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紫阳县>
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
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14:58
单位名称
紫阳县民歌汉剧艺术研究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紫阳民歌和汉调二黄研究,传承和保护,承担全县公共文化服务和政府举办的大型文艺演出等。
住所
紫阳县老电影院办公楼
法定代表人
唐文生
开办资金
60.9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紫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0.96万元
54.27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和举办单位。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紫阳县文化和旅游广电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1.我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文旅兴县”的战略部署,为“乡村振兴”不断充能、助力,用文化深层次打造旅游最美城镇、乡村,让传统文化能够融入社会、融入生活、融入产业。一是成功承办了紫阳县首届春节社火比赛活动,并将春节社火文艺活动延展至元宵节,活动受到社会好评,为2023年紫阳人的幸福生活开篇打下基础;二是积极策划并紧密配合完成了“春之茶2023陕西安康紫阳富硒茶开园季”开幕式的演出活动,并开创性的完成“知府巡游”文化品牌活动,为各镇文艺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引领指导作用;三是“五一”期间,在主管局的统一安排下,承办了四季旅游启动暨任河漂流节开漂仪式。我单位还积极组织演员编排民歌节目从五月一日开始连续5天在紫阳富硒茶观光园完成10场民歌推介,为各地游客送去了原汁原味的紫阳民歌。为我县实现“文旅融合”、助推旅游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积极组织配合开展了庆七一2023年全县职工合唱大赛;五是积极参与策划、编排蒿坪美食节文化活动,活动效果良好,受到县领导表扬肯定;六是参与“金秋雅集”的策划,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七是成功推进完成了紫阳民歌音乐电影《贡茶传奇》的拍摄。2.中心常年积极开展民歌的传承发展,组织师资队伍对县内各镇进行民歌教唱及普及工作。2023年民歌汉剧大讲堂开班仪式在蒿坪举行,并在各镇开展线下大讲堂十余场次,线上抖音讲堂二十余次,辐射听众十万余人,这一工作的开展也为紫阳民歌在群众中的传承打下了基础。3.中心按照文件要求积极扶持民间文艺社团,对民间文艺社团的年轻演员手把手传承教授,为激活濒危剧中在民间的传承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切实的履行了国有院团的模范引领作用,并弥补了中心专业演员不足的空缺,给老百姓带去了原汁原味的传统紫阳民歌剧,这使紫阳民歌剧得以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4.中心长期以来都做到了业务开展与包村工作两不误,我单位驻村干部认真履职,并利用自身专业特长开展工作,对四合及双安社区的文艺工作进行指导,丰富了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社会群众的认可与好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配合中省市各大媒体共计完成紫阳外景拍摄10余次,特别是很多媒体栏目到紫阳拍摄期间,主动出点子、做向导,较好的完成了紫阳部分的相关拍摄。2.完成了对全市范围内紫阳籍汉剧老艺人的音视频录制工作;3.完成了对县内部分乡镇30名农民歌手和30名全市汉剧老艺人的视频拍摄、录音曲谱整理,并建立资料库,共收集相关音视频资料100套。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缺乏专业原创人才,我中心上述工作的开展,急需一位能够充分了解国家政策、知晓农民观看意愿、对紫阳人文风俗有深刻认知并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编剧。(二)改进措施:强化岗位培训,增强干部工作的主动性,满腔热情做好工作;通过建立人才引进“绿色通道”,补充我中心的当前急需岗位。四、下一步工作思路。1.拓展“文旅融合”思路,实现文化+旅游+线下(舞台精品)、文化+旅游+线上(多媒体)同步发展,真正把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做到实处。2.将中心的“创作”优势和民间艺术团体的“演出”优势相结合,助推乡村文化振兴。3.做好县内重大节庆、旅游主题活动的策划、组织、演出工作。4.继续做好汉剧、民歌保护传承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