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高新区第十二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 | |
住所 | 榆林市高新区建业大道与明珠大道交汇处 | |
法定代表人 | 王军利 | |
开办资金 | 254.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高新区管委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4.56万元 | 313.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高新区第十二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规违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榆林高新区第十二小学坚持党建引领,细化常规管理,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扎实落实、有序推进。紧紧围绕学年初制定计划开展工作,并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完成,取得可喜的成绩。现就2023年度工作汇报如下:一、强党建,铸师魂1.党建引领,全局工作融合发展。学校党支部坚持党建领航,狠抓思政铸魂育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开展红色主题教育。二是重视党员学习教育,通过“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支部党课、专题宣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师德师风专项学习等专题活动。开展了“逐梦红领巾少年有担当”第二届大队委竞选活动和“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建队日主题活动;今年3月学校党员干部、积极分子和学生代表前往横山区义务植树;10月份15名党员干部走进社区开展“志愿创城共享文明”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修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浓厚的学习先进、争当表率氛围。2.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我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公开师德师风举报平台和无来电显示举报电话,并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了的师德师风目标责任书。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政策;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活动,师德大讲堂,宣传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典型事迹。二、优师资,重培养学校致力于打造一支学习型、成长型的教师队伍,建立“1235”的培养目标,学校出台了《高新十二小“一帮一”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实施“两大工程”促使教师快速成长。一是“基础工程”,第一层面为职业基本功训练。第二层面为专业基本功训练。第三层面为科研基本功训练,学校要求每位教师能独立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一专多能,成为学术型、科研型的教师。二是“一对一帮扶工程”。采用“一对一”结对的形式,为青年教师选择观念新、教法新、科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作导师,建立“一对一”结对方案,开展新教师课堂达标活动,帮助青年教师从“入格”到“合格”再到“出格”,迅速成才。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本学年选派教师赴省内外各地培训160余人次。三、稳常规,建课程1.规范教学常规。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与课时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学期初严把教师的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校本研修计划、在教写备课按照教龄工龄进行了大胆改革,采取定期(学初、学中、学末)和不定期对常规教学的备课、上课、课后教学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业务学习五个环节进行普查和抽查。2.构建高效课堂。全面贯彻落实“课堂革命陕西行动”要求,依据我校“和乐课堂”理念,在“双减”下,通过仿名师课、多维度诊断课、示范课、亮相课、过关课等努力做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迈进,通过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提质。3.素质教育活动。我校以“书香伴我成长”为主题,认真落实“三会”(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诗词大会)、“三赛”(文学科学常识大赛、读书心得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和讲故事大赛)、“三读”(读写绘、读唱诵、读讲评)活动,培养了教师读写习惯和学生阅读兴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主要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形成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办校的氛围。4.创新艺体课程。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育健康标准》,认真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一日不少于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天早上和下午各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充分保证了学生校内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在不同年级确定了口风琴等各类乐器来落实特色音乐课程,在每周一午课间时间安排音乐老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乐器训练。四、重德育,促成长1.以学生成长为根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挖掘学校周边“陕北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多角度多渠道开展德育教育,开展了劳动实践、红色革命基地实践、科技馆参观、交通安全实践等社会实践研学活动,本学年一年级400余名学生走进陕北民俗博物馆和中国算盘博物馆,领略民俗文化的瑰丽深邃;清明节组织三、四、五年级师生到烈士陵园开展了扫墓活动,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利用晨午检、班队会活动进行教育,规范学生的课间活动,杜绝安全隐患。