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社会经济调查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农村住户、粮油产量、城镇居民收入调查,农林牧渔业综合统计等相关业务 | |
住所 | 汉中市南郑区汉山街道办西大街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袁元 | |
开办资金 | 20.8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南郑区统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2.58万元 | 18.6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汉中市南郑区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抓好农业统计常规工作。一是认真安排统计年报。于2023年2月23日召开了2023年度农村统计业务培训会,总结了2022年度全区农村统计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了2023年农村统计相关工作,培训了镇(村)社会基本情况表及2023年农村定期统计报表,对易错点、难点以及方法措施进行了提示和强调。二是下发了《关于2022年农业统计年报和2023年定期报表目录的通知》,每季度向各镇(街道)下发工作布置、报表要点提示和上报要求。三是监督指导镇(街道)统计人员做好基层统计数据审核,严格实行报表送审制度、查询制度和数据质量评估制度,按时保质完成了各种定期报表任务。(二)大力开展专项调查调研工作。一是认真开展了现代农业园区调查、乡村振兴专项调查、城乡一体化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调查、农民工监测调查、农民工市民化调查、脱贫县农村住户调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调查等工作。二是开展现代设施农业情况专题调研。3月份成立调研组,通过与相关部门开展座谈、实地深入现代设施种植场地查看、与农业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见面交流等方式了解到我区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意见和建议,并针对此次调研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三是开展冬油菜专题调研。主动对接区农业局,确定了新集镇铁炉村、高台镇立峰村和阳春镇陈村,以实地查看、座谈交流、填写调查表等方式进行冬油菜生产情况专项调研,并撰写了情况报告。四是开展主要畜禽监测样本轮换工作。成立了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样本轮换工作领导小组,4月11日召开了主要畜禽监测调查样本轮换工作暨业务培训会,建立了工作联席机制,做好业务解答和技术指导,规范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三)加强农村统计基层基础质量核查。按照统计造假屡禁难绝专项治理行动安排,成立农村统计工作核查小组,下发《汉中市南郑区统计局关于开展农村统计工作核查的通知》,对全区22个镇(街道)农村统计工作核查进行部署,深入镇(街道)、村(社区)进行核查抽查,对重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3年,单位各项工作扎实开展,圆满完成了省、市、区安排部署的各项农村统计工作任务,为推动全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服务。(一)社会效益。一是为社会各界做好农业方面统计咨询,提供了好农村、农业方面统计数据和统计服务;二是通过住户收支调查,进一步掌握了全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收支情况,为下一步区委、区政府制定居民增收、就业政策提供依据。(二)经济效益。通过为业务主管部门做好统计预警,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和统计分析,2023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78.93亿元,增长4.0%,呈现了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基层统计人员不稳定,队伍建设较为薄弱。2023年全区有三分之一统计员更换,二分之一以上的分管领导更换,基层人员业务不熟、工作不衔接,给基层队伍的建设上造成很大的困难;全区22个镇(街道),只有1个镇(阳春镇,今年新设立)单独设立了统计站,其余21个均设在经发办,26个统计员中有6个专职统计员(也承担了镇上的其他工作),还有20个为兼职。镇办统计员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分散到镇上安排的其他工作中去,导致统计工作的安排和落实不力,很多统计相关问题不能改善和解决,镇(街道)统计工作的开展上出现诸多问题,效率和质量上大打折扣。2.统计基础有待进一步筑牢。一是基层对各项统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在当前基层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等各项工作任务压力下,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二是数据质量有待提升。部分镇(街道)统计员和村统计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心不强,统计调查指标含义不清、数据审核错误,基础资料不完善,工作开展应付,导致数据质量不高。(二)改进措施1.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升履职能力。一是立足岗位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认真研学统计制度、调查方案,吃透指标含义,针对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分析探索解决方法,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工作水平。三是关注“三农”政策信息,了解区域农情走势,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做好统计服务,增强统计的观察力、判断力。加强统计法治,不断夯实法治意识。一是通过普法宣传活动和学习统计违法典型案例,使统计人员了解统计法律法规,明晰统计违法责任追究。二是加强对基层报表的审核评估和对统计数据的管理,坚决杜绝统计数据的弄虚作假行为。三是强调严格执法,坚持以提升数据质量为中心,加大对瞒报、虚报等统计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积极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环境。加强业务培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对镇办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集中开展业务培训和专题培训会,进一步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2.加强部门沟通,不断提升调研质效。一是加强与农、林、气象、国土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掌握相关产业扶持政策,农业生产信息、市场的变化和农业经济发展动态等,做好相关工作的配合和信息共享。坚持召开季度涉农部门联席会议,研判经济形势。二是加大调研力度。关注重点行业,每个月组织专业干部,深入到田间地头和种植养殖企业,询问农作物生产和畜牧养殖情况,及时发现农业市场信息、发展趋势和问题难点。三是及时收集我区农业生产、农业发展中有特色、有亮点的信息、按时上报农业统计相关数据说明、增减因素,撰写农业信息分析。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夯实基层基础,规范统计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统计报表制度,加强对镇(街道)办统计工作检查督导,加强对基层统计台账建立的指导和检查,确保工作流程规范、工作结果过硬,着力提高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严格落实数据评估制度,强化数据质量控制,杜绝统计造假,确保数据有来源、质量有保障、结果真实可靠。(二)加强业务指导,提升专业技能。一是加大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和次数,不断提高镇、村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二是坚持深入基层访民情,掌握第一手农业统计数据,加大对农业数据的分析解读力度,提高统计的专业技能。(三)严格考核机制,强化责任担当。严格落实镇办统计工作考核制度,守牢数据质量生命线的红线和底线,提高基层对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能力和依法统计的法治意识,为维护政府统计公信力奠定坚实基础。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