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中心

榆林市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6 09:56
单位名称 榆林市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统一战线的政策理论研究;宣传统一战线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台湾有关团体、党派来访接待工作;做好在榆台胞、台属的有关工作;联系香港、澳门和海外有关社团及代表人士;开展海外归国留学人员的联络工作;做好市委统战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住所 榆林市开发区建业大道北段同心楼8层
法定代表人 刘榆军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榆林市委统战部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74万元 8.3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统一战线工作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委统战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信息宣传工作。一是稿件报送稳步提升。“榆林统一战线”微信公众号发布782条,其中市委统战部部机关信息212条,各县市区261条,系统单位106条。微信视频号发布短视频58条。向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报送信息24条,在工作简报中采用4处。向省委统战部报送工作信息97条,居全省前列。被省委统战部、省台办采用宣传稿件79条。二是宣传策划紧跟节点。春节期间,推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线上有奖竞答活动,策划发布《榆林统战工作年度盘点——走过2022,迎接2023》专题宣传;市两会期间,开辟“聚焦两会”专栏,及时跟进报道我市统一战线成员履职成绩;“三八”妇女节期间制作“致敬统一战线“她力量”短视频;全市统战部长会议后,第一时间发布“图说会议|2023年榆林全市统战部长会议重点看这里”;持续跟踪报道榆林同心大讲堂·弘文课堂;持续推出“万企兴万村同心共振兴”案例选编专题报道11期和榆林市第四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风采展40期,营造了全市统一战线成员和社会各界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全球秦商大会新能源产业发展论坛期间,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26家媒体进行深度报道,推出各类稿件40余篇,直播点击量20余万次,为榆林发展新能源产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二)援藏、港澳和侨务工作。一是常规工作有序推进。制定出台《榆林市贯彻落实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任务工作方案》,落实中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完成常住、定居、流浪三类台胞和内地港人线索详细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以实景课堂”方式,策划开展榆林“饺”你过冬至——华文教育在线上交流活动,让榆林学子与海外20多个国家华裔青少年在线互动,探索在海外统战工作领域迈出新步伐。二是重点工作保质保量。联合市传媒中心,推出五集人物纪录片《榆林骄子——胡星元》,通过讲述榆林籍著名爱国港商胡星元先生生平事迹,增强了榆林港澳统战工作对内对外影响力。积极承办“寻塞北黄土地血脉谋榆林高质量转型——陕西侨界代表人士榆林行”活动,受到上级部门肯定。全程配合接待阿里地区党政代表团来榆考察调研活动,筹备召开全市援藏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协力推进援藏工作落实。三是底线工作守好守牢。做好“暖心”工作,春节前集中看望在榆港澳台侨界、黄埔同学会等代表人士,发放慰问金共计29000元,并向他们致以新春祝愿;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前,专门举行榆林籍港澳台侨代表人士座谈会,征求大家对部机关领导和统战工作的意见建议,“面对面”叙乡情、话亲情,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增进情谊。作为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月报送工作信息和总结,重点针对行业特点,坚决防范出现电信诈骗案例。(三)对台工作。一是努力开创经贸融合新突破。2月,积极组织市县对台、招商等部门负责人赴重庆考察台资项目,并成功引流回访,接待省台办副主任陈强与重庆市台企协常务副会长丁启民等共同来榆林考察调研。3月,接待重庆大龙网集团来我市考察并就来榆投资进行接洽座谈。5月,与市外事外经局配合,积极承办陕渝台资企业产业对接会,开展叩门招商,拓展市场空间。10月,在“第四届海峡两岸(陕西)经贸科技合作大会”(“陕台会”)上,配合做好能源化工产业和商贸及现代服务业产业对接,积极宣介榆林。11月,接待兰州市台企协来榆投资考察,为开展对台经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积极开创交流交往新标杆。两岸重要交流平台——“陕西省对台交流基地”和“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分别落户陕北民歌博物馆和神木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实现双突破。支持横山区委统战部参加海峡两岸同名乡镇“横山”互动协作会议(第三届拟在常州举办),共同探讨海峡两岸基层乡镇经济文化互动协作发展经验和途径。三是不断开创涉台服务新水平。服从和服务于中央对台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安排,加强涉台信访协调处理,全面细致梳理排查我市涉台风险隐患点,主动与市信访局对接联系,加入“网上信访综合应用平台”。依托榆林学院,编撰《榆林对台工作图说》,全面梳理榆林对台工作历史溯源、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现已拿出第一版。