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4-03-26 09:18
单位名称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林业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开展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等重大科研课题的攻关;全市林木优良品种和新品种引种、驯化和推广,保护濒危植物,开展林木采穗圃、示范园、种质资源圃、植物园等建设及指导工作;林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林业技术服务,编制榆林林业相关技术规程;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理工作,开展防沙治沙、植被恢复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住所 榆林市上郡中路1号
法定代表人 刘生权
开办资金 982.3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林业和草原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55.5万元 458.5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公益 从业人数  4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林业和草原局的带领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1.沙蒿花粉控制技术研究。一是持续为西交大、西交大一附院施院长等提供沙蒿组织样本30次,其中花粉50mg,黑沙蒿、黄花蒿、茵陈蒿、大籽蒿各30株整株;二是自主试配成功沙蒿抑花制剂并进行喷施试验,抑花率达70%,降低施药成本约50%;三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宁夏盐池县2个抑花试验点推广抑花面积4000亩;四是在《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北方园艺》《陕西林业科技》各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专著《榆林蒿属植物资源及其花粉控制技术》1部。2.山楂良种引进与适应性研究。一是开展山楂不同品种物候期观察,进行生长进程测定;二是快速引进良种,强化水肥、病虫害防治管控措施,进行果实品质测定,筛选优良品种9个;三是开展林下中草药种植模式研究,筛选经济价值高,生态、社会效益突出的优良品种2个;四是发表学术论文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五是开展技术培训2次,培训专业人员52人。3.柳树丛枝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一是调研河滨公园和中心广场柳树发生丛枝病病害种类、分布状况、危害程度、发生规律和影响因素;二是进行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抗生素输液、灌根试验,连续两年总计输液、灌根柳树314棵。4.无絮垂柳无性系选育。一是进行无絮垂柳亲本繁育综合评价,选育良种“无絮1号”;二是对15个优树亲本2年生扦插苗进行定植培育和精细化管理;三是建立1亩垂柳雄株无性系2代优树扦插区;四是在关中临渭区与陕南汉阴县进行区域试验;五是发表论文3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六是“无絮一号”通过陕西省林木和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良种选育初审;七是市级标准《无絮垂柳育苗技术规程》通过发布。5.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最佳灌水定额研究。完成樟子松人工林存活、生长、生产、更新能力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野外调查。已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6.榆林南部核桃低产园改造技术研究。一是引进抗晚霜品种“强特勒”、优质品种“红仁核桃”,采用高接换头技术嫁接,成活率达85.2%,并完成嫁接前后管理;二是发表论文1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7.樟子松嫁接红松促花促果关键技术研究。一是对小纪汗林场100亩樟子松嫁接红松林实施施肥、整形、激素促实等专业化管理措施;二是完成示范园20亩樟子松嫁接红松示范林不同生理期施肥、量化灌水管理;三是发表学术论文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8.罗布麻推广应用研究。一是从米脂调回罗布麻苗1000株,在示范园栽植并观察罗布麻在沙土地和黄土地上的生长状况;二是开展罗布麻大田育种试验。9.元宝枫引种试验研究。一是调查了大田、沙丘顶部、丘间地的元宝枫生长情况;二是在麻黄梁沙地、小纪汗大田、大墩山等5个点进行元宝枫适应性观测;三是在示范园开展元宝枫种子育苗试验,发芽率达95%以上,现保存一年生苗木近1000株。10.菌草引种试验研究。一是在榆阳、神木、吴堡、靖边建立100亩示范基地,开展引种试验;二是完成示范园11亩菌草栽植任务,开展产量测定、水肥对比、菌草品质测定等试验;三是完成菌草越冬措施处理试验工作。11.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的管理。一是及时整合园区零星地块;二是对所有基础设施进行维修维护;三是对所有试验示范点实施精细化管理。12.种质资源圃建设。引进各类苗木品种136种,其中福禄考、金光菊、香水石竹花期最长为8个月,醉蝶花、百日草、万寿菊等6个品种绿化美化效果较好。13.油蟠桃引种试验。一是对引进的金灿黄桃、黄金玉、金陵黄露等11个品种进行精细化管护;二是对成活率低的桃树品种进行了补栽,栽植苗木30株。14.大棚葡萄引种试验。对阳光玫瑰、中国红玫瑰、妮娜皇后等5个品种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进行精细化管护,成活率达95%,个别植株已经达到初果期。15.温室大棚管理。对樱桃、果桑、红枣3个温室进行日常管护,树木生长表现良好,挂果率得到很大提高。聘请市蚕桑专家进行春秋季修剪现场指导,开展红枣环割和夏剪对比试验,收效良好。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456”品牌建设创党建标杆。我所多次召开党建品牌建设推进会,结合工作实际,形成“党建456”工作法,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重点工作中冲在前方、干在一线,不断提升党支部和党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3个1”管理模式创科研项目管理行业典范。成立1个科研项目管理机构(领导小组),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实施;创新1个管理机制,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实现科研项目申报、实施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出台1个管理办法,建立涵盖立项申报、项目实施、预算执行、结题验收、成果保护及推广应用的全过程管理办法。3.开制度建设工作推进会,围绕新形势新任务统筹推进制度建设,新增科研项目管理制度、会议议事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等5项制度,修订完善职称评聘制度、考勤制度等19项制度,解决了科研项目申报不及时、职称晋升矛盾大等突出性问题。4.“3化”干部队伍建设创系统榜样。组建老中青结合“3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林业科研干部队伍,新提拔任用3名年轻党员干部到副科级岗位,4名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单位领导班子,极大地调动全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5.“2112”科研成果创系统楷模。《沙棘营林技术规程》《樟子松造林技术规程》2项地方标准已列入2023年度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现已完成标准起草、征求意见;《无絮垂柳育苗技术规程》1项市级地方标准已批准发布;“文冠果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与应用”1个项目获陕西林业科技成果二等奖;“榆林沙区樟子松人工林高效培育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与“榆林核桃丰产栽培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2个项目正参与2023年度陕西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的申报工作,现已完成评价工作。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少。43名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仅有7人,林业生产工人占比达17%。(二)科研条件基础差。缺乏基本的实验室及其必要的仪器、设备,技术手段落后,办公条件简陋,科研水平、创新能力的发挥受到限制。(三)体制机制不灵活。没有建立起系统的激励运行机制,未能激活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四)科研经费不足。林业科研周期较长,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较大,需要持续的科研经费作保障。四、整改措施(一)需有关部门调整岗位设置数量;(二)希望上级部门能支持修建基本实验室和购置必要的议器、设备、技术。(三)完善相关制度,强化激励机制,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继续实施在研项目。按照9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全面完成科研课题的年度目标任务。(二)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基层单位,多渠道申请科研项目,合力申报高质量成果奖项。(三)创新开展试验示范。整合林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高质量打造林草科研示范基地。(四)精细化管理松柏园。进一步规范公园管理,完善办公、监控、宣传、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科普场所。(五)积极开展技术推广。申报中省推广项目,筹建樟子松嫁接红松采穗圃,推广樟子松嫁接红松促花促果技术。(六)努力搞好科技服务。配合市科技局、林草局、卫健委完成各项科技服务和林草重点工程技术指导工作。(七)完成三北工程任务。配合市林草局做好三北工程设计、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