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志丹县>
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10:03
单位名称
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边界勘定提供服务。勘定管理本行政区域界线,调解边界争议。
住所
志丹县残联大楼
法定代表人
赵继政
开办资金
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2万元
0.1万元
网上名称
公益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近年来,我中心在县民政局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圆满地完成了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具体情况如下:一、开展了地名管理工作。一是完成了保安新村命名及街路牌栽设工作。通过我中心积极组织实地调查、召开会议,反复探讨酝酿,制定方案,现已完成了该区域的命名及地名标志栽设工作,共计新命名地名8处,分别为新滨路、新安路、新居路、新村路、柳新路、新健路、新民巷、新园桥。栽设地名标志30个。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进一步推动了我县文明县城创建工作。二是维护维修城区地名标志。我中心经常性组织干部职工对城区地名标志进行了维护维修工作。干部职工对城区街路巷牌逐个进行清洗,清理每一张小广告、站在梯子上调整牌头方向和位置、擦洗每一寸污迹,确保了标志牌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为我县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加分。三是完成了省市级地名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通过与文旅局、县志办、县统计局等相关单位及专家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志丹县”、“永宁山”、“抗日革命红军大学旧址”、“保安革命旧址”三个地名作为省级近现代重要地名,“志丹县”作为市级红色地名现已完成了逐级申报工作。完成了二普成果转化工作。一是完成了地名普查档案整理工作。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档案整理标准,按照一地名一卷的要求,我中心购买了专业的档案整理文具、专用的保密柜和技术服务,组织对前期形成的11大类3195条地名资料进行了全面规范的档案整理,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工作。二是着手地名志编纂、审核和出版工作。为了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我们以二普成果为铺垫,收集整理历年行政区划调整资料,现已完成了新《地名志》初稿编辑和专家初审工作,预计年底完成出版印制。完成了第五轮界线联检工作,继续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按照上级部门安排,今年涉及志丹甘泉线、志丹吴起线第五轮行政区域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按照工作要求,我们积极联系毗邻县区,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工作方案,组织双方工作人员深入边界实地,检查边界地区地区地貌、地物,维护志丹吴起线4颗界桩、志丹甘泉线2颗界桩。同时,为了维护我县边界地区群众生活的稳定局面,我们经常性组织人员深入边界地区,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走访附近群众,提前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将潜在的行政区域界线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有纠纷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解处理,耐心地为群众解释原由,决不以“图”压制群众。不断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识别和绘制地形图的技术水平,通过网络、书籍、互相交流等多种渠道学习并加以实践应用。以便在出现纠纷时及时、快速予以处理。四、围绕党建工作,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灵活形式,运用各种载体加强学习。我支部根据学习计划、安排,通过采取集体学习、讲党课、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上级相关文件、会议及其精神讲话,共计撰写心得体会,摘抄学习笔记,同时运用延安党建云平台、问题墙,回音壁等载体,不断推进学习教育长效化、常态化建设;二是丰富形式,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利用固定活动日和假期,走访贫困户,为他们打扫卫生、晾晒被褥、谈心解闷,并为他们送去了米面等生活用品为主,在社区开展献爱心活动,为社区贫困人员捐衣捐物。三是不断开展创新性党支部建设。动员党员干部鼓足干劲,积极宣传地名文化保护、地名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城镇街路巷标志牌,鼓励党员干部在我县地名管理及行政区划工作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使我单位上下形成一股劲,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将保持优良的工作作风,继续做好下一年度各项工作,主要有:一是完成新《地名志》出版工作;二是完成志丹富县线、志丹安塞线第五轮界线联检工作;三是依据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做好乡村著名行动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