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区粮油作物裁培、土壤改良、科学施肥、旱作节水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农药安全使用等重大技术及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农业植物检疫管理,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与审定及种子市场监督;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农田墒情与旱情监测预报;种子、农药、肥料质量监督检验;农业信息管理、统筹规划、业务指导、技术升级等;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督管理和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天台路75号 | |
法定代表人 | 徐庆安 | |
开办资金 | 385.9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90.48万元 | 206.4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不涉及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深入实施稻、油、玉米百千万丰产示范工程。水稻上建立万亩示范带,万亩示范带面积11020亩,平均亩产623.4公斤,亩增产30公斤。建立一个千亩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660.7公斤。打造2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百亩核心示范田,实施机播、机耕、机插、机械施肥、无人机飞防、机械收获、机烘全程机械化生产,亩均产量693.5公斤。玉米上建立2个百亩核心攻关田,大力推广中穗耐密型品种,采取配方施肥、轻简化栽培,平均亩产达到412.7公斤,辐射带动建设以宗营镇、武乡镇、汉王镇为中心的高产千亩示范片,平均亩产402.6公斤。油菜上结合油菜旅游观花线路建设5个移栽百亩核心田和1个千亩范片,同时建立汉油系列直播示范片。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品种以登海605、沃玉3号、五单2号、眉单4号等紧凑型品种为主;大豆以中黄13、齐黄34等耐荫抗倒品种为主,动员引导46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种植。同时建设3个总面积为600亩的区级核心示范片。2、加强种子等农资市场规范管理。开展种子市场摸底调查,督促各种子经销商做好种子储备。加强种子体系建设备案,指导种子经营单位全部按要求通过“全国种子管理综合业务平台”进行备案。与辖区备案管理的11家批发企业签订了植物检疫承诺书,对10家以批发为主的种子单位建立电子信息档案,检查蔬菜种子经营企业和粮油种子批发企业和零售门店37家,检查水稻和玉米种子12万公斤和10个蔬菜品种220公斤。对2家批发企业和5家零售门店限期整改。治理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印制张贴《禁限用农药名录》、《豇豆经常检出问题农药清单》。开展豇豆禁限用药安全检查,加强豇豆用药台账管理,规范农资经营者及时完善建立健全农药进销售台账。3、强化化肥减量推动耕地质量提升。一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共计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9.43万亩,二是继续做好绿肥翻压还田技术应用,在冬闲田、果园推广绿肥种植技术,实现农作物提质增效,绿肥翻压还田后减少化肥用量20%左右。三是大力推广有机肥施用,共计推广有机肥0.246万吨,累积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余份,张贴宣传挂图60余副,召开技术培训会2场次,现场会1场次。四是认真做好土壤墒情、肥情监测,根据我区土壤类型设定3个监测点(丘陵、平坝、沿江三大区域类型),按月定时了解掌握监测点各种情况并及时上报,开展墒情监测30次,肥情监测12次。五是继续抓好抓好4个国家级耕地质量监测点建设,划分了常规施肥区和无肥区,设立了标志牌和隔离带,共计采集监测样8个。4、不断提升病虫监测预警及综合防控能力。建立病虫系统监测田15块,监测粮油作物主要病虫害35种。按时按期完成省级系统“条锈病发生防治信息周报”“小麦重大病虫信息周报”及“油菜重大病虫发生防治信息”“水稻病虫发生信息”周报等线上线下信息调度。强抓小麦重大病虫“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水稻“两防一喷”及玉米大豆的“一喷多促”等防控,在全区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40.12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出动植保无人机156台次,飞防作业面积22.4万亩……5、着力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一是打造实训基地,认定“青禾田种养殖”“山水之间”“褒河蜜橘产业园”“七里红成家庭农场”“德胜种养殖”5家农业经营主体基地为我区第四批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二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经过40课时理论课堂、20学时线上教学和140学时实训实操课程,于2023年3月底全面完成教学,通过考试考核,51人全部认定为初级职业农民并发放证书。2023年市农业农村局下达我区种养加能手技能型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60人。经过前期调研、招生,最终确定培训学员64人,培训专业为粮油种植专业班。6、有序推进农业外来入侵生物普查及土壤“三普”工作。