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阳区> 榆林市第十四小学

榆林市第十四小学

发布时间: 2024-03-26 11:01
单位名称 榆林市第十四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榆阳区金沙南路以东、富康东路北
法定代表人 白广林
开办资金 7944.3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44.68万元 7822.6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按照区教体局要求及学校实际,遵循“12345”的工作思路,即紧扣“求真务实抓教学,千方百计提质量”这一中心;围绕教学提质增效,育人安全保障两条主线;深化夯实第一课堂,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激活第二课堂,丰富课后服务和社团活动;开拓第三课堂,优化研学与劳动实践活动的三个课堂;促进党建业务融合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校本教研水平提升,学生能力素养提升的四个提升;全面推进“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全体师生的不断努力下,学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一)、党建创新领航。“和美校园、党建领航”,学校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不放松。通过观影,看治国理政书籍,浏览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开展“优秀党员”和“新时代好教师”宣传,进行师德演讲比赛、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提高了党员教师的师德修养。另一方面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开展党员工作室活动,以我校现有40多名党员为引领,每位党员带动两位教师,围绕教学教研携手并进,形成全员参与、共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夯实一岗双责工作制度,使党建与学校业务有机融合,形成了我校立足党建促教学,提升业务强党建的特色。(二)、德育主题增效。“让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闪光”是我校和美德育教育的主题。我们时刻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特长的发挥。一是立足一日常规、道德讲堂、慈善捐赠加强思想教育,强化学习、纪律、卫生、路队督导抓养成,二是立足和美班级建设,通过班级文化评比,班主任管理培训、经验交流,基本功技能培养,“新时代好少年”评学活动,促进了班级班风、学风健康发展。三是立足“我们的节日”和重大传统节日开展系列“月主题”活动,开展了开学第一课,举办了“三节一会”展演活动,开展了中高年级班级足球联赛、低年级队列队形比赛,举行了夏秋趣味运动会,汉字听写大会和成语大会、小主持人大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搭建锻炼和展示自我才艺的平台,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四是优化家校协作共育机制,通过召开线上线下家长会,家长专题培训,开展教师访千家、家长进校园宣讲、三长见面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实现了家校共育共建,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三)、教学教研提质。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一年来,我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强化“五项管理”,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扎实开展课后服务社团工作,开展一系列教育教研活动,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紧抓“教师”提业务。针对我校教师年轻热情,教学经验略显不足的情况,学校侧重年级集体备研课成为教学常态,在狠抓日常学科业务督导的的基础上,一方面采取“请进来”专业导引。先后请进郭友凯、李平等区市教育行家,进行教育专题讲座,请进区教研员杨文静、张春燕,省市教学能手进行业务培训;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提高师能。先后分批次分科目分别派出学校管理人员、教训骨干、年轻教师参加了各学科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体育教师、音乐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教学信息化培训,班主任技能培训,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培训中业务得到锤炼,能力达到提升,我校教师课题研究省级课题立项一个,市级课题6个,区级课题16个全部结题,从而真正打造了一支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2、紧扣“课堂”要成效。学校为教师搭建了教师教学技能提升的各种平台,通过新教师汇报课、下组领导推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蓝工程过关课等活动,尤其是聘请市区专家、省级教学能手进校园分科目开展听评课活动,让教师达到了迅速成长,让课堂教学达到了质的飞跃。一年来,我校教师努力拼搏、险中求胜,累次获奖20多人次。3、紧脉“社团”强素质。五育并举,素养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学校结合实践,精心谋划,首先优化课后服务模式,以家庭作业和个别辅导为主,做到辅优补差,分层辅导;各有进步,长足发展。其次全力打造特色社团,利用校内教师专长,和校外专业教师特长,学校共开设了电子琴、街舞、少儿编程、葫芦丝、榆林小曲、竖笛等七十多个社团,使学生在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基础上能有一技之长,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四)、后勤安全护航。学校不断强化制度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学生请假制度,门卫护卫制度,领导党员分片安全排查制度,落实值班值勤制度,“四位一体”值周护卫机制,开设东西门出入分流措施,构筑校园治安防控体系。通过举行了食品安全讲座和交通安全、校园欺凌等专题报告,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防火、防震减灾等演练活动,举行了每月一次师生安全演练活动,提升了师生防范和逃生的技能,扎实开展12530安全教育模式。