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就业服务处

延安市就业服务处

发布时间: 2024-03-25 16:25
单位名称 延安市就业服务处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就业提供管理和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协调工作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劳务输出、农民工转移就业、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劳司管理等。
住所 延安市新区为民服务中心7号楼
法定代表人 李驿锋
开办资金 30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3万元 42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就业服务处.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延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574人,完成年任务1.5万人的103.8%;失业人员再就业6705人,完成年任务5000人的134%;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482人,完成年任务2000人的124%。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亿元的107%,直接扶持1762人自主创业,带动就业5081人。全市共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各类专场招聘会127场,服务企业1320家,推送就业岗位61809个,达成聘用合同或意向10135人,实现就业3907人。全市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外出务工5.92万人,完成省上下达5.43万人任务的109%,完成市上下达5.51万人任务的107.4%。二、取得的主要成效一是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力度。通过“秦云就业”、“打包办”、“一件事一次办”等服务渠道,以实名制动态就业服务系统为基础,向城乡劳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政策查询、就业登记、用工信息、社保缴费、劳动维权等线上服务,2023年全市个人注册64.1万人,单位(企业)注册2960户。二是做好重点群体技能培训。按照职业技能培训职责分工,组织农村劳动力、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124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7177人次。2023年共组织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0人。三是加强公益岗位日常管理。2023年全市公益性岗位在岗10729人,其中城镇公益性岗位3686人,乡村公益性岗位7043人,已完成全年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在岗人数不少于7000人的目标任务。四是做好乡村振兴就业帮扶。做好乡村振兴常态化督帮工作,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250家,吸纳农村劳动力9640人,其中吸纳脱贫劳动力2980人,落实社区工厂一次性岗位、水电费、租赁费补助和就业帮扶基地一次性就业奖补资金110.35万元。三、存在问题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目前我们岗位信息线上发布渠道主要为市人社局网站、“秦云就业”小程序、“延安就业”微信公众号,就业创业政策和岗位信息发布受众面不大,作用发挥不明显。四、整改措施加强对“秦云就业”小程序、“延安就业”微信公众号的推广运用,提升宣传内容质量,输出更多就业创业“干货”。创新“互联网+就业”,适时探索将求职招聘工作与新媒体(如抖音、快手等)平台相结合,通过线上招聘、直播带岗等新媒体发布方式,扩大就业宣传的受众面。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畅通就业供需对接平台。筹办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指导督促各县(市、区)下沉至乡镇、村组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金秋招聘月等政策宣讲、岗位推介招聘会活动。2.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打造富有延安特色的劳务品牌,到2024年末,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县级劳务品牌。建立“劳务品牌+技能培训+输出就业”链条,扩大劳务品牌影响力与吸引力。3.强化创业担保贷款拉动就业。支持返乡回乡创业,以农业产业为重点,加快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合作,启动与“省农担”“省再担”合作,解决反担保难问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