一是顺利完成农业外来入侵病虫普查工作,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实施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普查区域和普查路线,落实普查作物及普查对象。严格做到“一张图(普查路线图)、一张表”(月度任务分解表)、全区交通沿线、农用耕地、物流用地“三覆盖”。及时通过手机APP和电脑终端上报了相关数据。二是如期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积极寻求技术合作,及时与陕西土地工程建设集团责任有限公司签订技术承包合同,做好采样跟踪调查指导,现场质控,截至目前已完成表层样采集91个,占总任务的36.7%。7、认真做好特聘农技员工作和信息宣传工作。一是经筛选选取19名职业农民和乡土专家于2022年底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汉台区特聘农技员服务协议。每名特聘员全年不低于100次服务,并在农技推广APP上传服务日志。二是通过“汉台农业”微信公众号,全年发布各类信息237余条,推荐上报47条信息被省、市、区网络宣传平台采用。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1、单产水平呈现稳中提升。夏粮小麦、油菜冬前适播,壮苗越冬,中后期田管措施明确,平均亩产达到310.9公斤和156.2公斤,较上一年度分别亩增7.4公斤和4.8公斤,增幅2.43%和3.2%。玉米平均亩产360.2公斤,较上一年度年增产56.7公斤,增幅18.67%。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150亩,建立“两区一基地”(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区和技术集成示范基地)620亩。春玉米亩产465.6公斤,夏玉米亩产360.2公斤,大豆亩产85.7公斤,全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较净作玉米每亩平均增加收入130余元。2、三新技术攻关储备增加。成功完成水稻侧深施肥、硬地育秧、稻鸭共育,油菜品种遴选、稀植移栽、抗霖飞播播量,小麦化肥利用率、缓控释肥料对比等技术试验9个,水稻机插秧“配方肥+侧深施肥”和冬小麦“配方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追肥”三新技术示范2个。科学遴选了一批高产优质适宜新品种,总结形成了“硬地育秧”等一批关键环节栽培新技术、在控肥、控药、控水上探索取得了一组“三控”新成果。3、化肥减量增效成效明显。优化发布24种主要农作物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分区科学施肥推荐配方,在村上墙公示。全年推广引导应用测土配方施肥29.43万亩次,有机肥1.36万亩次、秸秆还田26.0万亩次。全区水稻亩化肥用量较上年减少0.6公斤(主要为氮素肥料),减少2.3%;化学农药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亩使用量较上年减少1.9克(主要为杀虫剂),减1.5%。4、产业链主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项目扶持发展“青禾田”“恒丰”“永斌”等42个粮油专业合作社及家庭农场,支持“少华”“李冲村互助社”装备粮油烘干设施。认定5家区级实训基地,开设高素质农民培育专班,全区粮油规模主体达到102家,经营规模超过百亩的40余家,主体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市前列。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机构改革单位编制不断压缩,现有职工老龄化严重,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断层现象,农技推广工作面临人才荒,对工作持续稳定发展形成制约。2、现有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如田块太小,田、路、渠不配套,导致机械轻简化作用不能得到发挥,造成粮油生产成本高,种粮效益太低,农户种植粮油积极性不高,土地季节性撂荒现象普遍。(二)改进措施1、加强对现有工作的人员业务技术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能力。2、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扶持力度,鼓励规模化经营,增强机械轻简化的作用。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聚焦主责主业,粮食综合产能稳中再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总产稳定在11万吨、油料总产达1.3万吨以上。2、强化技术示范,技术到位率不断提高。水稻上创建了20个百亩核心示范田、18个千亩高产示范方和一个“万亩片”,油菜、玉米生产也相应建立“百千万”基地,3、加强监测预警,病虫害防控提质增效。建立以太阳能杀虫灯为主要技术措施的绿色防控示范片2000亩,实施植保无人机飞防示范1万亩。4、完善基础数据,科学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继续组织完成好全区第三次土壤普查样品采集、现场质控、数据核查填报等收尾工作。5、统筹协调资源,加快经营主体及人才培育。计划培训200人次,建立5个高标准集中育秧点,在育秧规模、关键技术、服务面积、育秧设施等方面实现明显突破。6、加强规范化管理,保障农资供应充足安全。加大农资市场检查频次及力度,对区内种子及农资储备、销售情况进行适时调查统计,做好品种展示推广,重点筛选符合市场需求、优质高效、适宜我区生态条件种植条件的主推品种。7、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系统信息数量质量。不断完善信息采集、编辑、报送等制度,坚持多路并举抓数量、多管齐下抓质量,推动信息工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