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杨井区域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定边县杨井区域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发布时间: 2024-03-26 10:06
单位名称 定边县杨井区域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民生产提供科学技术服务,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培训;病虫害及疫情的检测、预报、防治和处理;农村能源利用;农业信息的收集发布;农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
住所 定边县杨井镇政府
法定代表人 董富强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定边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0.22万元 250.4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农业方面主要工作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利用财政投入资金5万元在新安边镇新安边村实施山地地膜西瓜试验示范展示60亩。通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走访选择地块,切合实际制定详细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整地、铺膜、种苗移栽及田间管理。试验所产西瓜个头大、汁多肉嫩、口感好、品质高、喜得周边消费者一致好评,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可达8000斤。该项目的优势在于所选地块能够充分利用已配套建成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设施设备进行膜下滴灌,依靠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等有利于西瓜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通过试验示范展示适合周边种植的优质西瓜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广泛宣传带动周边农户的积极性,可有效调整我区域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良种推广项目按照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马铃薯良种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站配合县畜禽种业服务中心及所服务乡镇完成了马铃薯良种推广及种薯发放工作。累计推广实施原种1700亩,发放种薯17万公斤;推广实施原原种100亩发放种薯30万粒。3.新型旱作农业现代集成技术推广项目按照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新型旱作农业现代集成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站配合县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在所服务区域推广实施新型旱作农业现代集成技术推广项目累计13500亩,累计发放加厚地膜6.7万公斤,渗水地膜0.89万公斤,生物有机肥108万公斤;其中全膜玉米5600亩,渗水地膜谷子400亩,渗水地膜糜子970亩,地膜高粱4195亩,地膜大豆300亩,地膜马铃薯200亩,荞麦轻简化栽培1835亩;购买全膜深沟覆膜播种机械6台。4.秋粮测产工作为准确掌握本年度秋粮产量及农作物种植情况,10月份,我站技术人员配合辖区乡镇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块开展秋粮测产工作。测产结果显示:杨井镇测产平均值为:玉米305公斤/亩、荞麦28公斤/亩、马铃薯145公斤/亩、糜子104公斤/亩、谷子98公斤/亩、小麻籽35公斤/亩。新安边镇测产平均值为:玉米212公斤/亩、荞麦22公斤/亩、马铃薯106公斤/亩、谷子65公斤/亩、小麻籽22公斤/亩。学庄乡测产平均值为:玉米387公斤/亩、荞麦38公斤/亩、马铃薯162公斤/亩、糜子124公斤/亩、谷子113公斤/亩、小麻籽49公斤/亩。5.农业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春播入种以来,我区域数月未出现有效降水,旱情较为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为做好农业抗旱工作,我站全面落实县农业农村局“三包”工作机制,组织包村农技人员深入各村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及抗旱服务指导工作。农技人员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墒情测定及病虫害调查,立足实际指导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科学防治病虫害,力争将旱情对农牧产业发展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二、畜牧兽医方面主要工作1.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我站严格执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机制,会同各乡镇召开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会议,并于春秋两季分别对辖区内49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了集中业务培训,全面规范了免疫技术操作。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控方针,坚持春秋两季集中免疫与平时补免相结合的原则,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小反刍兽疫、布病进行了强制免疫;猪瘟进行了全面免疫。对区域内所有存栏畜禽做到了应免尽免,不留死角;应免动物免疫率100%,挂标率100%,并对所有应免畜禽建立了完整的免疫档案。根据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及实施方案具体要求,我站结合所服务区域实际情况,广泛宣传政策并指导监督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户开展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工作,进一步落实养殖场户强制免疫主体责任,确保强制免疫工作落到实处。2.“两病”监测工作按照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要求,以杨井镇杨井村村、贺崾崄村、学庄乡罗山村三个出现人间布病病例的行政村为重点监测对象,辐射周边自然村,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开展抽样检测工作。累计采集羊子血样1400份,其中监测出现阳性样品25份,对监测呈阳性羊子全部扑杀并无害化处理。