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定边县> 定边县环境监测站

定边县环境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4-03-26 09:43
单位名称 定边县环境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专项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监测科研,环境监测服务
住所 定边县定边镇西环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孙彦智
开办资金 97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定边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41万元 528万元
网上名称 定边县环境监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定边分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任务根据《榆林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榆林市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榆林市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方案>的通知》(榆政环发〔2023〕29号),我站牵头制定《定边县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要点》和《定边县2023年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并将具体业务细化逐月推进,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实施。(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2023年,我县城区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如下:优良天数为303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49,优良率83%,位于全市13个县(市、区)第四;监测的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均值55μg/m³、细颗粒物浓度均值24μg/m³、二氧化硫浓度均值8μg/m³、二氧化氮浓度均值23μg/m³、一氧化碳第95百分位浓度1.6mg/m³、臭氧第90百分位浓度144μg/m³。对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分析,六项因子全部达标。按照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价,空气质量较去年变好,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天。(二)水环境质量监测本年度完成新安边川河店房湾、石涝川河川口、八里河赵墩、东川河桥儿沟、安川河噪儿庄等断面水质常规监测4次,红柳河刘渠断面水质监测3次,监测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1规定的项目中的24项指标加电导率。完成新安边川河店房湾、石涝川河川口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参数本底调查监测5次。完成北洛河周关断面、马莲河黑城岔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参数预警监测9次,无定河刘渠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参数预警监测7次。所测断面水质与去年同期对比无明显变化。完成县城区马莲滩、衣食梁移民新区、白泥井衣食梁、石洞沟张寨子、砖井后坑、堆子梁南小山等6个饮用水源2次,监测指标为《地下水质量标准》表1规定的项目中的39项及特征污染物石油类,对照《地下水质量标准》(石油类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马莲滩、衣食梁移民新区、石洞沟张寨子水源地监测结果达标率100%,白泥井衣食梁水源地硫酸盐超标,其它结果与去年变化不明显。完成“千吨万人”安边河脑水源地水质常规39项及特征污染物石油类监测2次,监测结果达标率100%。完成降水酸雨监测10次,未发现有酸雨现象。(三)声环境质量监测完成县城区昼间道路交通声环境监测1次,监测结果平均等效声级为昼间66.8dB(A),夜间58.9dB(A),强度等级为昼间一级,评价为好,夜间二级,评价为较好,县城区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完成县城区城市功能区声环境监测4次。监测结果:1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62.5%;2类功能区昼、夜达标率均为100%;3类功能区昼、夜达标率均为100%;4a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62.5%;4b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100%,夜间达标率为100%。完成县城昼间、夜间区域噪声监测1次,监测结果平均等效声级为53.4dB(A),评价等级为昼间二级,较好,夜间47.6dB(A)评价等级为夜间三级,一般。(四)污染源与生态环境应急监测完成定边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监督性监测12次;完成各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监督性监测4次;完成陕西省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定边县宝鲜肉食公司屠宰厂等企业废水排放监督性监4次;完成定边人民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污废水排放监督性监测各4次;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大兴环保2家钻井岩屑废弃物处理站、陕西邦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等3家涉油危险废物处理厂、定边县泰宝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家养殖场地下水监督性监测4次。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执法联动,按照分局统一安排,全年配合县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完成监测执法联动任务47个,其中涉及噪声4次,废气1次,水42次,共出具管理执法监测报告67份。修订并发布了《定边县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监测预案》,开展应急监测演练1次。(五)编制2022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组织人员编制完成《定边县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2022年)》和《定边县生态环境质量公报(2022年)》,按时发布和上报上级单位。2022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主要以2022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污染排放情况做简要概述,对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声等环境质量状况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为政府综合决策、强化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六)完成“十四五”环境统计业务上报工作严格按照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2023年度排放源统计年报等工作的通知》(陕环综合函〔2023〕112号)文件要求,组织专人负责,认真填报,按照企业端数据自行采集填报、县级环保管理端初审指导、市省国家级环保管理端审核的流程,落实各级责任,夯实了填报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共统计上报企业65家,其中集中式10家,(含污水处理厂3家,生活垃圾处理厂2家,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厂5家),油品仓储企业3家,工业源52家(含油气开采企业42家,砖厂1家,淀粉及淀粉制品制造2家,牲畜屠宰2家,乳粉制造1家,锅炉及辅助设备制造1家,蔬菜加工1家,采盐1家,天然气生产与供应业1家)。二、持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要按照“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建立预防人为干扰机制,对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实验室分析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全程序质量控制,严把数据审核关,确保监测数据的“五性”。完成榆林市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化学需氧量和氮氧化物能力验证;完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考核的总氮、总磷能力验证;完成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的2023年度陕西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氟化物、总硬度能力验证,2023年度陕西省县(区)站氨氮、化学需氧量能力验证;完成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挥发酚能力验证。以上能力验证考核结果均“满意”。7月份参加2023年度环境监测技术人员持证上岗考核,报名的参考11人86项次均通过。9月份,组织参加2023年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比武网络答题活动,荣获全省县(区)监测机构团体三等奖;根据我站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程序,年初制定了2023年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本年度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4次,其中内部培训7次,省生态环境厅、省质量认证认可协会等组织的线上培训7次,参加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全覆盖。主要培训内容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提升、智慧决策2023环境应急监测论坛、微生物检验技术培训、新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通过培训,我站技术人员了解了更多的关于环境监测领域内的知识,弥补了业务方面的短板,丰富了站内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更加熟悉了领域内更多的相关内容,使得站内的环境监测工作更加高效率、高标准的完成。按计划完成了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保障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主要有:监测专业技术人员短缺,正规培训的学习机会较少,专业技术水平存在局限性;现有人员知识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二是监测化验设备不足。部分仪器设备老旧,亟待更新,大型监测设备缺乏,不能适应新时代环境监测要求。三是现有监测业务用车老旧,存在安全隐患,不能高效开展监测执法联动、应急等工作。四、整改措施1、继续申请解决人员编制问题,调整人才机构。2、查漏补缺购置必要仪器设备,申请资质扩项工作。3、积极申请协调,更换监测用车。五、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提升监测队伍素质建设。继续优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调整人才结构,建设适应新时代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的铁军先锋队。二是推进监测任务有序开展。按照年度监测要点及监测方案,统筹安排年度生态环境质量、执法、突发环境应急等监测具体任务,确保年度监测任务全面开展,全面落实。三是提升监测质量管理水平。一方面加大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按照实际情况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证考核。按期组织人员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开展监测工作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保证外部培训和内部管理有效衔接和高效运行。四是加强监测能力建设。查漏补缺购置必要仪器设备,申请资质扩项工作。积极申请协调,更换监测用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证书,证书编号:222712056015,有效期至2028年04月18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