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
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14:20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供服务;从事文艺表演等相关业务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北一路文化影视中心
法定代表人
赵红
开办资金
20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5.6万元
100.9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汉调桄桄传承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2023年新编舞蹈节目《相亲相爱》《山歌好唱口难开》《建设者》《盼春》《粉墨春秋》《美丽中国》,音诗画节目《凡人微光》《水鼓舞》《巴山酒歌》《熊猫喵喵》,歌伴舞节目《等你在花海》《汉山樵歌》《茶歌》《祝酒歌》《陌上鹅黄暖》《祝酒歌》,汉调桄桄戏曲社团原创节目《薪火相传》获得群众好评。(二)折子戏《表花》参加陕西省戏曲行当大赛暨濒危剧种展演专场;参加陕西省2023年乡村“村晚”暨“如诗如画美家园·西沟村春节晚会”演出;“2023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汉中旅游文化节”西安推介会及主会场沉浸式演出;汉中市职工工间操和全健排舞暨体育舞蹈大赛荣获三等奖;“秦岭熊猫音乐节暨烧鱼节”演出《穆桂英挂帅》《熊猫喵喵》节目;“2023中国汉中黎坪第十三届红叶节”演出;汉调桄桄经典本戏《程夫人闹朝》参加“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参演剧目”;赴安康参加“首届全国汉剧优秀剧目会演”;赴北京园博园参加“第七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演出折子戏《表花》《挂画》《断桥》《福寿图》获得一致好评。(三)按质按量完成各项公益演出。先后在洋县、城固、南郑、勉县、略阳、佛坪、宁强、镇巴、西乡进行了汉调桄桄濒危剧种公益性演出和汉中市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文化惠民演出。(四)在陕西公共文化云平台上传活动信息数量28条;在陕西文旅之声平台上传数字音频数量7个,数字音频专辑数量1个。利用抖音号“汉调桄桄”培育汉调桄桄抖音小达人“汉调桄桄·青栀子”。“汉调桄桄”公众号及视频号观看转载量超3万次。与“快手”合作推出线上直播8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全年文化惠民演出210场涉及9县2区,惠及百姓近10万人;非遗进校园培训和演出活动开展100余次。演出活动一方面扩大了汉调桄桄的社会影响力,另一方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充分发挥非遗项目的自身作用,让“非遗”焕发生机。(二)经济效益:我们主要通过参与旅游推介、进景区演出等形式实现演出收入10万元。一方面扩大我区对外界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演出吸引游客从而促进我区旅游的发展,为旅游助力,为旅游增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汉调桄桄技艺传承缺乏系统整理。优秀演员逐渐流失、传承人老龄化。2.线上宣传工作导向不明确,对外宣传力度不足。(二)改进措施1.强化非遗保护意识,形成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参与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开辟特殊人才引进通道,引进高层次戏曲编剧、导演等人才。2.进一步加强网络媒体的宣传,利用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我区对外的影响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戏曲方面:1.完成省、市惠民演出任务及100场汉调桄桄戏曲公益性演出(濒危剧种免费或低票价演出)任务;开展丰富多彩的送戏下乡活动及线上展播、展演活动;配合区文旅局组织的“我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活动;按照区文旅局安排配合各乡镇举办“农民舞台”“文化集市”等文化活动。2.继续做好戏曲汉调桄桄进景区、进校园工作,打造“汉调桄桄”传习基地,继续开展“汉调桄桄”进校园社团服务课。3.打造好2024年汉中市精品文化项目广播剧《藤飞山乡》剧目,继续打造汉调桄桄现代剧《何挺颖》,争取省级资金打造恢复汉调桄桄经典传统剧目。(二)舞蹈方面:1.配合区文旅局2024年春节文艺演出节目编排及演出任务,新创作舞蹈作品不少于6个。2.举办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汉调桄桄”精品折子戏展演和戏曲装扮、汉服体验、文艺展演等活动。(三)非遗方面:1.开展汉调桄桄老戏、老剧本、旧曲谱收集保护整理工作,对老剧本手稿进行电子化储存;编辑“汉调桄桄”音乐板式汇编,“汉调桄桄”剧本集,收录老艺人唱段;制作“汉调桄桄”精品折子戏视频;配合“知识产权网”开展汉调桄桄网页宣传,并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培养及考核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