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汉台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协助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参与制定全区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并提出意见建议;研究提出发展民营经济的建议,指导其交流与合作;管理和服务局属各国有、集体企业,协助企业做好信访维稳和解决遗留问题。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中山街80号汉台区政府5号楼三楼 | |
法定代表人 | 夏鹏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汉台区经济贸易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81万元 | 9.9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活动开展情况。1.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工作要求,推动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及早谋划,在省、市相关会议召开之后,迅速行动,认真筹备,隆重召开汉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全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油打气,营造良好氛围。二是认真学习领会在民建工商联界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和省、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聚焦汉台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的焦点堵点问题,从健全领导机制、扩规模增体量、提质增效扩能、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服务优环境等五大方面入手,制定出台《汉台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有效路径。三是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对《汉台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汉台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五条措施》实行季度调度,推动各级政策落实落地。2.加强陕企通平台建设及宣传推广,提升平台知晓率使用率。一是认真抓好“陕企通”平台建设运行。按照省、市工作部署,建立健全“陕企通”平台诉求响应和政策发布机制,纳入37个区级部门,夯实工作责任。二是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全省“陕企通”线上线下培训,多次召开相关行业部门及镇、办专项会议,对“陕企通”平台宣传推广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三是印发《关于加强“陕企通”平台宣传推广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认真开展诉求响应实战演练、政策发布、诉求响应办理。印制宣传彩页6000份,多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四是强化工作督导调度,摸清各镇、办辖区市场主体底数,及时下达工作任务,持续对各镇、办注册用户数进行周调度、周汇总、周通报,已发通报6期。将15个镇、办进行分片,由局领导进行包抓,下沉各镇、办进行实地督导,稳步推进“陕企通”平台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发布惠企政策14条,办理企业诉求14项,诉求办理满意度100%,截至目前,全区注册用户数量已达12530户,位列全市第一。3.建立梯队培育机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积极搭建由创新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由低至高的梯度培育体系,明确培育措施和标准,加大培育申报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汉中秦川异型刀具有限公司、汉中万目仪电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盛楠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俊浩悦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核陕铀汉中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5家企业认定为陕西省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陕西晟楠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瑞通达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3户企业认定为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将中核陕铀汉中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陕西医药控股集团生物制品(汉中)有限公司、陕西秦峰液压有限责任公司作为省级“专精特新”重点培育对象,积极推荐陕西汉江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第五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荐汉中万目仪电有限责任公司、汉中秦川异型刀具有限公司、陕西汉特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3户企业申报2023年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4.扎实开展“三整治四提升”专项整治行动,维护中小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扎实开展清偿拖欠企业账款工作,将其作为我区“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的一项中心任务认真加以推进。一是按照省、市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工作要求,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经贸局、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为成员的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统筹抓好全区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的调度、协调、督导工作,全面掌握全区清欠工作开展情况,确保按时序进度推进清欠任务。二是强化调度,夯实责任。及时召开汉台区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动员会、调度会,传达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坚持对全区各单位清偿进展情况进行日调度、周通报、随时销号,定期向相关区级领导通报拖欠企业账款偿还情况,督促各欠款单位按时间进度要求加快还款。三是上下联动、多措并举推进还款工作。及时向上申报国家增发国债项目共107笔,总金额9888.88万元。根据区审计局审计结果,区清欠办及时对各单位拖欠企业账款进行更正,更正账款65笔,剔除4笔,共核减金额3073万元。二、取得的成效。2023年,完成非公增加值占全区GDP比重为52.22%,共争取省级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公共服务体系、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项目等上级补助资金159.6万元。健全完善政策、信息、法治、咨询、融资等社会服务体系,强化服务保障功能,今年各服务平台和小微企业创新基地服务企业2337户,为企业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组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中高级技术人员30余人通过初审。为30余户企业进行中小微型企业划型认定,助力其参加招投标拓市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意识不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经济技术发展规律、外部形势、未来趋势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深刻,导致企业不能及时顺应大势或有效地发现并解决自身的挑战和机遇。二是企业用工和人才短缺。中小微企业经常面临招聘技术工人的难题,同时也因为工资成本上升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三是部分行业受国内外经济形式影响,订单下滑,负债企业增多,产值大幅下降,面临倒闭风险。2.改进措施。一是全面落实和贯彻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不断规范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加大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提高企业自身建设和竞争力,引导小微企业规范化发展。二是加强中小微企业人才培训和创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开展好“一起益企”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转型升级,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强化政策落地,营造发展氛围。以关于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紧盯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持续精准发力,统筹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2.坚持分类施策,提升服务效能。深化亲商助企、助商稳企活动,加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提质扩面,让更多个性化优质服务直达企业。实施领导包抓、主管部门指导、服务专员帮扶、商(协)会联络民营企业的工作制度,主动靠前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按照“抓大不放小、扶强更帮弱”的原则,既要重视对大中型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服务,又要做好对小微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帮扶,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精准服务。常态化办好企业家座谈会,与民营企业家座谈交流,做到“面对面”倾听,“零距离”服务。3.持续优化环境,维护企业权益。以开展“三整治四提升”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以民营企业需求为导向,着力破解影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当好民营企业“贴心管家”。进一步全面排查、系统清理各类显性和隐性壁垒,提振民间资本投资信心,激发民间资本投资活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对纳入各级重大项目清单的民间投资项目,提供用地、用能、融资等要素保障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等政策便利。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好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让民营企业大胆闯、放心干。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