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定边县文物保护中心(定边县博物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文物保护,继承民族历史,促进文物事业发展。对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进行依法保护、管理、征集、整理、研究。 | |
住所 | 定边县西正街 | |
法定代表人 | 范爱春 | |
开办资金 | 73.6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定边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1.21万元 | 88.5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认真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事业单位登记管辖合法有效,登记事项准确规范;未开展其他登记以外业务;未擅自抽逃开办资金;无违规接受捐赠、资助;事业单位年报公示内容属实;单位名称、印章、标牌使用规范,具备事业单位法人独立运行条件;法人证书未涂改、出借。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县文旅局的领导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扎实开展文物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就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2023年工作完成情况(一)强化党组织建设,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政治站位。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要先行,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以锤炼党员党性为重点,制定党员学习计划,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切实开展干部作风整顿和主题教育活动,切实提升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结合全县文物工作实际,找准贯彻落实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物保护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努力为“五个定边”建设作出文物贡献。(二)营造社会氛围,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2023年全年度定边县博物馆在做好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的同时,落实免费开放政策,共计接待人数达2.8万余人次,其中青少年参观人次5000人次。日常提供信息咨询、免费讲解服务。1.“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有计划、有重点、有分工地组织开展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系列活动暨第三届长城保护宣传月活动。活动现场悬挂宣传条幅、宣传标语多条、宣传《文物保护法》、《博物馆管理办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相关的法律法规,向广大人民群众发放宣传品3000余份。2.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文化服务职能。一是在2023年4月16日举办2023年春季“扬千年文化·诉民族之魂”博物馆国风少年活动。展示古代礼仪的正规揖礼,穿越古今,习古人风骨,展演《话说历史》《我在华夏当文物》等优秀节目。场外设置游戏体验环节,分别有投壶、猜灯谜、射箭、制菓、点茶等。以珍贵的历史文物为线索,通过展演+游戏体验的形式,将珍贵文物既镶嵌进历史场景又契合时代语境,以文物之形,寻历史之源,让观众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2023年7月12日至7月18日举办“定边县博物馆第三期红领巾讲解员——我是文旅推荐官,我的家乡我代言”文化惠民文明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共有来自全县各学校的16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按兴趣及年龄分六个班确定讲解主题,每班按照主题由讲解老师负责引导,通过查阅书籍资料、观看视频、实地参观等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和准备,形成讲解词。经过7天的培训,最终160名学生被聘为县博物馆红领巾讲解员。三是1-11月组织定边县职教中心、定边县十二小、定边县刘峁塬小学、定边县油坊庄小学、纪畔小学等3000多名师生赴定边县博物馆进行研学,做好博物馆资源与青少年教育的有效街接,积极引导中小学生了解我县历史文化。2023年6月1日定边县博物馆开展“流动博物馆”进校园文物宣传活动,走进定边县姬塬小学、刘峁塬小学,主要通过文博知识宣传、红色文化展览、爱心捐赠让藏在博物馆的文物“走”进课堂,丰富小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三)守护文化根脉,加大文物(长城)巡查保护力度1.加强管理,健全机制。遵循市局“长城保护方案”提出的“四个一”工作机制,我单位严格要求长城巡查队联合群众文保员每月将长城沿线巡查1次、每个点段每月不少于4次,严格要求群众文保员对我县境内长城进行全覆盖巡查。其中15个乡镇已设立长城保护工作站,并保障每10公里有一名群众长城保护员、每一公里设置1个长城保护标识。2023年全年,我单位巡查队共计出动140余车次、出动巡查员450余人次、网巡8333余次。发现存在问题15项,会同属地乡镇已全部整改到位。2.强化培训,夯实基础。为使群众文保员认真开展长城保护工作,在4月份及11月份我单位分别组织文保员集中学习长城保护知识、文物消防安全知识及巡查平台的应用及使用方法。通过学习,我县文保员工作积极性有很大提升,巡查率也明显进步。同时,为了便于各乡镇更好地开展工作,我单位将《长城保护条例》、长城保护宣传手册下发各工作站。