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文化馆

华阴市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4-03-25 16:35
单位名称 华阴市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艺创作相关培训、业余文艺创作组织、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住所 华阴市岳庙步行街中段
法定代表人 王妮
开办资金 17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华阴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6万元 46万元
网上名称 华阴市文化馆.公益 从业人数  3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馆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和局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今年,我馆充分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繁荣、多出精品力作,创新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加大免费开放力度,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全市群众文化工作取得新的突破。组织开展了“赠福送春联暖心贺新春”义写春联活动,为8个分馆及周边群众共送出春联1000余幅;正月十四、十五两天,在西岳庙广场举办了“万里黄河看渭南”“我们的节日-元宵节”群众文化活动暨华阴市文艺社团星级评定活动,共为26个文艺社团授予“三星社团”称号;3月1日召开了2023年度群众文艺社团工作会,安排了2023年群文活动,并针对社团管理提出详细要求;3月9日,召开了文艺协会座谈会,邀请书协、美协、作协、摄协及诗词协会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凝聚共识、集聚智慧、合力推进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3月26日-5月4日,组织戏曲社团举办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社团进社区进乡村巡演活动52场次,足迹遍布6个镇办43个村(社区),惠及群众30000余人;3月31日在太华办城河村组织了廉政文化进基层活动;4月1日-4月20日,在罗敷镇武旗营村、孟塬镇司家村、华山镇南洞村等开展基层文艺骨干培训七期;4月4日-4月9日,组织举办第八届“秋千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游园及民俗演出活动8场;4月30日-5月3日,举办了“大地欢歌”公共文化服务进基层暨迎五一群众文化活动5场;5月23日,开展了文化惠民下乡演出、“两法一条例”宣传活动、非遗进景区、文化艺术培训等“文化馆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15场次;6月20日,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民俗活动;6月29日,迎七一“新生活新风尚”致敬经典华阴市书法临摹展在文化馆四楼展出,共有90余幅书法作品入展;7月6日,“新生活新风尚”致敬经典华阴市美术临摹展开幕,共展出56幅作品;8月22日,在一河两岸广场举办了“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年“我们的节日-七夕节”2023渭南市群众文化节华阴分会场活动暨文艺社团下乡巡演启动仪式;9月28日,举办了“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群众文化活动两场以及“月盈西岳诗咏中华”中秋诗会活动;10月22日-11月30日,组织举办“大地欢歌”“文化进万家”文艺社团下乡巡演活动60场次,启动仪式当天,群众热情高涨,文艺社团下乡巡演不仅创新了群众文化服务形式,也是从“办文化”到“种文化”的积极转变;11月28日-12月30日,组织举办了华阴市第五届群众戏曲(迷胡)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三个环节,共有来自全市的110余名戏曲爱好者报名参赛,已成为我市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全年共计开展线下活动168场次,惠及群众60000余人次。3月6日-8月21日,“翰墨传香”公益书法培训班开班,共安排了20课时;5月14日-7月19日“静品光阴茶韵悠然”茶艺公益培训班,安排了10课时;9月5日开班的公益国画培训班,安排了20课时,共计招收学员102人。二、社会效益情况今年,我馆以创新群众文化形式为重点,找准文化馆组织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入点,找准能够有所作为、干出特色、取得实效的着力点,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共享文化成果。1、总分馆制稳步推进。今年新增了华福园社区分馆以及天祥分馆,目前全市共有12个分馆12个基层服务点。依托分馆文化阵地先后举办了“翰墨飘香传万家”义写春联活动,“文化进万家”活动,“我们的节日”群众文化活动以及班社下乡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且协助完善了各镇办(社区)辖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委派业务干部深入基层,对各文艺社团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了文化馆分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2、星级评定规范管理。按照《华阴市群众文化社团星级评定标准》,从社团管理制度、队伍稳定、服装道具、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以及技艺水平,演出场次,获奖情况创新节目等软件方面进行评定,依据标准共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进一步规范了群众文艺班社的管理,夯实群众文化根基,加强了社团之间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不断增强文艺社团的凝聚力和影响力。3、加强宣传,提升影响力。在微华阴、华阴文明网、华阴文化、渭南文化、今日头条、陕西时代网等公众号上推送稿件80余篇,地市级以上发表稿件17篇,点击量突破54538人次。文化馆网站通讯稿62篇,不定期刊登我市大型活动的动态和馆办活动的信息,保证网站正常运行。充分利用“华阴市文化馆”公众号及“华阴文化”美篇推送信息43期,进一步提升了我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的形象。4、提升自身能力,多出文艺作品。近年来,我馆秉承着“强素质、精业务、硬作风”的工作理念,特别重视馆内干部的培养,加强干部业务技能提升,积极发挥干部的创作主动性和热情,馆内干部美术干部的作品相继在“墨彩丹青·笔绘三秦”陕西省群文美术书法精品展、“迎七一新生活新时尚致敬经典”华阴市书法临摹展、《喜迎20大奋进新时代》渭南市书画作品展、陕西省文明旅游季系列活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全省全文系统主题国画摄影作品展、讲好黄河故事美术写生作品展、全国书画作品网络邀请展、“庆三八佳丽丹青”书画展、全国女教师作品连展、庆三八第七届女画家作品提名展、首届长安工匠职工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等入展;馆内文学干部创作的诗歌《三爷等到春天咱家的花就开了》在陕西省文化馆主办的百花绽放群众文学创作大赛中三等奖;创作了有关华阴胜迹遗址和艺术拾遗方面的诗词100篇,均在文化馆公众号上刊发。5、常态化开展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在华山景区、西岳庙景区、城市文化公园景区、生态广场、玉泉广场等地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86余场次;在岳庙高中、卫峪中心小学、城关小学、岳庙初级中学、新姚小学等中小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80余场次。6、创新性开展“文化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了“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七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认定了“第二批华阴市级非遗工坊”3家,开展了非遗项目宣传展示活动,文化馆非遗展厅建成正式对外开放。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硬件设施相对滞后,制约着业务发展。(2)干部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群众文化辅导人员,不能适应全市群众文化发展的需求。(3)开展的文化活动形式还不够丰富。2、整改措施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要牢固树立文化活动的精品意识,扎实推进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引导和鼓励民间自乐班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走进文化空间,享受健康丰富的阳光文化,努力塑造文化馆对外开放的新形象。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结合中华传统节日,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宣传展示活动;加强各级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强化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传承人传艺带徒制度;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非遗项目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记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提高非遗保护传承的影响力和生存活力。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社会化运营创新发展,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馆总馆及分馆的设施水平,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社会化、多样化。3、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围绕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家训,尊老敬老爱老,乡村振兴等主题,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实施一批、储备一批、扶持一批、打造一批,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形象,讴歌人民新创造,彰显华阴特色、华阴风格、华阴气质的艺术精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