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紧扣全市林业中心工作,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具体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开展“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发挥示范点技术辐射带动作用。全市先后提升和新建临渭区屯张村花椒提质增效丰产技术示范点、华州区薛马村花椒丰产管理示范点、大荔县六合村冬枣丰产栽培管理示范点、富平县王庄村柿子丰产栽培管理示范点、白水县方城村花椒无公害防治示范点等经济林示范园区,以及大荔县沙南村沙地抗旱造林技术示范点、蒲城县蔡邓村困难地造林示范点等24个示范点。2、大力加强宣传培训。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培训.在华州区、澄城县、合阳县等花椒产区对林农进行花椒等干杂果经济林管理技术、优质栽培管理技术理论与实地操作技能培训,共培训林农和技术人员8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及工器具500余套,捐赠《核桃优质丰产栽培综合技术》、《林业主要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等技术手册800册。3、加强技术交流,提高服务技能。3月底我站在富平县组织开展了“全市林业技能比武大赛”,来自全市各县(市、区)林业系统11支代表队同台竞技。5月30日,在华州区举办了2023年花椒管理技术培训会暨交流研讨会,邀请了全市各县(市、区)具有代表性的花椒种植大户,共50余人互相交流学习。6月初,组织技术干部在华州区大明镇薛马村和高塘镇胡磊村1200余亩花椒地开展悬挂瓢虫卵卡生物防治活动,悬挂瓢虫卵板5000余张。4、刊印绿化指导手册。我站科技人员主编的《渭南市科学绿化指导手册》刊印出版,内容涵盖城市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公园绿地绿化,道路绿化、河渠绿化、村庄绿化、庭院绿化,荒山荒沟绿化、沙地绿化、盐碱地绿化和破损矿山弃置地绿化十一个方面的内容。5、争取项目资金,加快项目推进。申报“七月黄柿子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并获得批准,争取项目资金13万元。建立炭疽病综合防治技术示范园150亩。6、加强种苗生产与质量监管。2022年全市育苗面积3.73万亩,其中新育1.0万亩,产苗量约5054.78万株。全市2022年末花卉种植面积709.41公顷,销售额为7923万元;加强对苗木生产者的管理。全市共核发林草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17份。3历时34天,对飞播使用的13个种批12514公斤侧柏、油松种子进行了严格检测,严把工程用苗质量。组织人员深入澄城、富平、蒲城、白水、合阳五县11个苗木使用单位造林现场开展种苗质量抽查,共随机抽查15个地块29个苗批,涉及侧柏、油松、刺槐等8个树种,检查苗木使用单位的购苗合同、“一签两证”执行使用情况。针对检查发现一穴栽植两株苗木、购苗合同与证签不规范问题,及时印发通报,督促认真开展排查并整改落实,加强了种苗质量管理。7、重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充分挖掘优良乡土树种资源潜力,有序推进林草品种选育工作。指导大荔县开展七月黄柿品种选育工作,该品种8月份已顺利通过省林木和草品种审定委员会现场初审。督促指导各县启动开展普查工作,白水县已完成7条野生林草、3条栽培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样线的外业调查工作;华州区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出版了《华州常见野生植物图鉴》;潼关县积极筹措落实工作经费10万元,已与西安植物园专家对接,达成合作意向,正在加紧实施中;华阴市已全面完成普查任务,全市其他县普查工作也在不同程度开展中。同时,我站筹措经费,组织召开全市红豆杉保护发展及林草种质资源普查收集培训会,邀请省级专家授课,推进普查工作纵深开展。8、开展涉林“双打”工作。组织各县(市、区)打击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种苗活动。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和打击涉林侵权假冒宣传活动。全市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600余份,现场接受群众咨询2100余人次,利用网络媒介推送相关法律规定等信息30余条。利用1个月时间,组织开展执法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查了111个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在市林业局网站公布市县两级监督举报电话邮箱。市县两级不定期组织人员加大对无证、无签调运苗木、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行为的稽查力度,有效扼制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9.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承办了第五届陕西省秦岭巴山地区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治会议,我市作了交流发言。召开全市森防站长会议,加强渭南市秦岭区域森林资源安全,严防松材线虫病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危害。全市先后投放花绒寄甲16万头防治天牛,继续在潼关县、华阴市、华州区、临渭区等渭南市秦岭区域开始实施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全市邻近洛南县沿秦岭主梁以北1000-1500米的范围内采用飞机喷洒药剂预防性防治松褐天牛,建立防控隔离带,飞防面积10.218万亩。重视华山风景名胜区的防控工作,所有进山口严禁松木逆流上山施工,确保华山风景名胜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市林业局评审修订制定了《渭南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10.