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推进政务信息化,指导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内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推广工作;市政府办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关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卫国 | |
开办资金 | 183.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0.56万元 | 837.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政府政务信息化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中心在市政府办公室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工作(一)全市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内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1.有序推进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按照“统一标准体系、统一技术平台、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维监管”的要求,出台《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积极对接各相关单位完成数据迁移、页面设计、栏目确认等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水平。2.平台管理不断优化。委托第三方对全市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进行常态化监测,坚持日常监测与专项检测并重,按季度公开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测通报存在突出问题的不合格政府网站4个、不合格政务新媒体37个,形成网站检测报告4批次218份。3.做好“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留言办理。按期办结“我为政府网站找错”留言66条,并督促有关单位完成问题整改,全市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4.认真落实督办上级通报问题整改。督促整改全省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通报部分县市区互动回应问题5起,其他问题10起。5.强化政府网站管理。做好政府网站的开设、下线与改版。配合市金融局完成政府网站开设,同时,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纳入监管。6.及时公开政府网站年度报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专栏,集中公布2022年度53个纳入全国政府网站信息报送系统的政府网站工作报表。7.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稳步推进。2023年以来,在内网公文传输系统里共收发各类电子公文5759份,节省了公文的传递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8.开设公开专栏。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榆林市基层政务公开”专栏,公开12个县市区、3个管委会的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和18个市级部门工作指南,最大限度实现基层政府公开事项、内容、依据、时限、主体、方式、渠道、对象等要素统一标准,切实做到以公开促工作规范、促工作落实、促为民服务。(二)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系统的规划、建设和推广工作1.OA系统全面运行推广,目前全市注册人员达2万多人。各单位累计电子公文传输发文20514份,收文189789次;公文拟稿审批22019件,公文批办批阅66560件;督察督办210件;信息报送共计120068条;申请会议管理500余次;公务邮件发送900余件,内部邮件600件。2.全面加强业务培训,2023年,我中心组织开展了OA系统管理员培训工作,同时联合市档案馆举办了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培训班,通过多次培训,全市领导干部的系统操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3.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广泛征求各级各部门意见建议,参照兄弟地市优秀经验,结合实际工作,修订了《榆林市党政机关OA办公系统暂行管理办法》,办法对OA系统的相关使用规范、注意事项、责权划分进行了详细说明,让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三)市政府办机关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关工作1.升级部署安恒运维审计系统及奇安信态势感知系统各一套,确保市政府大楼院内网络网站安全稳定运行。2.对市政府机房增设电子政务外网备用线路,在主用线路故障时及时切换,保障政务外网高速稳定运行。3.邀请专业网络安全测评公司对市政府门户网站系统进行三级等保评测,进一步查漏补缺,切实消除市政府门户网站安全隐患,保障网站安全平稳运行。4.出台《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坚持将“全程解读”意识贯穿政策制定、发布、落实全过程。5.做好“政务公开+”活动。积极利用媒体纽带拉近政民关系,增强市政府决策的公开透明度和民主参与度。各业务部门负责同志与市民网友“面对面”“零距离”互动交流、答疑解惑。6.按时开展政务公开绩效评估。通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制定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围绕政府信息公开、解读回应关切、服务公开、平台建设、组织保障等方面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绩效评估,全面掌握各县市区政府、市级各部门对政务公开工作重点任务要求的贯彻落实情况,一方面,积极总结经验、挖掘典型、选树样板,另一方面,找准薄弱点、补齐短板。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实现全市政务公开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政务服务不断优化。二、取得的主要效益一年来,我中心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1.我单位在全市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荣获“最佳防守单位”奖项。2.2023年市政府门户网站共发布各类政府信息7335条,充分彰显了市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第一平台的功能。共办结“市长信箱”网民留言1497条;接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政府信息100件,全部按时回复,取得了较好的办理效果。3.我中心组织2次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专题培训会,邀请省级及高校资深专家授课,重点围绕政务公开、政务值班值守及信息报送、舆情应对等进行了集中授课,共180人参加培训。4.2023年,审核并发布政策文件解读材料21件,编发政策图解材料20件。全年累计举办专题“在线访谈”活动6期,举行新闻发布会、政策吹风会41场;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网民代表75人次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为群众表达诉求、建言献策畅通渠道,更好的倾听群众意见建议,推进权力运行源头公开,推动政府科学决策。5.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发挥榆阳区、神木市、靖边县试点县市区典型示范作用,在基层政务公开推进过程中创新举措、打造亮点,为其他县市区提供借鉴。全市共设立政务公开专区90个。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榆林市基层政务公开”专栏,公开12个县市区、4个管委会的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和18个市级部门工作指南。三、目前存在的问题2023年,我中心各项工作全面深入推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专职人员匮乏。单位工作人员身兼数职,且岗位变动频繁,缺乏较为系统的政务公开业务培训,影响工作常态化深入推进。二是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权重低、占比小。目前,全市目标责任考核将政务公开列入法治政府建设指标模块权重为1%,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整改措施针对存在问题,我中心将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权重,使政务公开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有新的突破。五、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一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常态化测评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机制。二是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管理。推进管办分离,依托陕西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平台,加强常态化监管、考核评价、干部培训等相关工作。三是做好榆林市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建设工作。完成市政府门户网站、各县市区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网站的建设和迁移工作,建成全市政府网站统一信息资源库。四是深入推广OA系统。在市级党政各部门及各县市区继续推广应用,建设榆林市政务协同一体化平台,推进党政办公协同化。五是做好市政府园区网络安全及网络运维相关工作,确保日常工作顺利开展。六是做好榆林市党政各级视频会议系统扩容加固建设工作,保障党政各级视频会议系统高效稳定运转。七是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同频共振。八是完成好市政府办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