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太白县林业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保护辖区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发展。林业方针政策宣传,林业法规条例执行,林业生产和林业社会化技术服务的组织和指导,林业站建设、人员培训、集体林区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资源保护、林区护林员管理、林木良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应用。 | |
住所 | 太白县咀头镇北大街61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权军刚 | |
开办资金 | 51.0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太白县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04万元 | 61.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根据《条例》有关规定,于2023年4月20日,单位开办资金由235.63万元变更为51.04万元。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我单位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按照单位章程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了各项业务工作任务。现将开展业务活动情况报告如下: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业务活动情况。(一)科技推广成果丰硕。1.在鹦鸽镇新建2个科技示范点,示范面积170亩,邀请2名杨职院果树专家驻村指导核桃园管理、核桃树整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培养核桃管理技术能手1人,完成示范推广面积0.35万亩。2.以“科技之春”、“科技宣传周”等活动为载体,结合“521”科技示范工程,组织专技人员上街头、下村组,现场为群众答疑解惑,宣传推广核桃低产园改造、五味子丰产栽培、金银花栽培、蓝莓建园和花椒管理等实用技术,共开展培训8次,培训林农200人;印发太白县特色林果丰产栽培、果树整形修剪、冻害预防、病虫害防治及农药安全使用等科普宣传彩页10000余份。3.争取中央资金40万元,实施高龙林业站标准化建设,截止目前,标准化站建设实施方案已通过省市审批,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二)种苗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1.采取集中宣传、现场指导、悬挂横幅等方式,持续推进《种子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陕西省“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等涉林法律法规宣传普及,举办知识产权集中宣传3场,开展专题培训2场80余人,制作横幅8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营造依法治种、依法用种的良好氛围。2.深入苗木市场、苗木生产经营单位及绿化现场,指导其开展自查自检,落实苗木标签、检疫、档案管理等制度,推动企业依法申办许可证并建立相关制度,提升苗木企业依法依规生产经营,知法依法从业的能力。3.紧盯春节、春季造林重要节点,组织执法人员,深入集贸市场、苗圃地和造林地,重点对未经品种权人许可、生产或销售林业授权品种繁殖材料以及无证、无签、无档案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对8个办证苗圃,4家集贸市场,2个造林绿化现地开展执法检查,促进我县苗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三)重点项目、资源调查工作进展顺利。1.完成1000亩核桃低产园改造提升项目初步作业设计并通过了市林业局审批。2.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完成了7条种质资源和5条红豆杉种质资源样线调查,录入上传植物调查数据61科112属133种植物,调查线路76公里,采集制作植物标本1500余份,收集红豆杉种子123份。3.完成了《2023年太白县鹦鸽镇高码头村核桃低产园改造提升项目初步作业设计》、《2023年太白县鹦鸽镇高码头村核桃低产园改造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太白县鹦鸽镇梁家山村三组火烧迹地鉴定意见书》和《太白县鹦鸽镇梁家山村三组火灾生态环境鉴定评估报告》,为我县林业工程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和森林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四)抓好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为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年初根据各镇、林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下发了《关于下达2023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任务通知》,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全县共布设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79个,累计监测面积955.49万亩,达到了林区监测全覆盖的要求,同时,我站不断调整优化监测调查方法,定期研判发生趋势,为精准防控、科学防治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控力度,严防疫情入侵。坚持每月对松材线虫病重点监控区和38个固定监测点开展巡查、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动态。按照“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的要求,完成了春、秋两季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任务,共调查松林面积48.7万亩,发现因虫害、病害及人为致死松树1249株,并及时对死亡树木进行了清理。采用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对521亩高危松林进行了重点预防,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和松材线虫病疫情传播概率。全面开展排查,做好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按照早发现、早处置的思路,我站定期组织人员对调入我县的绿化树木和美国白蛾喜食树木开展排查,以造林绿化工程调运苗木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检疫检查和复检工作,坚决杜绝疫情传入和扩散。全年共排查树木24种,3.45万株,复检苗木63.7万株。扎实开展防治,遏制常发性林业病虫害扩散蔓延。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研判,我站及时组织力量,对常发性病虫害进行重点防控。6月份在王家堎镇采用无人机喷药防治中华松针蚧730亩;8月份在王家堎镇释放花绒寄甲5000头防治松褐天牛100亩;10月份在咀头镇采用树干注药防治华山松大小蠹280亩;11月份在王家堎镇采用树干注药防治松褐天牛421亩。同时,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原则,指导林农防治板栗溃疡病、核桃举肢蛾、核桃云班天牛、山茱萸蛀果蛾、花椒窄吉丁等经济林病虫9800亩。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1.全面开展涉木企业检疫登记。对县内7家苗木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疫登记;对全县8家造林绿化单位、11家重点工程调运、使用苗木、涉木制品进行重点监管。2.规范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程序,严格执行“检疫要求”制度。全年产地检疫苗木871.4亩。检疫木材101.3立方米,苗木7826株,扫把竹120吨。复检苗木63.7万株,木材337.76立方米。3.开展了林业植物检疫执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共组织行动37次,出动执法检查车辆37台次,执法人员146人次,检查涉木(苗)单位26家,查验《植物检疫证书》73份,签订和发放《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承诺书》《林业植物检疫监管告知书》26份,查处违法调运木材及其制品案件1起,销毁涉案木材10立方米。(九)开展全县外来入侵病虫害和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按照《陕西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规程》要求及县林业局安排,对全县外来入侵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共踏查样线6条,踏查长度14.04千米,发现松瘤锈病1种病害,采集标本3份。按照《陕西省草原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要求,完成第一阶段调查,调查路线5条132.94千米,调查草班41个,281亩,踏查覆盖面积7054亩,发现草原有害生物2种(荒地剑角蝗和大蓟),开展调查3个样地,样地面积为6.45亩。制作草原有害生物标本2份,收集普查工作照片和草原有害生物普查照片54张。(十)强化能力建设,加大森防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控意识。1.充分利用春季普法、科技宣传月、防灾减灾日等宣传活动,组织人员上街头、下镇村,发放《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陕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条例》等宣传资料5000余份,全面提升公众群防群控意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2.利用短信、微信平台,向群众发送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信息16.6万条,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检疫意识和责任意识。3.安排森防技术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人员6人;在各林业分站、林场开展森防业务培训8场次,参加人员24人次,不断提高森防人员业务技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实施科技推广、种苗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工作,对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成效显著。被宝鸡市林业工作站授予“2023年宝鸡市林木种苗资源管理先进集体”。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资源保护管理有待加强。我县森林资源管理面积较大,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不到位,群防群控大局面尚未形成,自发防治意识没有良好树立,加之防治办法和水平不高,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效果不佳。2.科技支撑能力还不够强。林业科技队伍老龄化严重,技术更新滞后,推广力度不足,工作效率难以提高,科技创新更是流于形式。(二)改进措施。1.加强森林资源管理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森林资源意识,改进林木病虫害防治方法,维护资源管理安全。2.认真开展林业科技人员岗位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优化技术队伍素质和结构,加大林业技术推广力度,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四、2024年工作计划。(一)搞好林业科技推广转化,大力开展林农培训,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和引导林特产业健康发展。(二)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落实“四率”指标,加大核桃等林病虫害防治力度,严格检疫执法,保障森林资源安全。(三)进一步落实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制度,规范林木种子市场和苗圃的经营活动,做好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确保林业用种安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被宝鸡市林业工作站授予“2023年宝鸡市林木种苗资源管理先进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