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第三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榆阳区南大街34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艳 | |
开办资金 | 1356.5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榆阳区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18.19万元 | 1304.2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第三小学.公益 | 从业人数 10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转瞬间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回顾2023年,我们在德育教育、队伍建设、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教育研科、教学发展、文化创新、安全文卫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学校在教学质量和文化品位、社会声誉、综合实力等诸方面得到创新式的提升,现将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一、德育工作精细化。1.认真落实“1155”德育工作,开展好主题月教育活动和自觉中队创建活动。各部门要精心策划、统筹安排,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契机,广泛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和比赛,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充分发展创造机会,搭建锻炼和展示自我才艺的平台,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2.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德育课程、学科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加强以活动育人课程为主的德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3.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和根本要求,紧扣德育大纲,开发编写了《蒙以养正》校本教材,同时我们也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选编了《中华经典诵读》课程,这些课程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内涵,作为我校的必修德育课程。4.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等进行训练和教育。5.本学期,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加强与完善。6.日行一善落地生根。学校专门设立了日行一善信箱,有专人负责,一天一统计、一周一总结、利用升旗仪式对善举者进行表彰奖励,对于表现突出者和全体师生分享自己的行善故事,从而影响带动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榜样,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事事行善、处处行善,推动我校“日行一善”活动扎实深入开展。通过“日行一善”活动,我校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学校校风、班风、学风逐渐浓厚,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营造了“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良好氛围。7.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建立活动育人课程体系。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发了四大体系的活动育人课程:励志修身课程——经典诵读;活动体验课程——传统节日;实践探究课程——研学活动;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8.进一步落实“双减”工作,夯实“阳光体育大课间”,丰富学生在校生活;进一步做好近视防控工作,不断增强学生爱眼、护眼保健意识。9.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校园欺凌、心理健康、师生交往、文明礼仪等方面继续加强教育,通过主题系列活动的方式,提高宣传力度,加大对校园欺凌的检查和打击,维护学生身心安全。开展有关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提高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二、队伍建设优质化本学期,我校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教师培训主渠道,教研教改展示为教学研究平台,学科骨干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教师梯级团队建设工程载体,大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途径,积极实践新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围绕一个中心、找准两个切入点、实施三项工程:名师工程、蓝青工程、梯级教师团队建设工、依托九个载体:专家引领、专题培训、教育科研、校际互动、读书活动、论坛沙龙、竞赛活动、网络平台、成果展示。1.教师培训①在学期初举行了“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会议,布置好每学期的工作任务,坚持做好记录手册,督促年轻教师及时完成任务。②以课堂为培养青年教师的主要阵地,结对教师师傅上引领课,徒弟上了解课、17周每位徒弟在教师的引导下上了汇报课,课后及时评课议课,提升课堂教学技能。③加强新教师德师风教育和基本功训练,召开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会,为新教师角色转换助力;青年教师座谈会,为新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2.组织课堂教学研讨和作业设计的培训、研讨①课堂教学研讨教科室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年轻教师的培养,认真落实“青蓝工程”。通过“四课四活动”,四课:新教师亮相课、能手示范课(师傅示范课、徒弟汇报课)、课改实验课(语文主题、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大赛(新媒体新技术大赛、能手大赛)。四活动:教材分析会(教研组长大讲堂、班主任大讲堂、德育大讲堂、法治大讲堂)、教研组特色展示观摩(教研组活动)、网上晒课活动、集体备课,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素养。②借助网络学习,提升教师素养为了提升教师的素养,我们借助网络平台,听教育专家大咖的讲座、示范课,努力提升教师素养。3.教学研究①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了将我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各教研组人人上了高效课堂研讨课,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落到实处。②持续推进语文主题学习我校是全区首批实验校之一,加入语文主题学习的实验。自从我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地投入到这项工作当中。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教科室安排了语文主题学习示范课、交流课,使实验教师实现了从上学期的1+1教学模式到本学期的1+n教学模式的转变。实验教师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困惑,教导处、教科室组织实验教师召开了“语文主题学习推进会”,通过交流经验,讨论困惑,使实验教师取长补短,互相促进。4.教学科研加强教科研工作。本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的理念,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做好校级小课题和市、区级课题的的结题工作。加强学校各级各类课题和项目的跟踪管理,做好各个课题和项目的申报、开题、研究、结题等的提醒、指导工作。常规管理精细化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夯实检查,及时指导。本学期加强了教研组对本组教案、作业检查的力度,除了单周检查教案,双周检查作业外,教导处分别在第一周、第十周、第十八周组织了三次大型的作业教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为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一校一品发展战略。结合学校实际,以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培育为抓手,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把社团建设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德育教育和特色转型发展等有机整合,学校建立《榆林市第三小学社团建设管理考核制度》。对学校社团建设的总体目标、社团组建与审批、社团成员、社团指导老师、社团的考核,社团指导老师岗位职责、社团成员守则等都有具体要求,明确职责,严格按制度规范操作。在全体社团辅导老师的努力下,我校社团工作有序开展,亮点纷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2月29日下午,学校成立了2个考核小组并在每个班选取3名优秀家长对所有社团从方案、教案、活动效果等8个方面进行考核,共评出优秀社团2个,较好地完成了本学期社团的各项工作任务。3.全面组织好三至六年级期末的质量测评,并及时召开了组内分析交流会,总结经验,弥补不足。4.加强学籍管理,认真做好控辍工作,实现零辍学。严管电子新学籍,做到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管理更加规范化。5.注重对各种活动过程资料的收集,形成完善的档案资料。四、创建工作,深入化。学校创建工作是以党建、工建、网建、创文、精准扶贫和共同体建设工作为核心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校各部门的创建工作有了成效,完成了年度创建工作任务,得到上级各部门的一致好评。1.党建工作抓得实。2.工会建设抓得稳。3.家校网络建设抓得准。4.创文工作抓得狠。5.共同体建设抓得精。6.乡村振兴工作资料整理规范,政策宣传到位,帮扶结队扎实。五、存在问题及2024年的打算这个学期,学校各项工作在各部门的努力下,在全体师生的参与下,可以说能画上一个较为圆满的句号。但是,反观学期工作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提质增效中存在着一些短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课堂组织驾驭能力薄弱,存在着解析教材、构建平台能力的欠缺,使得课堂教学成效不显著,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态度不端正,庸懒散的问题,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存在这种现象,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学校将把它作为2024年实施的突破口来抓,以此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会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为三小谱写教育新篇章! 榆林市第三小学2024年3月10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