四是着力开创对台工作新面貌。组织召开全市对台工作会议,印发《2023年全市对台工作要点暨任务分工方案》。积极完成省委台办学习调研工作、省委台办老干部来榆调研和省委对台工作领导小组专项督导工作。在《陕西对台工作》(月刊)和省委台办官方微信公众号——《秦系海峡》发布信息19篇,逐步扩大榆林对台工作影响力。积极做好近期对台专项工作,促进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在全体干部的努力下,服务中心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一是专题报道亮点频现。协调陕西日报社记者走进榆林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联系采访多名会员,在《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进行专题报道。协调《榆林日报》发布统战相关信息91条。配合台湾《中时新闻网》发布“发现陕北非遗文化之美”等宣传我市文章。今年以来,人民政协报、中国统一战线公众号、《中国统一战线》杂志、微言宗教公众号、团结报、中华工商时报等中字头和国字头刊物媒体报道榆林市统战工作经验10篇。省委统战部统战宣传基层行走进榆林,深入采访报道榆林统战“五聚”驱动,助力榆林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局面。建立统战工作宣传矩阵,聚集中、省、市、县四级公众号内容,每日自动按照点击量、热度排名。二是宣传培训呈现新貌。依托武汉大学,举办统战信息宣传工作干部培训班,充分调动全系统做好综合调研和信息新闻工作的积极性。与省社科联、西北大学合作,签订统战理论研究合作课题,同时,传导工作压力,市、县年度报送统战理论研究成果18篇、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14个。举办县市区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案例路演比赛,通过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场景剧目、不同视角切口,集中展示基层统战各领域工作风貌。三是各类奖项亮点频出。通过《榆林日报》新媒体平台——《榆林发布》开设专题、《榆林网》开办专栏完成8期稿件撰写和发布任务;组织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创全国文明城市——榆林市第十一届创建杯乒乓球邀请赛”中荣获市直单位组第一名的好成绩;组织参加市直机关第二届微党课演讲大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作品《信仰的力量》被推荐至中宣部。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在统战信息报送方面,市本级存在罗列工作情况多、总结凝练升华少,常规性事务性报道多的问题。县市区存在特色亮点做法提炼少,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二是统战宣传工作方法缺乏创新。面对新时期统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变化,缺乏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习惯按部就班,以“不变”应“万变”,方式方法单一陈旧。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基层统战干部要做到“勤学习、善思考、重实干、会总结”,把统战工作中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并加以推广,使报道形式、报道内容更加多样化、科学化。二是增强干部自身建设。要强化理论教育,不断提高统战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要加强调查研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统战干部履职能力和水平。要改进工作作风,树立统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形象。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在信息宣传工作上“谋好路”。做好上下左右工作对接,积极探索做好统战信息宣传工作新路径,持续放大统一战线影响力和号召力。一是适时举办系统信息宣传人员培训班,提升从业能力和水平。二是与市传媒中心合作,拍摄社会主义建设者宣传视频;三是联合华商报策划开展专题宣传;四是设立统战理论与基层工作实践“直通车”,开展送讲送课到基层活动。五是通过与第三方合作形式,形成市本级统战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工作成果。六是做好服务协调工作,进一步推进“智慧统战”信息化建设。七是编印榆林统战内刊,宣传好、展示好、传播好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统一战线工作经验、代表人士优秀风采、统战工作好声音等。(二)在港澳台侨工作上“提质效”。一是做好服务入境港澳同胞、台胞同胞工作,推动各项政策入企惠企、落地落实。二是依托榆林学院国际交流处、陕北民歌博物馆(省级对台交流基地)、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等既有资源和平台,策划“逐梦”活动,为台籍教师工作生活,台生、台青、“首来族”来榆交流交往提供更多机会。三是借力神木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台湾巨皇集团等台商台企,找准契合点,在以商招商、以商扩招方面付诸更加有力有效的行动,积极争取组团或跨团赴台考察1次,争取增加1家台资企业,助力对外开放。(三)在海外统战工作上“出实招”。一是探索以“中秋”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纽带,以“网络+实景课堂”方式,打造“实景课堂”项目,实现华文教育在线上应用,让海外华裔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领略榆林历史文化、地方风土人情魅力,增进文明交流互鉴。二是协作挖掘港澳台海外资源,主动开展新生代代表人士发现培养工作,积极帮助支持他们加入港澳台海外社团,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扩展我市同境外爱国人士的“朋友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