以星级评定表、值周工作、红领巾督查岗、21天习惯养成通关卡、红领巾失物招领处、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升旗仪式、班队会等等为载体进行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和督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个案调查和分析。2.以家校共育为依托,打造家校成长共同体。成立了家长接待室,制定家长委员会工作职责。邀请家长代表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学校的重大活动。积极响应上级政策,组织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护苗行动》大讲堂、榆林市“网上家长学校”、家校共育网公众号等学习和培训,设立家长开放日,邀请300多名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参观社团活动,形成了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五、细举措,明责任,为平安校园筑防线1.强化管理,建立三级安保体系。我校建立健全高效畅通的学校安全保卫三级网络体系:一级:责任级(校长--分管副校长—安保主任--班主任教师-学生)二级:联动级(学校—街道派出所—社区—学生家庭)三级:应急级(社区民警(含门卫)--教师—家长—学生)学校与明珠路派出所以及所在的社区建立了紧密的联动关系,这种联动辐射到每一个学生家庭。2.细化措施,健全三类制度。我校建立了班主任岗位安全责任制、学科教师岗位安全责任制,细化了工作职责、门卫职责、食品从业人员职责等。所有《岗位安全责任制》发到相关责任人,并签订责任书。学校健全了学生管理、门卫值班、巡逻值班、防火防灾、食品卫生管理、防火安全管理、体育器材检查、健康体检等规章制度。学校的安全设施每天检查,消防设备每期由总务处专人负责清理,及时更换过期灭火器。学校充实了保安力量,配备七名专职保安,安装了校园安全监控网络,一键报警系统,全天24小时运转,及时发现安全隐患。3.搭建平台,加强安全教育。一是常规平台,充分利用“13530”安全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相关安全教育。二是宣传平台。学校利用学校广播、黑板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认真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强化师生安全意识。通过发放《安全告家长书》,增强家长的假日安全监护意识。学校还与榆林高新交警支队一起,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活动,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知识培训,与榆林市人民检察院一起共同为师生普法,教师在课堂也强化安全教育,学生课间休息时,由楼道红领巾监督岗学生、值周学生、值周教师、保安,分区域来回巡逻,保证校园安全有序。三是网络平台。安全教育平台上有一整套针对少年儿童安全教育的网络课程,内容丰富全面。六、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年来,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共68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其中8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1人次获省级奖励,24人次获市级奖励,46人次获得区级奖励。赵一蓉、田根荣获市教学能手称号;李彩云、马小月荣获高新区教学能手;符婷婷、柴禄荣获高新区教坛新秀;杨秀、常富亮、张同雁等9位教师在高新区各类教学业务竞赛中获等次奖。12项市级立项课题中有10项成功结题、13项区级立项课题中有12项顺利结题,9项校级课题结题。一个省级课题立项。在高新区第七届围棋比赛中,荣获低段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在榆林市3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马自豪、周末荣获三等奖;在榆林市中小学“新时代好少年强国有我”主题教育读书演讲、朗诵展示活动中马钰乔、乔梓荫荣誉三等奖;在高新区举办的国家安全知识竞赛中贾皓媛、张育源、张馨予、曹艺诚荣获三等奖;在高新区运动会上我校路俊飞、曹宇哲等11名同学分别获等次奖。学校荣获“省级红色基因传承共育工程单位”“全国围棋特色学校”“高新区语文主题学习先进集体”“高新区家长满意度优秀学校”“高新区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十余项荣誉称号。七、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1.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任然有所不足。2.师资底蕴较弱,教师培训不足,青年教师缺乏经验。3.部分教研组缺少老教师、专家引领,教研活动不够深入细致。4.家校共育需要全体教师以及上千家庭的共同努力,在已取得的成就之上,继续做好做实这一工作,以求为学生的更好发展服务。八、整改措施1.大力建设校园文化,推进“缔造完美教室”。2.推进教师“结对帮扶”工作,把握机会,开展或参与多种类多层次教师培训,促进青年教师增长经验,提高业务水平。3.加强各类教师业务能力培训。4.推进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向其他优秀学校学习先进经验,建设“发现、反馈、整改、总结、提高”的管理体系完善机制。九、下一步工作计划1.鼓励青年骨干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增强党组织力量。2.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更加丰富与规范,争创区级书香校园。3.班级管理模式特色明显,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显著。4.积极开展校级、区级课题研究,在课题的引领下,教师大胆实践和探索,寻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新模式。5.进一步规范学校制度建设,实行人文化、民主化科学管理。6.继续开发以和乐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上好第二课堂。7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模式向家长开放,家校配合更具特色。8.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提高全体教师教科水平,打造高效课堂。9.落实“双减”政策,借助“一校一品”契机要求,艺体活动特色更加明显,参加上级各级各类艺术和体育比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食品经营许可证JY36108940066816有效期限:2023年02月08日至2028年02月07日止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榆林高新区健康学校榆林高新区平安校园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榆林高新区第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精神文明奖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