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勉县> 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10:22
单位名称 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负责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对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负责审计业务的电子数据归口管理,组织开展相关电子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工作。
住所 勉县政府院内4号楼
法定代表人 程锋
开办资金 2.0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事业单位
举办单位 勉县审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66万元 1.6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12月7日办理变更登记事项,单位名称由原勉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变更为勉县固定资产投资和电子数据审计中心。开办资金由原4.16万元变更为2.02万元。宗旨和业务范围由原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概(预)算执行和竣工决算情况进行审计。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直接有关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负责对政府投资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组织实施与政府投资有关项目的专项审计调查。组织、监督、管理社会中介机构或人员参与公益性、财政性建设项目决算审核工作。承办县审计局交办的其他事项。变更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负责对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对其他关系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使用和建设运营情况进行审计监督;负责审计业务的电子数据归口管理,组织开展相关电子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工作。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3年中心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主管局工作要求,安排中心干部参与主管局业务工作,统筹协作,充分发挥审计在推动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前哨”作用和“利剑”职能,为全县经济发展贡献了审计力量。(一)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加强政策措施跟踪审计。按照上级统一安排,围绕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对汉台区乡村振兴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相关政策落实和资金审计项目以及宁强县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政策执行及专项资金进行交叉审计。同时,实施了勉县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勉县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推进落实情况和勉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具体措施落实情况及防范经济风险专项审计调查。并配合市审计局抽调6名审计干部实施了勉县基层“三保”专项审计。共发现问题25个,提出审计建议12条。(二)聚焦财政资金提质增效,加强财政收支审计。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围绕县委、县政府关注重点,组织实施了县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对财政局、发改局、林业局等5个部门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对新铺镇、褒城镇等4个镇(办)和县职教中心、妇幼保健院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发现问题12个,提出审计建议20条,有效提升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完善财政管理制度,规范预算管理。(三)聚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推动地方科学发展为目标,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用权、秉公办事。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在重大政策落实、保障改善民生、重大决策部署、财政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化解等方面的履职尽责情况。完成了7个单位8名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对林业局、水利局主要领导实施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共发现问题34个,提出审计建议28条,通过审计促进领导干部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提高领导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聚焦投资审计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服务大局能力,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开展投资效益审计工作,通过审计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为促进被审单位加强资金管理、减少损失浪费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一)精心组织项目审计,审计成果明显。围绕全县重点投资项目和民生工程领域开展审计,以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为抓手,重点关注项目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建设资金筹集管理使用等关键环节。截至目前,完成投资项目竣工决(结)算审计41个(含审计备案项目),审减工程投资3447.92万元,审减率12.46%。对勉县第四中学新建运动场项目、勉县金泉镇生活垃圾热解气化处理厂建设项目等开展竣工决算审计。2023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审帮促”共抽选8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调查),对审计发现的项目进展缓慢、资金到位不及时等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了披露,并及时进行了审计整改,确保项目高质量建设。(二)推进投资审计转型,提升投资审计监督质效。一是转换思维,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年度投资审计项目计划。二是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对审计范围内的投资项目分类施策,对投资大、社会关注高的重大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审计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情况、投资控制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工程质量情况、环境保护情况、工程造价情况、投资绩效情况等情况,有针对性的关注工程招投标、采购等情况。三是转变思维,从过去单一的事后监督,逐渐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督并重,并在事中审计过程中关注和揭示项目建设中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审计后备力量不足。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项目逐年加大,审计工作任务更重,我中心审计业务人员数量少,加之各级巡视巡察、专项检查、驻村帮扶、亲商助企等工作抽调审计人员的现象较多,导致本就不足的审计力量愈发严重。(二)个别审计项目审计效率不高,审计期限较长。造成的原因表面上看是项目参建不配合,实质上是思想观念固化,监督和服务的关系理解还不到位。自2023年起,加大审前调查力度,并从制度入手,进一步树立国家审计的首要职责是经济监督意识,在审计法赋予的权限内,以及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个别被审计单位(主要是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配合不到位的情况下,尝试独立发表审计意见,出具适当审计报告(结论)。2.改进措施(一)解决编制难题,畅通专业人才入口。针对县级审计机关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而人员编制限制人才进不来的现状,从审计事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与相关部门衔接沟通,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审计人员编制问题,促进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与财政、经责、政策等审计项目的人员统筹衔接,发挥最大化发挥效益。(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审计干部开展政策理论及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基层审计人员整体审计水平。同时,鼓励审计干部积极参与上级统一组织实施的项目,以审代训,有效提升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多渠道强基,充实审计后备力量。高起点充实新生力量,采取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考试等方式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形成以财经专业为主、相关专业合理搭配的人才队伍结构。高强度丰富岗位经历,年轻干部首先放到工作一线,成长为业务骨干后进行轮岗交流,优先提拔使用。(二)加强学习,增强自身本领。投资审计涉及领域广、专业性强、政策更新快,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要求、新形势。通过自学、领学和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法,强化干部对“审计”的认知,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投资审计的新精神、新做法,坚持做到“审计八不准”和廉洁从审,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审计人员的本领。继续鼓励干部参加审计、造价、会计等各类执业考试,为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审计能力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三)全面提升审计整改成效。持续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审计整改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被审单位的督促,压实被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促其积极制定整改措施、规范内部管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把党管干部、纪律检查与审计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涉及整改回访制度,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