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劳动人事关系协调。指导建立各类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受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并承办仲裁及调解工作仲裁院的文书、案卷的管理和归档工作协调处理重大劳动人事争议上访案件 | |
住所 | 榆林市榆阳区上郡南路185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姣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26万元 | 132.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榆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公益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法律法规,抓学习提素质,抓创新求实效,促进了全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高效进行,现将工作汇报如下: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2023年,我院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75件,其中涉及经济补偿和各项社会保险218件,拖欠工资223件,工伤待遇赔偿案件118件,确认劳动关系52件,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35件,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9件,其他10件;涉及劳动者675人;未结案44件;已结案案件(631件)中调撤390件,裁决案件241件,调解率为61.8%,仲裁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到目前未发生一起上级或本级仲裁委员会认定或纠错的案件。党建工作一是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榆阳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每周三为固定学习日,领导干部轮流上台讲课,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做好学习笔记,必要时认真交流研讨,通过学习,充分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坚定性,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着力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实干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二是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提高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水平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探索、突破、深化”为核心,找准党建与业务结合点,确保党员进社区活动形式多种多样,积极对接社区支部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法律政策宣传,组织党员参观张季鸾纪念馆、陕北民歌博物馆、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观看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等,搞好主题党日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积极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通过开展座谈会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形式,调动全院人员参加各项工作和活动的积极性,以更高的热情对待工作中遇到的困点和难点,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三是狠抓作风建设,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以干部作风建设提升年为重要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建立健全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着力打造清正廉洁的仲裁干部队伍。突出抓好警示教育,组织全体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纪录片,充分发挥案件警示作用,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对标局机关委员会新要求、新部署,我院将严格按照局机关委员会的要求,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突出抓好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支部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进仲裁业务发展的新局面。(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出台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以“三个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考勤、学习、周例会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干部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提升;实行了工作周报制度,掌握工作动态,对于特殊群体及群体性案件及早介入、跟踪问效。建立了仲裁庭审宣誓制度,增强仲裁案件承办人员法律规范约束、职业道德约束,树立仲裁权威、维护仲裁尊严、提升仲裁公信力。成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出台相关工作制度,优化审理流程,缩短审理时限,确保符合条件案件及时审理、按时结案。实行院内仲裁案件质量自评自查制度,评选出优秀仲裁团队1个、优秀案卷3份,深化案件评查结果运用,达到以评查促规范、以评查促提升的目的。二是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截止目前,组织集中学习28次、轮流讲课18人。11月邀请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和调解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三天的业务能力提升集中培训。积极参加省市区仲裁员培训和案例研讨活动9次,多举措提高仲裁员政治业务素质。三是优化科室布局,合理调配人员。为了更为高效应对逐年上升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设立案件受理室、仲裁一庭、仲裁二庭、仲裁三庭、档案室五个业务科室,按照新老搭配原则,做到各室都有骨干,各室都有新人,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既充实了工作一线力量,又培养储备了一批年轻仲裁员。四是积极争取资金,推动仲裁院标准化建设。打造案件调解室一间,安装互联网远程视频设备,实现线上可视化调解,突破了无法面对面沟通调解的壁垒,提升了案件调解成功率。升级改造智能化庭审室一间,配备了庭审录音录像系统、语音激励系统、证据演示系统、安防监控系统、多屏同步显示系统等庭审专用设备,庭审工作更加规范化、高效化。五是规范档案整理工作。按照《陕西省劳动仲裁档案管理规定》的要求并参考榆林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档案整理标准,严格规范收集、整理、立卷、保管、统计结案案件,所有案件审结20日内全部材料立卷归档。六是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工会利用七夕联合多家单位举行联谊会,为年轻干部提供交友平台,促进广大青年干部安心生活、用心工作。筹措资金打造职工书屋、文体活动室,各类书籍2000册左右,极大地丰富了业余生活,提升干部的归属感、幸福感,以更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当中。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办案人员普遍较为年轻,缺少业务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基层调解员岗位不明确。三是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大量解聘临时人员,随之产生了大量的人事争议案件。由于这类用人单位的特殊性,此类案件审理过程中,为了避免激化矛盾,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及时进行多方沟通汇报交流。三、明年重点工作安排及措施(一)创新办案方式,缩短农民工讨薪案件期限针对农民工工资案件,进一步优化办案流程,实行全程优先处理,落实“快立、快审、快结”原则。对于无法调解的案件,当天立案,压缩办理周期,加大调解力度,通过与被申请人协商缩短和取消答辩期,采用简便方式送达有关文书等措施,将案件审理时限缩短至三十日内,切实提高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调解仲裁质效。(二)加大调解力度,提升案件调解率为了让“重调解、慎裁决”的要求落到实处,一是通过与检察院对接,建立案件调解联办机制,案件在开庭裁决前,会同工作人员前期介入,全面掌握案件的背景影响、争议焦点等情况,寻找双方容易接受的突破点进行调解,有效减少了刚性裁决,缩短了办案时间。二是通过和法律援助中心对接,安排律师轮流坐班,免费为争议方双提供法律咨询、撰写文书、代理调解等工作,简化办案程序,为劳动争议双方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三是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协调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建立案件受理衔接机制、信息双向反馈机制、联合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和劳动仲裁“准司法”两种资源在化解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中的积极作用更加高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三)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仲裁机构和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的调解网络建设,促进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工作健康发展,构建协调平台,建立多元化劳动人事争议预防调解机制。积极指导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劳动争议案件发生较多的企业成立基层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在预防劳动争议“第一道防线”中的基础性、前端性作用。宣传规范用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调解处理本单位本地区发生的劳动争议、督促案件双方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及时向我院报告争议调处情况,并对突发性、群体性重大案件及时上报,使基层调解组织真正发挥作用,把一些简单争议化解在基层,有效缓解区仲裁院案件增长压力。(四)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干部队伍较为年轻,没有相关法律专业的系统学习经历,工作经验欠缺。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学习培训计划,邀请劳动仲裁领域专家、基层调解能手进行授课,通过日常自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升干部队伍业务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