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杨陵区林业技术推广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林业技术,促进林业发展。林业技术推广,林业推广项目实施管理,林业技术开发试验示范管理,林业技术推广活动监督与指导,林业技术人员培训。(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康乐路2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史惠玲 | |
开办资金 | 59.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杨陵区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7.75万元 | 16.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杨陵区林业技术推广站.公益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林长制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制定印发总林长1号令,“基层林长责任年”“林长制绩效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全区林长巡林210次,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组织开展了林长制示范镇、村创建工作。完成了对林长制成员单位和镇村级林长考核工作,促进杨凌林长制实施运行走深走实。揉谷镇获评陕西省林长制示范镇,杜寨村获评省级林长制示范村。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对镇(办)村两级工作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指导镇(办)完善落实基层林长制运行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依托“湿地日”“防灾减灾周”等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广泛宣传林长制知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二)积极推动林业生态空间管控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严防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传入杨凌。在杨凌渭河大桥车辆检查点设立了杨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临时检疫检查点,认真开展林木种苗检疫工作,共办理林木种苗检疫证1100份,开展复检23次,及时处置疫区调入苗木问题2次。二是积极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印发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进一步夯实护林防火隐患排查等工作责任。开展隐患排查5次,出动人员50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5份,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火情信息及时畅通。三是开展了杨凌2023年林草湿资源图斑监测工作,共监测图斑130个,其中:林地变化图斑101个、草地变化图斑29个,杨凌林草湿地资源总量基本稳定。完成了2023年森林督查工作,对下发的112个疑似违法图斑全部完成了核查工作。严格落实林木限额采伐制度,未发现违规违法侵占林草湿地资源。(三)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一是组织实施五泉镇帅家村等15个村的绿化提升工作。共栽植树木15000株,绿化美化提升面积30000平方米。积极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工作,累计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次,参加人数300余人次,植树2500余株。二是认真落实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全区现有60株古树,已全部建档登记。印发了示范区和杨陵区古树保护工作方案,层层签订了古树保护工作协议。策划完成了陕西日报社对杨凌古树保护工作情况的采访,宣传了杨凌古树保护工作成效。多方争取已经落实古树的复壮资金5.58万元,编制了2024年古树复壮项目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落实古树保护资金。(四)认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一是积极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了“清风行动”“网盾行动”,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专项工作。扎实开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调查并处置疑似破坏野生动物线索2条。常态化开展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事中事后监管和疫源疫病监测工作,先后开展市场联合检查4次,排除疑似疫源疫病事件2起。全年受理野生动物救治信息38次,野生动物25头(只)。二是组织完成了林草湿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共排查外来入侵有害物种64种,其中:陆生植物45种,无脊椎动物10种,植物病原微生物6种,脊椎动物3种,留存影像资料5533张,制作完成标本132份。对发现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及时组织开展除治。三是认真开展林木种苗“双打”工作。组织开展市场执法检查3次,检查企业门店对16家,加强和规范市场经营行为。完成了第30届农高会期间的种苗市场监管工作,确保农高会期间林木种苗市场安全。(五)积极推动生态友好型经济发展。一是结合示范区和杨陵区“1123“工程”和“五联一抓”乡村振兴工作,采取技术人员和企业、合作社结对子的方式,一对一进行技术帮扶,开展了省级“521”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开展林业科技培训6期,培训林农143人次。积极扶持杨凌稷乡情现代农业科技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117座日光温室后背及顶部防水处理。扶持杨凌金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落实扶持资金100万元,开展元宝枫与油用牡丹林下栽植技术示范。扶持陕西芃荣苗木公司提升特色苗木繁育质量,公司苗木繁育面积300余亩。二是开展了2023年食用林产品安全质量监测工作,完成了杨凌食用林产品冬枣鲜果抽样10批次,林产品环境监测土壤抽样10批次,指导企业作做好食用林产品质量监测及管理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林业科技推广成效显著,通过林业科技示范点建设,为全区冬枣产业发展培养了40余名懂技术、会操作、能力强的务工人员,全区设施冬枣标准化栽培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今年全区设施冬枣大量上市时间比往年提前了30多天。通过推广杨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为杨陵培养了一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骨干,这些人员成为了支撑杨陵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发展的骨干,目前,杨陵8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2023年在杨陵及周边服务面积超过了5万亩。全区经济林病虫害,杨树天牛等“四旁”树木病虫害的无公害平均防治率达到了70%以上。神龙路、凤凰路、107省道等杨树天牛危害严重的区域,今年虫口密度明显下降,危害症状持续减轻。通过推广苗木繁育技术,为全区培养了一支农民嫁接专业技术队伍,组建了杨陵区巾帼英雄女子嫁接服务队,连续多年向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开展技术劳务输出,不仅解决了群众务工问题,还带动了农民增收,成为了杨陵区科技示范和服务的靓丽名片。二是全区绿化面貌显著提升。先后建成口袋公园、城市绿地小广场9处,累计栽植树木3.2万株,绿地1.2万平方米。(二)经济效益林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全区林业生产总产值45865万元,其中:林木种苗繁育面积7700余亩,年产各类良种苗木2800多万株,实现产值8484万元。经济林果种植面积2.1万亩,实现产值37031万元。造林绿化及第二产业实现产值350万元。特别是2023年杨陵设施冬枣产业实现产值210万元,比上年度提升了50%以上。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林业站除承担杨陵区林业站、森防站、种苗站、动管站四个站的具体工作之外,还承担了区自然资源局、示范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两级林业工作,同时还承担了杨陵区和示范区两级林长制工作,其中:林长制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两项工作是省级考核工作。同时,林业站还承担了示范区、杨陵区平安建设、知识产权、安全生产等多项考核的涉林工作任务,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林业站编制12人,实际在职在岗人员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只有3人,且人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目前,林业站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状况未得到改善。二是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省林业局安排启动的林草种植资源普查、食用林产品监测等多项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另外林业站文件打印、办公用品购置、水电费等办公费用紧张。(二)整改措施一是通过建章立制,强化单位内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通过谈心谈话、正面激励等机制,想方设法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二是厉行节约,加强单位内控管理,严控各项支出,禁止铺张浪费。鼓励无纸化办公,严格管控公文印制数量。在项目实施、工作开展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规避廉政风险,提升资金效益。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推动“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工作机制,推动林业工作与监察、公安等部门有效对接,建立林长制协作机制。加大“林长制”相关工作和政策宣传,不断提高全社会及广大群众对林长制工作的认识和支持。(二)严抓有害生物防治切实做好林木种苗检疫工作,从源头杜绝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传入杨凌。认真组织开展美国白蛾普查、松材线虫病防控、杨树天牛防治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三)全面加强林业资源监测监管不断完善森林草原资源“一张图”动态监测体系,逐步实现林草资源智慧化管理。严厉打击各类乱砍滥伐、乱捕乱猎、毁林开垦和非法占用林地、草地、湿地等破坏森林草原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四)进一步夯实古树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按照“一树一册”要求,夯实古树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完成杨陵区古树名木后备资源普查工作。(五)见缝插绿,全面推进造林绿化积极实施城乡绿化,认真谋划2024年绿化工作方案,策划“互联网+义务植树”项目。组织实施2024年义务植树活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田园生态杨陵美景。(六)坚持绿色发展,持续壮大生态经济积极扶持设施冬枣、特色苗木花卉繁育等林业产业发展,推进林业特色产业延链强链补链,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发挥森林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七)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实施好朱鹮野花放飞工作。积极开展保护野生动物宣传保护工作。(八)认真做好林木种苗监管工作(九)严防森林草原火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