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规划、规范指导、协调监督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统筹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推进创业促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工作,开展社区就业及“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人力资源市场 | |
法定代表人 | 杜文杰 | |
开办资金 | 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7万元 | 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总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成效明显。1.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一是组织“点对点”集中输转。利用节前返乡、节后返岗的黄金期,开展外出务工“点对点”集中输转活动,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活动期间,全市共组织输送专车335车次,输出返岗复工人员10529人;二是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春风行动”期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8场,提供就业岗位约11.72万余个,初步达成聘用合同或意向的2.7万人次,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1.18万人次。2.开展劳务协作。一是举办四省六市劳务协作招聘会及交流座谈会。举办了江苏镇江、南通、福建福州、山东青岛、陕西西安、渭南四省六市劳务协作大型现场招聘及劳务协作交流座谈会。我市分别与镇江、南通、福州、青岛四市签订了东西部合作劳务协作协议并开展巡回招聘活动。参加招聘会的省内外企业358家。提供岗位1.5万个,入场人数达6.3万余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4万余人;二组织“就业援助月”专项招聘会及招聘进校园活动。联合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举办渭南市2023年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参会的市内企业113家,提供就业岗位3537个,入场求职人员45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1820余人。同时举办了“渭南市职业院校2023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暨2024届毕业生实习洽谈会”。共邀请企业515家,提供就业岗位12600余个,吸引渭南及周边高校、职校应往届毕业生1万余人参会。“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期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08场,提供就业岗位11.72万余个,签订聘用合同或意向2.7万人次,提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1.18万人次。提供政策咨询服务10.26万人次,帮助重点用工企业数量88家,帮助实现用工人次数612人。实现劳动力转移就业107.45万人,创经济收入187.32亿元。3.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创建。开展劳务品牌推荐,从全市22家市级劳务品牌中择优挑选博思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袁欣、潼关县盛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王华峰两名同志为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配合省人社厅、陕西日报对《富平怀德家政师》、《潼关肉夹馍》两家劳务品牌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同时,报送《陕西省劳务品牌信息采集表》。10月,在宁夏银川召开的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上,我市打造的”潼关肉夹馍餐饮师”、“富平怀德家政师”两个劳务品牌跻身全国特色劳务品牌之列。4持续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①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主动和各县(市、区)人社用工服务保障专班对接,了解县域内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状况,开展用工摸底调查和用工保障服务。②开展专项就业信息排查。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专项排查和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基础数据更新。建立督导、周通报工作机制。③落实职业介绍补贴。受理渭南天辰、陕西昌隆、陕西环球3家社会化人力资源机构2023年职业介绍补贴共计141人的审核工作。(二)、以零工市场建设为重点,有效抓好就业援助惠民生1、加力推进零工市场(驿站)建设。零工市场建设是市政府今年确定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和“创亮点”工作。明确提出了今年要在全市范围建设零工市场10个、零工驿站13个。中心组织召开全市零工市场建设推进会,建立了市场建设月报制度。从工作谋划、提升服务质效、加强规范管理、创新打造品牌等方面对全市零工市场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截止目前,全市新建、改建零工市场12个、零工驿站30个,实现零工市场(驿站)全覆盖。累计服务用工企业或用工个人3473家(人),为25726名灵活就业人员提供了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零工对接成功6255人(次),职业介绍成功6394人,零工市场(驿站)建设成效明显;2、做好重点群体帮扶援助。落实“131”帮扶援助服务机制,累计认定就业援助基地24家,援助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141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4000人的103.53%。失业人员再就业1.74万人,完成年度任务1.5万人的116.29%,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预定任务;3、家政服务成效显著。全年开展家政培训130期,培训母婴护理、养老护理、育婴师、保育员等专业5783人。目前,全市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规模达4.2万人;4、就业见习作用明显。一年来,新增认定就业见习基地7家,累计认定就业见习基地53家。推荐就业见习人员39人,累计完成就业见习人员238人。(三)、全面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为创新创业促就业赋能1、创业大赛激励青年勇于创业。举办陕西省“丝路创星”创业创新大赛省级决赛。我市共有6个项目进入决赛,获得企业创新组二等奖1个、优胜奖3个,青年创意组优胜奖2个,市人社局获得省厅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和特别贡献奖;2、持续推进创业培训。新审核通过3家市级创业培训备案机构。从全市备案培训机构和高校中优选26名老师,扩充一线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组织了一期创业培训师资班。目前,我市累计创业培训师资168人,常年活跃在一线的老师50余人。全年共组织开展免费创业培训3319人;3、精心培育孵化载体。不断加强县区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创建力度,积极指导和帮扶现有24家市级创业孵化基地和8家市级返乡创业园区扩大规模、开展孵化、吸纳就业。邀请13名省内外优秀创业导师,赴华州区、华阴市、大荔县3家市级创业孵化载体开展创业服务进园区暨创业专家基层行活动,走访16家企业,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4、开展创业导师进校园。联合渭南师院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青春践行二十大,创业创新筑未来”创业导师进校园活动。活动通过渭南广播电视台(华山网)线上同步直播,共有800余名毕业生参与了现场活动,2万余人参与了线上直播互动;5、开展创业创新带头人提升培训。按照中省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要求,落实创业促就业政策,积极引导各类人群返乡入乡在乡创业。依托高校继续教育力量组织举办返乡入乡创业带头人能力提升培训班。同时对各县区返乡创业工作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交流思想、提升能力、促进工作,强化了全市“双创队伍”建设。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3年以来,经过全市劳动就业服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有效贯彻落实了中省市稳就业一系列决策部署及稳企稳岗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突出抓好政策、活动、服务的细化落实工作,多措并举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组合拳”,确保了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及人社局领导充分肯定。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结合一年来各项工作的扎实开展,劳动就业服务供给和群众日益对就业工作的关注期盼还有差距,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和工作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就业创业服务和政策宣传的社会知晓率不高,政策宣传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全市零工市场(驿站)建设进展不平衡。市场设施设备简陋,功能不完善,不能满足多样化求职就业需求;三是与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人员力量不足的矛盾尤为显现。总体工作层面存在不细不实不精的问题,劳动就业服务工作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创新潜力和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改进措施:1、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的宣传;2、加强零工市场(驿站)软硬件设施设备及功能的完善;3、面对新形势的社会状况,加强工作的细致化。四、下一步工作设想:2024年,中心要按照中省及市人社局党组安排部署,努力推动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有大的发展、质的提升。重点抓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好各项创业服务平台载体建设,助推创业促就业工作提量增效;二是加大全市零工市场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市场职能,提升服务质量,让零工市场真正成为惠民心工程、亮点工程;三是继续开展多元化劳务交流与协作,拓展提升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层次水平;四是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统筹推进干部职工作风素质建设,踔厉奋发、攻坚克难、再创佳绩,为稳定全市就业形势做出新贡献。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