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11:34
单位名称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数据统计和信息监测;数据库建设;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扶贫信息资料编报;数据平台网络建设管理;中省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宣传;扶贫队伍的培训工作;全市农业科技扶贫项目的引进、种植、养殖、示范。
住所 榆林市开发区长兴路东段
法定代表人 贺小林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乡村振兴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3.3万元 19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榆林市农业科技扶贫示范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局机关市乡村振兴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织密织牢监测帮扶网。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印发《全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指南》《村级网格排查综合研判会议记录(参考模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研判和落实措施的通知》,进一步规范纳入和风险消除程序,收支核算的责任人、核算范围。实行“六个一”工作法,开展集中排查,累计下发11期9万条风险信息,全年累计抽查了9000户,对抽查的结果进行通报27次。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推行“一键申报”,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幅提升。2023年新增监测对象830户2444人,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风险消除759户2034人。二、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印发乡村振兴干部培训方案,指导市县两级分级分类扎实开展培训。今年以来,市县培训各级干部264班次32587人次。紧盯乡村建设新任务新要求,组织安排市县镇三级干部赴贵州大学培训。总结形成干部培训“六个统筹”(统筹安排部署和调度落实两个环节、党员干部和脱贫群众两个群体、师资案例和培训基地两类资源、工作需要和干部需求两个重点、理论提升和实践指导两条途径、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两个关键)经验做法,成功承办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研讨班和全省驻村工作队员示范培训班。全面总结宣传榆林亮点。累计在中省媒体刊发乡村振兴宣传稿件5167篇,其中《陕西榆林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在人民日报整版刊发,《陕西榆林严把“六道关”精准谋实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等15篇典型经验在国家和省乡村振兴简报刊发,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榆林经验。创新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宣传活动,策划开展摄影作品征集、网络知识竞答、微电影评选、通讯员培训、脱贫群众讲故事比赛等系列活动,扩大了乡村振兴及防返贫政策社会知晓面。《用活宣传小阵地激发振兴大能量》特色做法在省乡村振兴简报刊发推广。外资扶贫成效显著。世界银行贷款陕西省农村社区发展项目支持我市定边、米脂两县,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建设项目区4个、支持合作社7个、带动脱贫人口13116人。2023年6月本期项目实施结束,世行项目全面投入运营,运营前景良好,项目区群众增收能力显著提升。用情用心做好信访工作。持续加大涉贫信访排查化解力度,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工作措施,规范信访工作流程,不断提升涉贫信访处置工作水平,全面共受理处置乡村振兴领域信访事项51件,其中中省通过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交办1件,省局线下交办7件,市本级来电来信来访24件、局长信箱19件,均按时办结。六、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人员的努力下,在市乡村振兴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榆林市扶贫信息监测中心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紧扣工作职能,高质量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和“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要求,以特色产业发展和设施完善提升为抓手,以助衣增收和人居环境政善为目标,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柠文后重建、日村落改造、产业发展、连片整治有机結合,全面统筹住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生态保护,加快推动完善新村产业、交通、通讯、饮水,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民主杈利,加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环境治理,切实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坚持产村相融,大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做强富民增收产业支撑,全面建成一批基础设施充善、社会稳定和谐、环境优美整洁、产业兴旺发达、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美丽新村。实行“六个一”工作法,开展集中排查,累计下发11期9万条风险信息,全年累计抽查了9000户,对抽查的结果进行通报27次。制定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政策“明白纸”,推行“一键申报”,群众政策知晓率和满意度大幅提升。2023年新增监测对象830户2444人,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风险消除759户2034人。今年以来,市县培训各级干部264班次32587人次。世界银行贷款陕西省农村社区发展项目支持我市定边、米脂两县,累计完成投资1.48亿元,建设项目区4个、支持合作社7个、带动脱贫人口13116人。全面共受理处置乡村振兴领域信访事项51件,其中中省通过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服务平台交办1件,省局线下交办7件,市本级来电来信来访24件、局长信箱19件,均按时办结。七、目前存在的问题。1.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至今形成有效有效解决方案。2.中心面临机构改革,机关职能、人员可能调整,对工作带来不确定性。八、整改措施。1.拿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对接,进一步落实土地问题。2.做好干部思想工作,继续保持扎实的工作作风,积极乐观应对机构改革。九、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围绕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帮扶这条主线,继续实行“六个一”防返贫监测工作法,坚持运用信息化、网格化方式开展常态化排查,减少填表报数、减轻基层负担,进一步织密织牢监测网络。做好百姓问政、局长信箱、12317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和来电来访反映各类问题的回复。(二)抓好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工作。紧紧围绕“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中央一号文件等内容,实施2024年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工作,提升干部业务素质。加强“四库”“两基地”建设,及时将县域内有意愿、有能力的师资和培训基地、实践交流基地纳入动态管理,并择优向市级推荐。(三)讲好榆林乡村振兴故事。调动各相关行业部门宣传的积极性,通过约稿、定点采访等形式,加大对市级相关行业部门的沟通协调。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通过邀请中省媒体来榆采访的形式,发出榆林乡村振兴好声音。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党的建设、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建设等,紧扣基层探索,梳理提炼特色亮点,复制推广典型做法及优秀案例,以点代面促进整体提升。(四)巩固外资扶贫成效。持续抓好项目支持的4个项目区、7个合作社的后续运营管理工作,计划今年组织运营管理能力培训班1期次、调研督导1次,确保项目规范运营,健康发展,持续不断提升项目区群众发展能力。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