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局

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局

发布时间: 2024-03-26 15:10
单位名称 渭南市临渭区气象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气象科学、促进科技发展。天气气候监测、预警预报、气象探测、资料处理、气象服务、防雷电安全、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与实施。
住所 渭南市渭双路3号
法定代表人 鹿庆华
开办资金 369.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2.22万元 448.0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气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着力筑牢第一道防线,践行气象使命,推进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工作全面进步。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抓责任,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积极落实全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局区合作协议项目细化并落实,促使区政府出台《推进临渭气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渭南国家气象观测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二是高质量推进部门合作。按照精细化特殊需求,不断提高专业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增强与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的合作交流。(二)抓机制,主责主业彰显作为。一是全面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完善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灾害预警机制,强化极端灾害性天气“叫应”制度,建立健全绿色通道、融媒体和农村应急广播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靶向发布机制;组织开展全区气象信息员培训2次,完成了3套区域自动站升级改造。二是全力抓好重要天气过程气象服务。积极应对“7.12”“7.21”“7.28”“8.11”等4次全域暴雨天气、8次区域性强降水及华西秋雨天气过程,为各级领导防灾减灾决策部署争取时间,切实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三是多举措做好专业气象服务。加强与应急、水务、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报送监测预报预警信息、雨情与高温实况及灾情,使相关部门能够把握重点,全力防范,并紧急启动有关应急预案,确保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四是全面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全力做好行业安全监管和单位内部安全工作,坚决防范和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每月进行1次内部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逐一落实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印发《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召开安全专题会议7次,开展执法人员业务培训1次,联合商务、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对全区66家加油企业检查,共发现防雷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9项,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26项,下发防雷安全责任告知书31份;对检查存在问题,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闭环整改。二、取得的主要效益按照省、市气象工作会议精神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部署,以加快发展速度、提升业务质量为要求,全面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展现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为临渭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全年实现对各类气象灾害的全面监测、预报预警,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抗旱和防雹减灾作业,灾害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预报预警量达到1-3天,准确率82%以上。每次天气过程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及区应急管理局汇报雨量信息(每小时一次)。共计发布重要气象信息专报38期,预警信号100期,气象信息快报48期,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文27期。与区水务局、区自然资源局签订合作协议,拓宽气象信息传播面,为汛期受暴雨威胁地带人员及时撤离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障,同时完成了防灾减灾系统数据收集补充上报工作,及本地化应用,在今年的防汛气象服务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顺利完成了三套区域自动站升级改造工作。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精力投入还需平衡。当前,基层气象部门工作千头万绪,个别干部担责负责尽责的意识不强,面对基础薄弱、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工作,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搞“拖延战术”,对重点任务击鼓传花。气象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还需平衡其它各方面工作关系,尤其在提升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上狠下功夫。二是创新实践还需加强。在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方面思考不够,谋划不够,部分工作还是习惯于按部就班的开展,缺乏尝试和创新,尤其是研究疏通气象工作堵点,破解工作痛点,共同探索气象如何进一步更好融入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上,举措办法还不够有力有效,缺乏采用非常手段解决非常问题的胆识和魄力。三是队伍建设还需发力。目前,我局形成“业务一体化、功能集约化、岗位多责化”的管理职能综合配置,按照县局综改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无论从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方面,基层职工素质离岗位职责相距甚远。对于强基固本,着力打造高素质队伍,补齐补强能力短板方面还任重道远。(二)下一步改进措施1.强化工作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年度单位工作计划,不断优化气象队伍的结构。通过严格落实人员的教育管理,积极搭建气象先进发挥作用平台,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结对帮带等活动,设立工作先锋岗,持续落实结对共建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持续抓好整改落实,从而扭转单位作风柔弱分散倾向。2.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为做到行政能力得到强化,机关效能得以提高,建设“纪律严明、讲求效率”的气象队伍,我局完善气象高质量发展方面,积极谋划,共同探索气象如何进一步更好融入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现代化的气象管理。对各科室工作流程进行了再次疏整,将工作程序、标准更加精细化。3.精通业务,分层分级教育培训。当前变化多端的气候对气象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方面,基层职工素质离岗位职责相距甚远是工作发展的“瓶颈”。对于打造高效能的气象队伍不仅要吸纳更好的人才,更要进行人员培训,补齐补强能力短板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强化主体责任落实。持续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从严治党新常态,紧跟市局党组和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始终将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党建工作,注重提高党的建设能力。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全速推进高质量发展。二是始终保持责任担当。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体制,提升全区气象灾害风险和应急管理能力。加强气象法治建设,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好社会管理职能。三是业务党建双融双促。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牢牢扭住党建任务不放松,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举措,以党建工作指导业务工作方向,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和干部职工日常管理;以业务工作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互相促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