加强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在美国白蛾防控重点路段和监测部位安装诱捕器1102套,加大对人为活动频繁地区和各类建设区域的监测预报。全市技术人员217人次对松林26.33万亩进行了普查。全市普查涉木企业118家,国有林场12个,建筑工地7个,电缆盘275个,包装箱340个,死亡松树64株,其中31株死亡原因是华山松大小蠹危害所致,33株死亡原因是人为破坏和风折导致,均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危害。有效推进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全市共有草原面积75.86万亩,截止10月底,全市共投入经费65.38万元,参加外业调查129人次,踏查路线132条,踏查面积14.81万亩,踏查覆盖率为19.52%,采集标本数量693个,收集影像资料210余份。据统计,我市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6.15万亩,其中发生轻度面积为15.91万亩,中度面积为0.25万亩;病害发生面积1.47万亩,虫害发生面积10.71万亩,有害植物发生面积0.06万亩,鼠兔害发生面积3.91万亩;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率0.02‰,在四率指标范围内,没有较大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11、加强检疫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调运行为。组织各县市区设立40个临时检疫检查站把好高速出口及国省道重要路段关口,开展检疫封锁,严禁在疫区调运苗木、松木及其制品。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木追踪调查除治工作,及时追缴销毁37根垫木,阻断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途径。对所有林区和植树造林地块全面排查,严格实施检疫复检。专项行动期间,全市累积组织检疫执法宣传活动2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1万余份;对行业内外开展法律法规培训44场3520人次;出动执法人员1272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28台次;排查应检涉木涉苗企业189家,检疫复检苗木1100.03万株、木材及其制品2396立方米,查处检疫违法案件6起。12.开展飞播造林,筑牢林业高质量发展堡垒。今年飞播造林涉及华州区东涧峪播区,白水县南修、张南堡播区,施工区域位于秦岭和黄龙桥山山区,扎实做好种子检验、地面处理和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全年完成飞播造林25896亩,撒播油松、侧柏种子12514公斤,飞行作业34个架次,飞行作业10.97小时。二、业务工作特点及社会效益1.有效发挥示范点带动作用。技术推广面积6.25万亩,辐射带动周边群众提高生产经营理念与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全市营造林科技含量,推进林业重点工程提质增效,在全市生态改善、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积极作用。2.通过科技宣传和培训,对广大林农在林业生产中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参考以及实用性的技术服务,为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3.《渭南市科学绿化指导手册》的刊印出版,对于指导我市今后不同区域的绿化美化,从树种选择、树种搭配、地类界定、栽植技术到管护提供了实用、科学的技术规范。4.严把种苗质量,净化种苗市场。按照双随机检查要求,市县两级不定期组织人员加大对无证、无签调运苗木、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等行为的稽查力度,有效扼制林木种苗的违法行为。目前,全市尚未接到侵犯林业植物新品种权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林木种苗的投诉举报信息。5.严密防控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危害,持续筑牢全市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确保渭南市秦岭区域森林资源安全。6.加强检疫执法力度,确保种苗流通市场有序、安全7.飞播造林成效显著,提高了困难山地造林覆盖率。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人员年龄结构有待优化。50岁以上职工占到人数的43%,干事劲头不足,工作效率不高。2.工作方法有待创新。面对新困难、新问题时,研究不深入,闯劲不足。整改措施:1.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实技术人员力量,发挥帮传带作用,制定激励措施。2.做好技术人才培养,建立激励措施,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充分挖掘盘活现有技术人员资源,继续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为单位吸收高学历技术人才,充实技术力量,以老带新,老技术人员做好传帮带工作,使各项业务工作持续良好开展。2.创新林业科技服务多种形式。运用现代网络平台,将林业技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短视频、科技故事等方式,使林农在观看过程中学到林业管理方法和增产增收技术,并开展技术人员包联合作社等经济实体,让造林大户和经济林合作社加入到项目建设中来,感受到技术带来的变化和提高。3.加强全市林业科技交流。开展科技示范点观摩,加强各县之间的技术共享,鼓励支持县级技术人员走出去,多学多看,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更好的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