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华阴市> 华阴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华阴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5 15:18
单位名称 华阴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负责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综合统计工作,分析、预测运行态势;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住所 华阴市东岳路22号
法定代表人 强国良
开办资金 98.5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华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52万元 15.3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一)加大政策宣传。为了抓好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精准推送各类涉企政策,我们对近两年中省市涉企文件政策进行搜集汇总,编撰了《近年中省市涉企政策汇编》,共向企业发放500余册,努力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二)开展调研活动。为全面掌握我市辖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先后深入博华制药、锦前程药业、正元秦电、久泰合嘉、北新建材以及华山创业创新园等30多家企业,全年开展精准对接上门服务80余次,宣传和解读技术改造项目、中小制造企业研发投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入库等政策,广泛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发展过程的需求,存在的实际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三)项目申报工作。为推动我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按照省、市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申报工作要求,为华鑫特钢、育德坊、久泰合嘉等6家企业争取2023年陕西省中小企业技改专项奖励资金项目374余万元;为华山创业创新产业园争取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公共设施类项目专项奖补资金60万元;为博华制药争取研发经费投入奖补项目专项奖补资金5万元;为锦前程药业、博华制药2户企业争取第八批企业技术中心专项奖补资金共计20万元。(四)企业梯度培育。为进一步加强我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按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价认定工作要求,通过入企摸排,筛选13户企业纳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深入博华制药、西岳制药、锦前程药业、可林乐环保等企业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解读培训会,2023年分2批次组织西岳制药、正元秦电、锦前程药业、可林乐环保4户企业申报认定陕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并已被上级批准认定。同时,组织符合申报要求的西岳制药申报认定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五)开展指导服务。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博华制药、西岳制药参加省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培训会,并推荐西岳制药、锦前程药业、博华制药3户企业申报陕西省第十九批企业技术中心;组织锦前程药业、西岳制药等企业参加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培训会,并指导企业做好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培育工作;为加快培育我市制造业优质企业,推荐锦前程药业、博华制药2家企业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入库工作,已经省级审定入库;为加强我市企业创新驱动能力,加快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推荐西岳制药、博华制药2户企业申报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已经省级认定通过;为大唐秦电、锦前程药业、博华制药3家申报华阴市工人先锋号,并获得荣誉称号;为华渭塞纳农业申报华阴市专家工作站。(六)开展融资服务。一是为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帮助民营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与邮储银行合作开展的“华山贷”融资担保业务,为3户企业共发放贷款120万元。二是协调邮储银行通过信用e贷、房地产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为17户企业协调贷款4591.3万元。三是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助推金融服务工业重点领域的质量和效率,深入西岳制药、华山双创园等企业进行企业融资需求调研,根据企业实际,推荐西岳制药申报陕西省“工信贷”白名单企业。(七)加快双创基地建设。一是为加快产业园发展步伐,提升企业入驻率,指导企业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招商引资,今年引进7户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5家,科技型企业13家,业务涵盖生物科技、电子科技、精密制造、电子商务、新型材料等行业。二是为加快我市双创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平台载体和示范带动作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组织华山创业创新产业园申请陕西省和渭南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复审工作,现均已被复审批复。三是为优化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组织华山创业创新产业园申报陕西省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八)推动“陕企通”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重要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着力破解“企业办事难”,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我市成立了华阴市推进“陕企通”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广“陕企通”平台,截止12月29日,根据渭南反馈,我市推广注册数量4964户,注册率33.69%,在11个县(市区)注册用户数量排名第五,注册率排名第一。受理咨询类事项1条、诉求类事项6条,涉及文旅、人社、住建等6部门,受理率100%、办结率100%。(九)清欠工作。一是按照省市清欠工作要求,2023年华阴市共有10笔无分歧账款共计1296.47万元,截至目前,已偿还9笔无分歧账款共计781.23万元,我市2023年拖欠企业账款任务已全面完成。二是按照陕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入开展影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问题“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了华阴市《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了华阴市拖欠企业账款专项整治行动工作专班。二、社会效益情况截止2023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累计14443户,其中中小企业3856户,个体工商户10280户。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数量同比增长11.25%,其中企业增长7.56%,个体工商户增长11.62%。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2023年度我中心在服务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工作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企业的需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还不强,在业务衔接上还不够紧密,工作开展还不够细致,深入企业的广度、深度还不够。(二)整改措施1、要加强创新意识,以发散性思维针对企业差异性开展“一企一策”服务。2、要加强业务学习,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涉企政策等及时对接企业,实时进行宣传解读,确保政策落实落细。3、要加大企业培育力度,定期入企走访,深入细致了解企业所需所求,及时协调对接相关部门解决问题,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四、下一步工作(一)强化政策落实,激发创业活力。一是积极推动中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持续进行创新宣传、精准辅导,确保民营企业熟练掌握、用足用好相关优惠政策。年度计划入企宣传200户/次。二是充分借鉴兄弟县市经验,立足实际,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优惠政策,努力营造尊重创业,支持创业,尊重民营企业家,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提质增量。(二)紧扣“三个抓手”,提升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以“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为抓手,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企业,通过实地调研、企业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发现企业问题,更好地掌握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诉求,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能力,推动全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三)抓好企业培育,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省市技术中心梯度培育库、民营经济转型示范企业库,力争2024年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户、省市技术中心1-2户,在资金、用地、人才、政策等方面适当倾斜,并加大入企帮扶力度,为入库企业提供创新支持,融资支持、品牌宣传推广等专项服务,助其壮大成长。(四)创新融资服务,缓解融资难题。一是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融资对接活动,畅通投融资信息渠道,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二是加大“华山贷”贷款担保业务工作力度,缩短业务办理流程,扩大宣传覆盖面,向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倾斜,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加快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五)加强“双创”建设,扩大企业总量。一是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创业创新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各类社会机构创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企业孵化器等培育平台,为创业创新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年度计划再培育1家中小企业发展集聚地。二是帮助华山创业创新基地进一步完善服务职能,为入园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营运咨询与商务推广、投融资等各项服务,在园区内形成技术、资金、人才、创意的集聚和交流。(六)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企业知名度。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展览会,组织筛选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名优特产品展览会等综合性、高端展会,寻找合作机会、拓展销售渠道、提升我市企业知名度、扩大销售额。(七)抓好企业家培养,提升整体水平。积极组织重点培育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省、市组织的高端人才培训,高端讲堂论坛,借助省市培训平台,努力提升中小企业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帮助企业家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强化能力,努力提高企业家的总体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熟悉市场、精通管理的现代化企业家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