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榆林市>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3-26 09:12
单位名称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实验、示范、繁殖和良种推广工作;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开展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工作和种子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培训。
住所 榆林市西沙柳营西路农业大厦
法定代表人 叶庆东
开办资金 245.2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5.27万元 2301.72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种业工作站.公益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站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安排部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重点职能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种子管理工作成效显著1.种子质量管理。全年承接样品92份,检测四项常规(净度、芽率、水分、纯度),涉及作物有玉米、谷子、糜子、杂豆、荞麦、高粱、及中药材等。2.种子品种管理。我站对2023年在榆开展的国家玉米联合体、绿色通道试验及省级主要农作物统一试验、联合体试验、自主试验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涉及4个县市区15个点次100多个品种;对全国种子企业在榆安排的同类生态区玉米引种试验进行了监督检查,共涉及4个县市区10个点次80多个品种。3.种子生产备案管理。全市玉米制种备案企业17家,涉及品种130多个,种基地42597亩,其中,榆阳区15683亩,靖边县22239亩,横山区3675亩,神木市1000亩,出苗率达90%以上。脱毒马铃薯制种备案企业6家,全市累计培育试管苗980万株,原原种1578万粒,原种2300亩,完全满足我市及周边地区繁殖用种需求。(二)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扎实推进一是积极推荐我市特色优异种质资源,今年我站推荐上报老香谷、黑九根齐、海红果、油枣、红葱、吴堡青梨、长木枣、黑黍子等8份优异资源。二是种质资源补充征集,因第三次全国种质资源普查征集的部分资源活力丧失,根据省种子总站安排部署,我市共补充征集7类作物,25份种质资源,目前全部完成征集。(三)种业信息宣传工作开创新局面1.全国农作物种业信息统计。建立信息统计工作填报规范,指导12县区种业工作单位和23家企业完成农作物种业统计平台信息填报工作,按月汇总上报全市9家省办证企业种子供需调度信息,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全面。2.种业信息宣传。在各媒体平台、官方网站累计宣传报道稿件13篇;印发《榆林种业工作》简报累计发行13期80余篇内容;累计发送30万条种业宣传短信,指导农户合理备种用种、灌溉、追肥、防治病虫害、转基因安全生产、种质资源保护等;开展种业大调研,形成调研报告9篇,全方位展示我市种业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动态。(四)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成绩斐然1.支部共建,建强村党组织。我站结对帮扶佳县金明寺镇站马墕村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24户,每季度到村调研指导工作1次,每月定期听取驻村工作汇报。同时,充分利用帮扶单位党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为契机,共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提升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帮扶村今年成功创建为全县基层党建红旗村。2.精诚协作,推进强村富民。2023年投资5万元,在站马墕村实施200亩高粱品种示范项目,为村里的农户免费发放有机肥400袋,高粱种子600斤,收获的高粱带来近十万余元的经济收入。引进特色中药材远志种植200多亩、黄芩种植75亩,4年后预计产值1万元/亩,中药材产业有望成为农户新增收点。3.齐抓共管,提升治理水平。3月份组织新民风建设表彰活动,表彰了6位获奖家庭和个人,给村幸福院捐赠被褥等生活用品10套。持续5年推进“志智双扶”行动,每年投资1万多元,厚土培植新民风建设,累计表彰优秀家庭和个人68人次。创新开展“333”帮扶模式,推进形成乡风民风新成果,为乡村振兴汇聚文明力量。(六)贯彻落实“一法一办法”自200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历经4次修订、2003年8月《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颁布实施以来历经3次修订,修订后的“一法一办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站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普法宣传,依法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提升育种创新能力,规范种子生产经营,强化种子市场监管,优化种业发展环境,努力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至今无种业知识产权侵权情况发生,为促进我市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良种繁育基地规模逐步提升。积极落实《榆林市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以榆阳、靖边、横山、神木为核心区,建成玉米繁育基地4.2万亩,以榆阳、定边为核心区,建成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8.5万亩,年生产脱毒试管苗980万株,原原种1578万粒,以米脂为核心区,建成小杂粮提纯复壮繁育基地3.5万亩,其他种子繁育基地0.5万亩,各类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面积总16.7万亩,较上年增加10.6%,提升显著。全市各类农作物良种推广面积80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85%,其中杂交玉米100%实现良种化,良种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2.榆林南繁育种基地顺利建成。