3.产地检疫及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工作我站官方兽医严格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度及畜禽调入调出报告制度,狠抓产地检疫和外调动物落地监管工作。官方兽医在出具检疫证明时严格按照产地检疫规程经检疫合格后出具,杜绝感染疫病的畜禽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官方兽医采取进村入户到场的方式一对一指导养殖场户在“陕西智慧动检”平台注册登记并如实上报免疫信息,区域内累计注册量60户。通过指导养殖户线上申报检疫,实现电子出证,全面推行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无纸化”出证,进一步规范动物防疫及产地检疫信息化管理。4.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工作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域羊产业发展现状现状,根据《陕北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工作方案》要求,我站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开展白绒山羊品系鉴定工作。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陕北白绒山羊多胎型、细长绒型、多绒型和体大快长型品系技术鉴定标准》,对区域内的陕北白绒山羊的产绒、产羔及生长性状进行鉴定,累计鉴定具有代表性的场户8户,鉴定羊子50只,采集羊绒样品50份,为我区域陕北白绒山羊的选育及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5.肉牛羊产业发展项目按照《定边县2023年肉牛羊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我站联合所服务区域各乡镇广泛宣传政策,采取自愿申报的原则,对所申报实施主体的基础设施和养殖经验进行充分考察审核,并指导申报户开展项目实施。经我站联合各乡镇对项目组织初验,验收合格肉羊35只,肉牛35头。6.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工作按照全县本年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要求,我站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广泛宣传农业保险政策,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分类进行详细统计并协助农户投保。我区域累计投保能繁母猪420头,育肥猪1800头。7.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日常工作中,我站技术人员时刻通过各村村级动物防疫员及疫情测报员关注各类传染病的疫情动态。针对布病、包虫病等人兽共患病及其他传染病,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采取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包乡镇的工作机制,与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厂形成联动机制,通过“牧运通”软件及时掌握畜禽死亡信息并严格审核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病死畜禽全部无害化处理,杜绝其流入市场或随意丢弃对水源、土壤等环境造成污染。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为农民生产提供科学技术服务,不断促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化、多元化发展;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培训;病虫害及疫情的检测、预报、防治和处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等工作的开展,有力推动了我站所服务区域内农牧业发展。广大种养殖户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观念转变,种养殖业由传统的经营模式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一)存在的问题1.村级动物防疫员工资待遇低,但劳动强度大,防疫员工作缺乏积极性。低待遇导致年轻人不愿从事动物防疫工作,防疫员队伍平均年龄偏大,整体业务水平低,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2.区域站及各行政村疫苗储存相关冷链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无法正常使用。我区域站现有容积270L冰柜一台,无法满足所服务三个乡镇的冷藏疫苗储存需求。区域内共有49名村级动物防疫员,2010年所配发的冰柜和冷藏箱大多数已损坏不能正常使用,面临疫苗到村后无法正常保存的困境。(二)整改措施1.加大村级动物防疫员的选拔培育与培训力度,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改善防疫员年龄结构,努力培育一批年龄结构均衡、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村级动物防疫员。2.积极与所服务乡镇及上级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反映疫苗冷链设备存在的问题,争取相关资金,改善冷链设施设备条件。下年度工作计划1.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持续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贯彻“以草定畜”理念,推广以家庭为单位的适度规模养殖,实现畜牧业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提升。2.持续加强种养殖技术指导服务,充分调动农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挖掘人才潜力,发挥专业特长,深入田间地头和养殖场户,进行种养殖技术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以保粮食安全为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大力推广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引导种养殖户摆脱传统观念,接受新技术新理念,为区域内农牧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献力。3.继续抓好农业病虫害防治、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坚持人病兽防,关口前移,提高宣传培训力度,采取多种方式持续加大布病、包虫病等重点人兽共患病的防控,为我区域种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及人畜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