此外,为了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在校用餐质量,重新购置了一些餐具和保温柜,对于教师灶,学校从橱子人员聘用和灶务管理出台新的运行机制。真正发挥好总务后勤的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作用。过去的一年,全体师生凝心聚力,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凝聚了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凝聚了全体教职员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是全体教职员工爱岗敬业、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成果。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任重道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许多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体能力培养还需推进;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二、取的社会经济效益。1、网格化管理规范。学校在“和·美”文化的指引下,夯实领导包年级组责任制,年级组长、备课组长负责制,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为了严格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秩序,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整体素质,杜绝“三乱”现象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先后签订了“一岗双责”、“治乱减负”、“学生安全”等一系列责任书;实施值周领导、包年级领导巡课制度,教师电子两签到制度,每周一例会,周二、周三、周四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讨课活动业务学习,通过科学精细管理机制的运行,大力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每周星期五召开校委会、第二周值周会议,周密布置、科学策划确保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科学化开展。2、“双减”工作落实到位。2023年,为了进一步落实中省市区“双减”工作的落实,学校通过培训、研讨制定了《榆林市第十四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实施方案》、《榆林市第十四小学作业管理制度》、《榆林市第十四小学作业分层布置管理办法》等,学校实行网格化管理,每天的书面家庭作业由备课组长统一把关,再由年级组长统一协调,预计好老师完成作业时间、学生完成时间,再由包年级领导签字、公示方可给学生布置。我校三年级组由何静老师负责的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获得了区市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3、“5+2”课后延时服务有序高效。本学期,根据教体局的要求严格落实“5+2”课后延时服务,每周五天、每天2节课的课后延时服务,第一节辅导学科作业,第二节课开展社团活动。放学时间原则上夏季不得晚于18:20、冬季不晚于5:50。开学初各班发放意见征求表,征求家长的意见自觉自愿参与课后服务活动,服务内容以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为主,教师不得统一讲课或者辅导,通过开展此活动,学生下午回家后基本没有书面家庭作业,将“双减”工作落到了实处。4、共同体互助合作,促业务。根据共同体学校安排,每两周开展一次活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与镇小老师进行互动。三月份进行植树活动;四月中旬郝婷、郑瑞霞、王翠霞分别就语文主题学习、数学趣味课堂、双线英语讲了示范课,两校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在“智慧课堂”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中促使两校的教师专业成长,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白广从校长给镇小教师作了题为《新教育---未来的一面旗帜》专题讲座,老师们都受益匪浅。五月份开展了质量研讨活动,分享了经验、弥补了不足,更好的促进两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六一儿童节暨艺术节、“十一”国庆节邀请镇小师生参与我校活动,促进两校共同成长。七月份我校与镇小进行了年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互动、手拉手互助捐赠活动,白校长作了《如何说课》的专题讲座。三、存在问题新教师教师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案书写不规范、不知道如何快速的提升学生教学质量等问题,影响学校的快速高效发展。四、2024年工作方向: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本学期,我校以“质量至上,力求高效”和美生本课堂为宗旨。学校精心组织扎实效的开展了各种教学教研活动。1、课程设置均衡科学。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市、区教育局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案》和区教研室制定的《中小学常规教学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找课程表安排按时上课,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局会议精神,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把音、体、美、科学、信息等放在语、数、英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确保师生全面发展。2、进一步优化制度管理。实行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十四小百分量化考核制度》、《十四小绩效考核方案》、《十四小职称评定考核制度》,《十四小班主任考核细则》,注重过程化和精细化管理,用制度来促进学校追赶超越。3、继续创建教师读书学习和培训机制,以教学问题为导向,进行教科研究,不断夯实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打造特色社团,提高学生素养,用教学质量实现学校追赶超越。在市区级常规督导中迈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