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凤县> 凤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凤县种子工作站)

凤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凤县种子工作站)

发布时间: 2024-03-25 16:18
单位名称 凤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凤县种子工作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技术,促进农业发展;为种植业发展提供技术开发与质量服务;为合理利用土肥水资源提供技术监测服务;为农村沼气建设服务;绿色食品管理。承担种子管理,良种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的技术推广和质量检测,技术服务、培训。
住所 凤县双石铺镇新建路西段市民中心B座525室
法定代表人 王新海
开办资金 82.5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凤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7.8万元 71.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情况2023年,我单位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扛牢粮食安全责任,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向各镇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春季农田灌溉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当前冬灌抗旱工作通知》等文件,以县政府办的文件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全县粮油生产工作的通知》(凤办函〔2023〕20号),同时县政府与各镇签订了《2023年农业农村目标任务书》,分解下达了我县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2.74万吨产量任务,明确了各镇和局属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逐级夯实了粮食生产责任;深入村组开展田间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充分发挥“吨粮田”、示范田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新品种、增密度提单产、种肥同播、机播机收等各项增产措施落实到田间地块。(二)稳定特色食用菌产业,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以“产前技术培训、产中技术辅导、产后销售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开展食用菌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工作。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建立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促发展。以汇农食用菌合作社、嘉源公司、新凤和公司、大亮公司、欣亚公司为重点和核心,建立黄牛铺、唐藏、留凤关和平木四个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紧跟羊肚菌、灵芝盆景等热点,推广代料食用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带动全县广大菇农对食用菌新技术的认可接受并推广普及。(三)土肥工作全面推进,耕地地力持续向好。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印发春秋两季作物施肥技术指导意见,围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技术推广,指导农户合理施肥,科学施肥,实现化肥使用量负增长;继续定点跟踪监测我县耕地土壤肥力监测,采集耕地土壤样品42个;在桑园嘉陵绿谷开展春玉米肥料利用率效试验1个;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已经采集土壤表层样470个;废旧农膜回收工作连续开展。抓住春播备耕和秋收秋播两个废旧农膜回收重要“窗口期”,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引导农户自觉捡拾、利用废旧地膜,重点对弃置于田间地头、村庄周围、交通沿线、沟渠河道等区域的废旧地膜进行集中清理,今年全年共检查农资门店40余次,给经营业主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余份。举办培训班25场次,培训人数30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四)认真履职,主动作为,种子工作全新开展。积极主动承担省市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其中省级春播玉米核心品种展示示范8个,市级春播玉米品种展示示范8个,承担市级鲜食玉米品种展示示范7个,市级爆裂玉米品种展示示范2个,全部采用人工播种;有针对性开展县本级粮食新品种展示示范。分别为渭玉389,瑞丰168,丰禾218、陕单650等品种,播种密度5200株,采用全程机械(整地、施肥、覆膜、播种)一体化;积极指导全县种子经营户通过网络进行种子备案,完善品种备案资料,完成种子备案工作。全县委托代销备案9份,出具备案单9份。种子生产经营不分装备案256份,出具备案单256份。