天汉古韵润童心—我从汉朝来》、《跨越千年的文明—张骞与丝路》,开展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4场次;组织进企业、进社区文化宣讲2场次,深入山区小学开展文化帮扶活动;服务青少年集体参观和研学实践活动,接待32000余人次;加大讲解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游客提供免费讲解310余场次。(四)强化自身管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明确工作职责,压实安全责任,层层签订消防、综治、安全管理岗位责任书,完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邀请专业人员对全馆职工进行“安全第一课”专题培训,2023年,全馆安全无事故。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一)文物保护展示彰显新作为38天时间完成了“汉水·汉风·汉韵—汉中历史文化展”等5个展陈的设计布展、“褒斜古栈道”、“石门十三品”展陈的提升;完成7大类100余项文物保护、软硬件环境提升改造,圆满完成了重大接待工作。(二)文化活化利用呈现高水平2023年春节期间,策划实施了“汉王拜将”沉浸式游园活动,吸引游客6万余人参与,掀起中心城区春节文化活动热潮。圆满完成了2023“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汉中历史文化魅力得到有力彰显。(三)文化传承发展再创新佳绩建设上线了全景数字博物馆展示系统,即将建成线下3D四折幕数字化体验场景。创新开展“云上讲解—天汉故事我来讲”等5大系列社教活动。讲解竞技再创佳绩,5名讲解员在2023年汉中市汉文化讲解大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3名讲解员和1名志愿者分获全省文博讲解比赛中文专业组二等奖、优胜奖,英文专业组优秀奖,志愿者组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四)文化传承基地增强吸引力2023,共接待游客75.9万人次、旅游收入322万元、人工讲解共6890批次,与2019年同比分别增长59%、5%和23%,与2022年同比增长640%、520%和322%。创造了博物馆单月接待人数超13万人次、讲解近千场次的历史记录。(五)队伍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抓过硬作风建设,锻造和培育了不怕吃苦、敢于胜利、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博物馆人文精神。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一是西汉三遗址片区保护性利用建设进展缓慢,古汉台南院改扩建、饮马池整体保护利用和展示处于停滞状态,组团群落式市级博物馆建设和作用发挥不到位;二是新的市级历史博物馆选址长期悬而未决。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改进措施是:积极联络上级部门,加快对西汉三遗址片区保护利用和新博物馆选址工作的推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发挥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支撑作用。继续推进新建博物馆及古汉台南门改扩建项目相关工作;推进博物馆无线覆盖建设项目;推进汉中市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二期采购及招标工作;完成博物馆绿化、保洁、安保服务外包的采购工作;申报库房预防性保护和展陈提升项目;做好已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及审计工作,促进博物馆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全面做好不可移动文物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西汉三遗址、新石门的日常检测、巡查管理和科学修缮保护。加快实施馆藏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修复及数字化保护利用项目实施。三是提升文物研究阐释水平。完成《汉中市博物馆馆刊》(第十辑)稿件征集工作;开展西汉三遗址历史文化、秦蜀古道文化遗产、石门十三品金石文献、书法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阐释;开展汉中考古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四是完善文物陈列展示内容。做精展陈内容和体系,进一步完善桂荫堂“汉水·汉风·汉韵——汉中历史文化展”,更新提升拜将坛“天汉古韵—汉中历史文物展”和“韩信生平事迹展”,按照省局批复意见,修改完善“八年斗争,初心不改—中共陕南特委革命事迹展”展览方案并付诸实施;依托馆藏文物,在西华厅策划推出精品文物展;完成拜将坛馆区裸眼3D四折幕项目建设,进一步“让文物活起来”;策划汉中有礼文创店布展汉中非遗精品,让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服务于文旅融合发展。五是做强宣教讲解形象品牌。着眼于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讲好汉中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突破现有讲解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全面加大优秀讲解人才的培训,锻造一支代表汉中讲解水平和对外形象的一流讲解队伍。拓展招募渠道,吸纳更多热心文博工作、甘于奉献的各界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六是做优服务质量和游览环境。按照国家文物局2019年制定并实施的《博物馆开放服务规范》,完善博物馆服务功能,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同时,按照省文物局局长前期来我馆调研指导工作提出的西汉三遗址就是一个最大的展台,每一个遗存和环境都是一件艺术品的要求,继续实施馆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打造品质与特色相结合的参观游览环境。七是筑牢文物安全管理屏障。严格落实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层层签订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保卫人员岗位职责,举办消防应急演练不少于2次,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检查巡查机制。筑牢安全生命线,确保安全无事故。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