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华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推广先进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农业机械的生产,鉴定,安全监管,农机质量行业监督管理。 | |
住所 | 华阴市东岳路 | |
法定代表人 | 李英军 | |
开办资金 | 7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华阴市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6.5万元 | 2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华阴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工作完成情况1、加强惠农政策宣传,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位。2023年上级下达我市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521万元。2022年结余资金0.008万元。2023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可用资金共计521.008万元。全年兑付补贴资金520.969万元,受益农户743户,补贴机具949台(套),资使用金比例99.99%。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严格按照《2021-2023年华阴市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一是加强宣传、提高满意度。做好农机补贴政策宣传、购机户手机APP信息登录指导和资料审核确认工作。二是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购机者已通过手机APP办理信息登记的先后顺序,开展农机购置补贴信息资料审核确认工作。三是紧锣密鼓,营造氛围。为了使农机购置补贴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我们在微信群里“广而告之”。第一时间在微信群及朋友圈里发布《华阴市2021-2023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实施方案》;借助农机化中心《公众号》平台,向机手公布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阶段性工作办理的告知书。四是突出重点,优先办理。按照上级部门文件要求,我们紧扣重点,对“国Ⅲ”的购机户一一核对,个个通知,优先办理,随到随办,把政策落到实处。五是送门服务,进田办理。多次深入各镇办自然村,通过服务上门、走入田间地头为机手手把手注册APP办理补贴申请的方式,将传统的“群众带机集中办理”变为“送上门服务,进田间办理”,方便了农户的同时,不影响农户使用机具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六是及时信息公开,对于农机购置补贴热线投诉我中心坚持以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梳理问题,做到热点问题限时办理,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2、强化源头管理,加大排查力度,确保农机安全生产。全年完成注册登记农业机械144台、免费检验拖拉机、收割机468台,办理、新增驾驶证62个、换发驾驶证24个,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2次,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135个,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95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2300余份,全年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坚持“以平安创建为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目标没有放松。一是严格落实检验关、考试关、入户关,从源头杜绝事故隐患。二是认真落实农机安全“两免一补”免费管理政策,促进“三率”提高。三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三夏”“三秋”等关键时节,采取日常巡查和专项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巡查和作业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四是同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厘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采取现场培训、指导、发放安全操作常识明白纸等方式,强化农机手安全操作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明确农机安全主体责任。3、持续做好政策宣传,全面开展农机报废补贴工作。结合我市实际,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机报废补贴工作,确保农机报废补贴工作有序、高效、规范进行。一是深入宣传,广泛发动。为使农机报废补贴工作家喻户晓,使更多的农机手受益,我们先后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把报废补贴政策传到了千家万户。二是为了农机报废补贴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成立农机报废补贴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使报废工作顺利有序推进。三是采取“两个优先”、坚持“两个原则”。本着“农民自愿、国家扶持、方便高效、促进更新”的原则,最大限度的鼓励和引导农业机械以旧换新和升级换代,加快节能、环保、安全机械推广应用。4以争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目标,全面落实农机化项目。2023年上级安排我市省级农机化发展项目专项资金30万元。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争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为目标,以“1311”模式为核心,加快提升我市农业生产全程农机化水平,聚焦装备升级、设施提档、服务转型。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为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34%、98.85%。12月份省农业农村厅认定我市为省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一是创建农机合作社联盟。以鹏真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农机合作社典型,不断提高入社率,开展统一服务。依法组建合作社联盟,进行资源整合,有效应对市场竞争,提升合作社服务能力。二是打造农机手“培训基地、实操、规范化作业示范区”;在华西镇建设具备一体化教学、培训等功能的农机手培训基地。创建农机手作业指导平台,推进农机信息化建设;在罗敷镇、华西镇打造规范作业示范区。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规范化作业和推广示范工作。三是优化机具配套组合,形成符合农业生产要求的机具组合方案。积极探索机具组合基本单元。按照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品种、不同环节,通过田间试验,形成区域内单动力多机具的搭配模式和各生产环节机具组合模式;及时发布示范基地建设指引。在形成机具组合基本单元配置清单的基础上,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基地技术引领作用;通过合理调整,优化区域机具装备总量。四是搭建农机作业应急服务体系。组建农机应急作业队伍。以鹏真等合作社为主体,开展防霉变抢收、严重水涝以及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应急农机作业服务;组建应急保障队伍,开展巡回服务。以农机化中心技术人员及三包维修服务站、维修配件网点、合作社的技术人员等为主体;组建应急服务队伍。开展送维修、送油、送饭、送水到田间地头等应急服务志愿活动。二、取得成效1、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全力做好机手减损工作。为大力提升粮食作物机械化收获质量,最大可能降低机收损失,实现颗粒归仓。一是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2023年粮食机收减损工作实施方案。二是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机收减损比武活动,对小麦、玉米机收损失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实测。三是将机收损失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内。2、做好“三夏”、“三秋”作业进度统计上报工作。为准确的反映作业进度工作,安排专人负责,按时做好“三夏”、“三秋”期间的统计上报工作,我市完成小麦种植面积18.5万亩,玉米播种20.1万亩,小麦捡拾打捆面积0.21万亩、青贮玉米2.9万亩;我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09%,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9.34%,玉米机械收获率达98.85%。顺利完成“三夏”、“三秋”作业任务。3、完成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工作。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公开公正、阳光操作的原则,全年分4期对86余名农业机械驾驶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试、场地驾驶和田间作业技能考试,合格率97%。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项目资金县级拨付停滞,欠账太多,群众积极性受到影响,不能有效支持新机具推广示范,加之群众观念意识不强,新机具推广过程中受阻,推广力度不大。(2)农机服务组织规模不大,数量偏少,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调动农业机械可投入一线作业机具数量不充足,有依赖跨区机械作业的现象(3)农机监管因机构改革业务未调整,但编制、人员减少,且单位已无执法职能,制约了拖拉机、收割机挂牌和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开展。2、整改措施:(1)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机具应用的宣传推广工作力度,积极协调财政部门项目资金拨付工作。(2)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加大力度争取增加机具的补贴额度。(3)结合相关政策加大力度扶持已成熟农机作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不断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带动农机生产水平提高提升。四、下一步工作思路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农机报废,农机化项目政策的规范实施,全力推进我中心与财政部门的衔接,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兑付率,确保强农惠农政策执行不缩水不走样;结合农时,持续做好农机化项目实施工作。2、巩固好农机安全生产平稳向好的局面,强化监管、多措并举确保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认真落实农机安全免费管理和农机报废补贴工作有序进行。3、搞好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指导,加强安全教育,紧绷安全之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同时做好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工作。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积极性,重点做好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使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