2023年共出具备案单265份;按照全市工作安排,我县对市场供应的玉米种子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做到全覆盖,检测样品22个均未发现异常;严格按照《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管管理办法》要求,对今年所调玉米、小麦种子来源及供种数量进行全面了解,查看了品种进货发票、种子包装情况,对辖区内3家种子企业分公司经营的玉米和小麦种子进行抽检和留样备查,并对扦取的样品进行室内检验和转基因检测;对我县蔬菜生产重点镇平木和河口的蔬菜经营门店销售的架豆、娃娃菜、西葫芦、黄瓜等种子进行抽检,保证我县的蔬菜种子质量。(五)及时兑现财政惠农补贴资金,保障农户粮食生产积极性。根据省、市统一安排,今年为全县9个镇9827户农户发放一次性种粮补贴279180.32元(面积为34897.54亩,每亩补贴8元)。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24.96823万元,惠及16130户。今年为部分种粮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联合社兑付玉米大豆“一喷多促”补助资金27157.74元,全部通过“一卡通”于5月底、6月底和11月底兑付到农户手中。(六)落实“三管三必须”原则,保障行业生产安全。抓好农村沼气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由中心领导带队,同各镇人员一起深入到辖区内各企业、农户进行督促和检查,全年共下乡60多天入户400余户,张贴安全警示标识警示牌24处,现场纠正不规范设施12处,全部当场整改到位。在新媒体发布安全宣传小视频等15条、喷涂安全标识20余副;开展外来入侵植物调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对全县9个镇的样点进行了踏查,发现外来入侵植物33种。在耕地、园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五类生境中,踏查了旱地7个、水浇地9个、果园5个、其他园地(椒园)1个、城镇公园绿地5个、铁路用地4个、公路用地7个、农村道路4个、河流7个水库1个,坑塘(鱼池)2个。制作外来入侵物种实物标本2份。根据工作要求,对前期普查数据进行自审,委托第三方完成了外来入侵植物上图入库工作。(七)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结合春玉米增密度提单产、作物田间管理、耕地质量保护、高山特色食用菌生产,深入各镇、村委会举办科技培训38次,培训农户0.35万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0.35万份,进行田间地头现场技术指导25次,解答问题24条,开展科技宣传10次,接受各种技术咨询600人次。(八)扎实开展撂荒耕地核实摸底和耕地“非粮化”工作。中心撂荒耕地核实摸底工作顺利完成,自10月份开始,及时组建约340人的工作队伍,完成了省市下发给我县的2716个疑似耕地撂荒图斑的核实摸底工作。经核实,面积15871.91亩,2716个图斑中,实际处于耕种状态、未撂荒的6837.94亩,1492个图斑;具备复耕复种条件、通过整治可恢复用于农业生产的150.73亩,41个图斑;不具备耕种条件、无法复耕复种的8859.59亩,1183个图斑。已完成复耕复种15.6亩,4个图斑,剩余135.13亩,37个图斑计划于2024年5月份前完成复耕复种和举证销号工作;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下发我县耕地“非粮化”图斑1424个,面积3119.61亩。其中拟就地恢复1223.55亩,已就地恢复331.78亩;拟异地划补1896.36亩,已异地划补1896.36亩。由于受耕地总量限制,群众发展产业对耕地。的需求和耕地“非粮化”整改要求矛盾突出,耕地“非粮化”就地恢复难度不断加大。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2023年,全县种植春玉米5.56万亩,马铃薯1.55万亩,豆类0.96万亩。夏粮收获面积0.97万亩,产量2231吨。油菜收获面积0.52万亩,产量885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04万亩,产量2.76万吨。全县生产食用菌880万袋,木耳袋料生产菌袋15万袋,平菇菌袋80万袋,羊肚菌52亩,产量达到8000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全县农膜使用量为145.68吨,回收量128.23吨,回收率88.02%。获得全省种质资源普查先进单位;全市市种子工作系统农作物良种推广先进单位;全市农技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当前工作由于受制自然条件、工作方法、思想局限等因素的制约,仍存在技术推广难,农业种植知识宣传度不高等问题。2、创造性工作开展思路不多,个别工作完成标准不高。(二)改进措施1、加大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技术的推广率和到位率。稳定粮食安全生产。2、加强单位自身管理,狠抓职工教育和管理,充分调动每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全面推进单位工作再上新台阶。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整合部分项目资金,加大扶持补助力度,培育适度规模种植大户,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作物单产,稳定粮食总产;(二)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坚持做到把工作干好,更要宣传好,补齐宣传报道工作短板;(三)继续做好农业技术服务工作。做好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粮食安全生产、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农膜回收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县农民增加新的致富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3月,被陕西省种子工作站评为种质资源普查先进单位;2023年3月,被宝鸡市种子工作站评为全市种子工作系统农作物良种推广先进单位;2023年3月,被宝鸡市农技中心评为全市农技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