要求各乡镇工作站组织有关人员对乡镇文保员日常巡查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确保长城保护工作能够顺利进行。3.环境整治、安全排查。我单位长城保护巡查队对我县256公里长城沿线周边环境、道路整治及长城配套设施逐一排查,对县内长城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内现有建筑和设施进行清查登记,并制定现有建筑物清单和分布图,逐一确分析研判,研究出台整改方案。对占压长城且现在持续使用的国道、省道,对道路占压段进行标识,在维持道路通行能力的前提下采取道路两侧设立石质的说明石桩,宣传牌等,明确道路的遗址属性。我单位在长城巡查中对需要支护、维修的28处长城点段进行详细登记,并将问题清单上报我局。4.做好宣传,增强意识。为加强宣传工作,我单位给各乡镇长城保护站发放“长城保护倡议书”,通过定边文旅公众号、短信等方式发布关于长城保护宣传内容。还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营造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氛围,让群众真正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活动中共发放《文物保护法》、长城古堡拼图、长城一张图拼图、定边景点魔方等宣传品共计2000余份。同时我单位还深入姬塬镇刘峁塬小学、砖井镇、盐场堡镇开展宣传长城保护工作活动。通过以上活动,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长城意识,形成了全民参与保护的良好舆论氛围。5.抢险加固,保障安全。进入汛期后,因山洪冲刷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主体塌陷,地面主体被冲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单位对冯地坑镇新城滩村三山堡南瓮城,砖井镇沿线长城曹圈自然村一处、韩应子自然村一处、付圈自然村一处、贺圈镇何梁自然村一处,贺圈镇下闇门村一处,共六处长城进行抢险加固、维修保护,防止洪水进一步冲刷到长城本体,确保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并在巡查中发现砖井镇东关村砖井堡故城南城墙的马面因山洪冲刷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损毁的问题进行上报,等待审批后对该处长城点段进行支护、维修。(四)助力营商环境突破,基本建设文勘审批提速。为贯彻落实全省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安排部署,根据《陕西省推进营商环境突破年的实施意见》《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工作方案》要求,切实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我单位开展办事便利度提升、项目审批提速行动,截止目前,已办结基本建设中文勘前置审批582项,其中项目建设45项(定边田园小学、定边县工业新区标准化厂房、定边白泥井镇干部周转房、第八采油厂新建产能定边区域、定边“付翔”牌系列食品加工等项目),个人自建房527项(高飞、樊志发、贺国梅、张鹏、李随学等自建房),在有效保护了我县地下地上文物遗存的前提下,确保文物部门项目审批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五)严格规范专项经费和财务管理制度。2023年,财务人员严格执行省、市文物专项经费管理和2023年账务以及固定资产核查,严格按照县国有办制定的固定资产控购的标准执行。对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项经费、日常财务报销等账务,严格按照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逐级审核、上报,严格管理账务程序的规范化、合法化、合理化,做到财务联审和财务公开。二、存在问题(一)干部作风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有所松懈,工作有倦怠心理,对事业缺乏上进心,存在要求不高、满足于一般性常规工作任务的完成,领导安排做啥就做啥,推一下动一下、拖拖拉拉。(二)党建工作仍待加强1、具体表现为主题教育学习缺少系统性、计划性,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足,对学习内容理解不深;2、支部在开展各项工作、各类活动时,在形式、内容、深度等方面创新不够。支部特色活动、精品活动不多,创新意识不够,缺乏新思路。(三)博物馆升级改造迫在眉睫县博物馆目前在县图书馆地下一层,展馆面积一共744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710平方米,库房30余平方米,而按照国家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县级博物馆面积需达4000平方米的三级馆标准,陈列室与文物库房面积比达到2:1,因面积受限,我县博物馆严重不符标准,陈列展览面积不足,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地下温湿度严重不达标,不利于藏品的储藏与保管,急需对博物馆改造升级。三、下一步工作计划1、加强对主题教育的学习,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2、建立健全制度,严格履行制度要求,分工明确,提升综合管理水平。3、狠抓业务工作不放松,进行业务培训、消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保卫工作。4、深入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和宣传工作,制作数字博物馆,推进博物馆智能化。4、贯彻长城保护“四个一”保护机制,落实长城保护工作站相关人员和群众文保员的培训工作。5、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规范基本建设前置、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配合完成县域内基本建设项目前期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