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华阴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3-26 09:29
单位名称 华阴市农村合作经济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提供管理保障。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民负担管理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
住所 华阴市太华南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 刘海峰
开办资金 150.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华阴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3.6万元 86.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规范运作,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规范使用印章、证书。变更法定代表人,2023年9月18日。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布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做好合同清理工作。通过开展清理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全市共清收集体经济合同4322份,审查合同4321份,审查出问题合同4292份,完成整改3998份,通过整改全市终止合同263份,收回土地面积6984.16亩,收回资产304.10万元,追缴合同欠款46.67万元,合同新增价款14.6万元;已向纪委监委移交问题线索11个,整改到位1个,结案1个,有力推动专项行动整体工作落地落实。2.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按照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提升发展模式,全市无经营收益的“空壳村”0个;收益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20个,较上年下降12个;5-50万元的“一般村”84个;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10个,较上年增加4个,达到预期目的;中央扶持壮大15个村,集体经济项目截止目前建设已完成14个,拨付项目资金580万元(太华办东王村变更为八一村)正在组织实施。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工作。培育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9家,其中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9家;申报陕西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省级示范服务组织1家、示范家庭农场1家;完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注册“陕企通”任务共152家;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外出培训30余人。4.加强村级财务管理。一是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和规范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开展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届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关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检查的通报》。二是每周查看财务管理系统账套进度,并在财务管理群公布账套记账进度,督促镇(办)上传记账凭证,截止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账119个,上传记账凭证总数842个。三是完成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及6各镇办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检查工作。5.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华西镇是我市二轮延包试点,按照二轮延包工作程序,截止目前,华西镇9个村,承包到户4010户、地块数量8279个,实测面积3.12万亩。现已完成数据录入3168户、数据完善3114户、网签完成1007户、上传合同1007户。6.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根据2023年各镇办上报统计情况来看,农村宅基地建房申请数78宗,审批数28宗,建房数120宗(原址拆建81宗,改扩建32宗,易址新建7宗);配合秦岭办、文旅局对我市秦岭区域87户农家乐(民宿)和黄河流域22户农家乐(民宿)进行排查;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宅建设管理的通知》。7.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全年检查两次,各项惠农政策已基本落实到位,无乱集资乱摊派现象发生。8.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信访。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形成完备的市级仲裁、乡村调解、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做好宣传,提高群众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接待群众有关于土地确权信息修改、土地证丢失补办等业务咨询共5起。二、社会效益情况(一)通过建立专门的农村三资管理队伍,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切实履行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职责,有效的维护了农民的“一员三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已初步步入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信息化轨道。(二)多措并举做好宅基地申请审批工作,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申请审批管理,规范建房行为,提高土地利用率。落实“一户一宅”的规定,鼓励村民原址重建以及使用占村内空地新建,减少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三)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正式运营,标志着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轨道,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强的后盾,打造了“三农”发展的新引肇,同时,也弥补了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的空白。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是农经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缺乏。镇(办)分管农经工作业务人员变动频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经工作任务量大,政策性强,与开展实施工作的基层业务人员配备不匹配,能力不足、专业人员缺乏问题日益突出;二是软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无经费保障;三是业务培训不到位;四是缺乏鼓励激励体制,镇(办)农经干部工作积极性有待提高。整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干部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培训力度;二是突出重点工作,努力做到抓重点、重点抓;三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工作经费等得到有效保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农经干部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加大对镇(办)、村培训力度,逐步提升我市农经干部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二是持续完善市、镇、村三级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全数据化的网络监管信息平台,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有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我站被渭南市农经站评为“全市农经工作综合考评优秀单位”、被陕西省政府办公厅评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