2023年初,榆林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开启榆林南繁基地建设步伐,2月份开始调研,3-5月摸底确定,7-9月签订意向合同,10-11月开始建设,采购独栋科研楼1203平方米,流转育种土地228亩,12月育种基地地上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市11家育种单位入驻,共有玉米、谷子、高粱等5大类作物6000份育种材料,开展科研育种。目前,作物长势良好,玉米进入授粉期,谷子进入灌浆成熟期。科研楼改造正在进行中,预计2024年3月底完成。3.良种选育推广能力稳步增强。继2022年我市育成国审、省审品种11个后,2023年我市自主选育的农作物新品种不断涌现,先后育成了以中榆898、金科玉6号等省审品种为代表的玉米新品种10个;加强与经营主体、科研院所、县区合作,开展常态化、多样化主载农作物品种示范展示,建立示范展示点18个,总面积1500亩,涉及7类农作物80个品种;建立优异资源综合展示点7个,总面积83亩,涉及32类农作物124个品种,通过展示示范试验,筛选出榆单896等9个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强的品种,为全市农作物品种区域布局、品种推广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4.种子质量保障管理成效显著。一是开展“四季”种子质量抽查,春季市场抽查,抽样97份,涉及经营门店49家;夏秋季田间花期质量抽查,玉米制种抽检率99%,马铃薯等其他农作物制种抽检率61%;冬季库房种子质量抽查,抽样47份,涉及种子企业10家;全市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二是种子转基因安全监管,对全市制种基地、企业育种材料及南繁育种材料进行转基因全覆盖检测,累计检测面积42800亩,全部未检出转基因阳性样品;与市内9家制种企业和11家南繁科研单位签订转基因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加强转基因制种监管。三是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全年累计备案1932单,较上年增加5.98%;累计备案网点467家,较上年增加8.35%;玉米制种备案企业17家,品种130个、马铃薯制种备案企业6家,品种40个,较上年提升明显。四是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全年累计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种子业务技能提升培训、品种展示示范现场观摩、种业信息统计与监测等培训6场、373人次,有效提升了我市种子行业人员能力与素质。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一)种业管理保障方面。省、市种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少,项目安排部署难以达到预期规模,部分资金下达迟缓、导致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困难,部分业务经费经常有被整合的现象,各县市区种业工作单位普遍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二)职能机构方面。近年全市机构改革以来,我市多数县级种业工作机构被撤并,管理缺位、越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县市区种业工作单位种子专业人才短缺,断层现象严重,导致品种示范试验、种子质量抽检等工作开展困难。四、整改措施(一)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核心种质资源就是种业的“芯片”,这就要求持续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进一步摸清我市已登记的种质资源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地理分布和濒危状况等信息,编制榆林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目录。要依托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保存好我市普查收集到的优质种质资源。(二)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现代化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的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以榆阳区、靖边县为重点,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以榆阳区、定边县为重点,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以米脂、佳县为重点,建设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以靖边县、绥德县为重点,建设瓜菜苗木良种繁育基地,对基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给予奖补。(三)强化种业市场监督检查。加强种业管理队伍建设,加大种子执法装备投入。将种质资源保护、种子执法监管、市场监督抽检、种子质量纠纷鉴定、品种展示示范和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范围的种业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种业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和种业安全。五、下一步年度工作计划2024年,我站将继续聚焦落实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农作物种子品种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及种质资源保护,主要完成以下几点工作:一是组织申报实施中、省现代种业项目。二是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筛选示范项目,示范品种80-150个,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全市品种试验水平和质量。三是安排部署全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抽检任务,计划完成春季亲本抽检、苗期田间抽检、花期田间抽检、冬季入库抽检、南繁转基因专项监督抽查、救灾备荒储备抽检等项工作。四是开展榆林南繁基地建设项目履约验收工作,保证育种基地建设符合要求。五是开展特异性种质资源展示,持续宣传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扩繁保障其多样性和可持续利用性。六是开展种子生产管理工作,完成制种基地种子生产备案,完成全市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完成救灾备荒储备能力检查。七是开展种子信息,完成全市种业工作机构省、市、县生产经营许可统计,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管理、生产、经营年报统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