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民族宗教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促进民族宗教事业发展提供保障服务。开展民族宗教情况调查研究民族宗教事务来信来访处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宗教团体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上郡北路25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峰 | |
开办资金 | 24.13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6万元 | 9.2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民族宗教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部门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宗教事务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扎实开展工作,主要做法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民族工作1.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氛围愈加浓厚,深入学习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把重要论述作为第一任务、第一目标、第一职责来抓,全力营造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氛围。2.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扎实推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切实开展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风险隐患工作,增强全区民族宗教界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全力维护我区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阵地逐步优化,围绕日常活动、宣传教育、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优化结构布局,创建民族阵地,切实做好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管理工作。4.少数民族群众归属感稳步提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大节庆、重要节日积极开展慰问走访活动,为他们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节日祝福,党同少数民族群众的联系不断深入融合,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二)宗教工作1.宗教领域规范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以学习宣传贯彻宗教政策法规为重点教学内容,举办培训班,开展学习研讨会、政策法规展等活动,推动宗教界依法办事和严格遵纪守法的意识明显提高,宗教工作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宗教事务管理能力显著增强。2.我区宗教中国化工作深入推进,巩固深化宗教活动场所“四进”工作成果,推动“四进”活动由“有形有感”向“入脑入心”深化转变,深入开展爱国观影活动,进一步激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爱国主义情怀。3.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扎实推进宗教活动场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部门联合积极行动、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指导换证工作,提升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水平。4.强学力行,全面加强中心自身建设,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体要求,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严格按照部机关统一安排,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推动落实。狠抓队伍建设,切实提升中心全体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巩固和深化调研成果,积极参与部机关组织的各类党员进社区活动,主动开展针对少数民族困难群众的联系帮扶活动;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配合部机关积极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工作,保持了中心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二、取得的工作成效1.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活动6次,发放宣传品20000余份。同时按照“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宗教活动场所”相关要求,为全区69处宗教活动场所制作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牌69块,民族团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2.指导市第十一小学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合唱比赛,“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合力不断加强;组织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积极参与党外人士座谈会、民营经济人士座谈会,充分发挥代表人士桥梁纽带作用;联合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共建同心林、携手新征程”义务植树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拉进彼此距离、增进友谊感情、凝聚合作共识,在榆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3.组织少数民族群众代表参加“共鉴发展成果、凝聚奋进力量”观摩恳谈会,通过观摩发展成果、参与拓展训练、开展谈心谈话等形式,进一步传递温暖、凝心聚力、提振信心。4.在区委党校开办1期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利用“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周”、宗教活动场所传统庙会等关键节点组织等开展活动8次;以“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为契机,对村(社区)联络员进行专题授课2次;制作发放69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识牌及《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办法》公示牌;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电影等形式,组织开展“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周”系列活动;5.指导《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换证工作,为69处宗教活动场所创新推行宗教活动场所赋码管理工作;6.注重示范带动,以黑龙潭道观、鱼河府城隍庙等6处标准化示范场所为基础,全面完成全区7处“五好”、20处“四好”、40处“三好”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工作;7.严格实行宗教活动场所活动申报备案制度47次,切实做到了宗教活动场所活动“事前报备、全程监管、事后报告”。高效、圆满承办省民委举办的“陕西省宗教活动场所消防演练现场会”、市民宗局举办的“全市宗教活动场所消防演练现场会”“全市宗教活动场所‘五好’创建观摩会”“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暨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周’启动仪式”等较大规模活动,获得一致好评。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对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学习领会、以及用以指导民族工作方面还存在差距。2.民族宗教工作开展过程中,各相关职能部门在情报信息搜集、交流共享、会商研判等方面协作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体系作用发挥有限。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中心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关于民族宗教工作的决策部署,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坚守一条底线。强化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维稳高度确保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及时分析研判、深入排查化解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矛盾纠纷,做到早预防、早化解,早处置。全面落实安全发展理念,夯实属地管理责任,深入开展宗教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二)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在全面总结2023年全区69处宗教活动场所换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开展全区175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换证工作。二是精心组织、有序推进《榆阳区古寺/观/堂实录》编纂工作,确保编纂成果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三)做好三个常规。一是常态化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宗教界爱国主义教育周”“科技三下乡”以及宗教活动场所传统庙会等活动,创新宣传模式、丰富宣传内容,利用多种宣传载体,深入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二是以区委党校为平台,选择同民族宗教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内容,针对全区民族宗教工作干部和民族宗教界人士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三是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成果,用情用力开展少数民族群众最关心的经商就业、子女入学、法律援助、困难帮扶、医疗卫生等服务事项,让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就近可达的便捷服务。(四)抓实四个专项。一是发挥已创建“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示范引领作用,动态创建、不断创新、不断提高,逐步推动剩余62处宗教活动场所创建达标。二是牢固树立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理念,深化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整治成果,常态化开展宗教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三是严格按照各级关于民族宗教工作检查督查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回头看”工作,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四是指导区道教协会按时规范完成相关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