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工伤保险经办中心

渭南市工伤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15:05
单位名称 渭南市工伤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工伤保险经办提供服务。调查、统计、待遇核定及稽核;工伤保险基金的预算、决算编制及基金支付,指导县级经办机构业务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三贤路北段市民综合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刘军龙
开办资金 24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14万元 5.2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2023年8月根据渭南市政府渭政任字【2023】90号文件精神,变更了单位法定代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由张人变更为刘军龙。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中心在局党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参保扩面情况截至2023年12月底,参保人数37.45万人,已圆满完成年度扩面任务,全市有288个建设项目(184个在建项目、104个新建项目)22626人依法参保,新开工建设项目参保率100%。2、社保稽核情况按计划完成了协议机构签定和长期待遇资格核查两项工作。2023年,全市签订协议医疗机构55家;长期待遇核查503人,核查面100%,依规停发了18人的长期待遇。杜绝了虚报冒领,确保了基金安全。基金收支情况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0490万元,基金总支出22630万元(其中省级统筹上解基金10257万元),基金累计结余1669万元。4、经办服务情况(1)、结合省市要求和我市工作实际制定下发《工作要点》,对工伤保险扩面任务和基金征收任务进行分解。为实现精准扩面,我中心对照年度目标任务,与税务、卫健、住建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及时将未参保数据下发各县并建立月调度机制,督导各县以新业态、职业病重点行业、建筑业参保为重心积极开展扩面工作。(2)、按照省、市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文件要求,及时组织开展了县市经办机构往来账目核对,清理往来款项,并要求各县(市、区)在规定的时限内上解支出户工伤保险基金。为确保工伤职工的各项待遇在省级统筹过渡期间内不受影响,我中心预先向市财政申请了3个月周转基金。协同税务部门开展了两轮数据治理、完成了“统模式”测试工作。(3)、按照省、市有关专项整治要求,先后制定下发了《全市工伤保险经办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情况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渭南市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提升行动工作方案》。为维护基金管理安全,提升经办服务水平,我中心依照省局《关于做好失业工伤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十个问一问”排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各县(市、区)开展了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有针对性的制定整改措施,坚持边查边改、立查立改。(4)、对2022年度工伤保险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编印《2022年度工伤保险运行分析》;及时准确上报业务、基金月、季报表;规范做好工伤保险参保登记及企业单位缴费核定工作,确保了各项待遇及时足额发放;按计划完成了协议机构签定和长期待遇资格核查、异地就医结算及社银支付测试等工作。目前,异地就医结算待省进一步通知,社银支付已全面展开。按照省人社厅要求,组织各经办机构对499人的工伤保险待遇发放标准进行了调整,补发待遇。为进一步规范待遇支付工作,明晰审核内容,严格支付程序,提高支付效率,不断提升用人单位、工伤职工办事便利度和满意度,2023年6月份,根据中、省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我中心修订印发了《工伤保险待遇审核支付经办服务管理办法》和《工伤保险经办系统社银支付操作指南1.0版》,待遇直发和社银支付工作有序推进。危化品重点企业三类人员培训及工伤预防宣传2个工伤预防项目按计划推进中。(5)、全面落实“人社工作进园区”安排部署。我中心按照《渭南市2023年“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方案》要求,联合失业中心在局一楼招聘会现场开展社保政策宣传;组织召开“‘全民参保、共享美好—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走进渭南山东商会”座谈会;联合失业保险经办中心、高新区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障中心举办“走进渭南申华汽车文化产业园政策宣讲会”;赴白水、蒲城相关企业进行政策宣传,与企业面对面座谈交流,现场解答企业参会代表提出的难题,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工伤保险政策的知晓率,真正让企业感受到社保政策的温暖。二、社会效益情况2023年,全市有1723人享受了工伤保险各项待遇。按照规定程序评估并选送了3名职工进行了工伤康复,为23名工伤职工配置了辅助器具。组织各经办机构对499人的工伤待遇发放标准进行了调整、补发,补发金额合计30.38万元。全市共有19户困难企业(1899人)缓缴工伤保险费,缓缴金额23.37万元。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干部队伍建设老化、经办力量严重不足。一人多岗现象严重,经办力量已出现断层。因编制问题未设置稽核科室,稽核检查还不能做到常态化。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当前我市工伤保险信息化建设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距离中、省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整改措施一是尽快申请增设科室、增加人员,完善稽核功能,确保基金安全。二是关注共享平台运转,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加强调研,完善政策,全面发挥制度功能。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工作。聚焦新业态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利用数据共享,多措并举做好扩面工作。二是按要求做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及“统模式”相关工作。做好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基金上解和审计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尾巴。协同税务部门有序推进“统模式”试点工作,确保统一社保费征收模式顺利实施。三是确保各项待遇及时支付。按要求做好异地就医结算工作,适时推进本地联网结算。四是深化社保基金管理提升专项行动。认真梳理基金管理中的风险隐患,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内控管理,不断提升经办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五是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强化“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工作体系。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