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动物防疫、动物疫病的监测、分析、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和动物诊疗人员的管理工作。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事业大楼14楼 | |
法定代表人 | 高启武 | |
开办资金 | 105.4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畜牧兽医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41.72万元 | 133.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我单位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今年我区的春秋两季集中动物免疫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区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紧紧抓住以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的源头防控工作为重点,采取多项防控措施,全力保障全区公共卫生安全和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工作基本开展情况一是积极筹备,保障动物防疫物资满足供应。给村防疫员及时补充了必要的注射器、针头、少量防护用品,填补了村级防疫员工具短缺的空白,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补充防疫物资库、实验室检测试剂,解决动物防疫、免疫注射死亡、扑杀病畜、无害化处理所必需的经费,确保了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4月1日,我中心组织全区224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和7个区域畜牧兽医站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动物防疫实践技能培训会,分别以免疫技术、《动物防疫法》、流行病学调查、疫病诊断、处置和扑灭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培训。实践操作手把手演示,村级防疫员现场实践体验。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责任意识与技术水平,为防疫免疫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月16日,我中心举办全区动物样品采集、保存、送检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力量40人,有效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夯实了动物疫病综合防控基础,整体提高了动物防疫技术人员实践技能水平;三是强化疫苗管理的冷链体系建设,确保免疫质量及效果。春秋季集中免疫开始前,我中心及时将疫苗以专用冷链车配送至7个区域兽医站疫苗冷柜内。要求区域兽医站在疫苗使用、保存上做到分类保管、专人保管、建账保管、出入库台账清楚。使用过程中,做到疫苗冷藏箱运输、保管并加装冰袋,最大限度地保障疫苗质量,有效提高免疫效果。秋季防疫开始前,又为23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全部重新配备了价值96万元的储存冰箱、小冷藏箱、防疫用具,防护用品等,为7个区域站配置了14台疫苗贮藏冷柜。保证了全区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有序开展;四是注重免疫信息传输,建立健全免疫档案。在免疫过程中,及时规范养殖户免疫信息,规范小牧丁、智慧动检APP的应用传输,溯源耳标的配送发放。规模养殖场落实网格员和驻场观察员制度,建立免疫档案。防疫结束后,及时报送免疫反馈单;五是强化人畜共患病检测,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6月8日,对横山区殿市镇麻渠村的布病暴发点的59户养羊户3732只羊进行采血化验。经虎红平板初筛,cELISA复检确认,检出阳性176只。6月13日至17日,对所有养羊户和涉及阳性布病人入户调查,摸清布病流行状况,有目的制定防控措施。7月6日至7月7日,将176只布病阳性羊扑杀处理,对扑杀场地和59户养羊户的场地全面无害化处理。秋防开始,所有人员借“送技术到乡村,深入调查研究”之机。对250个养羊场宣传了布病的危害,发放布病干预包250个,有效防控布病,深入人心,起到了宣传效应。对全区奶牛和一些重点养羊场、种羊布病净化场采集血清予以排除布病病畜,起到了控制布病流行的作用。对2018年发生过羊炭疽病的雷龙湾镇郝界村团窝梁组周边5公里范围内16个自然村连续进行炭疽疫苗免疫,直至去年,再未出现炭疽疫情。经专家研究,以后将转入密切检测与关注阶段,不再开展疫苗免疫,随时关注炭疽发生的可能。8月20日,对存在狂犬病风险的崇德路和怀仁路办事处,紧急免疫注射狂犬病疫苗250头份,扑杀流浪野狗17条,有效控制了狂犬病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六是积极组织流行病学调查,随时关注动物疫情发生发展。我中心疫病流调组以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与横山羊产业密切相关的羊魏氏梭菌病、羊痘、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羊病为主要流调疫情,了解掌握其发展规律,科学评估发生风险,提升疫病预警预报能力。组织开展巡查180余次,专门流行病学调查7项,调查范围覆盖全区19个镇(办事处),调查养殖户达500余户,25421头次。起到了摸清底子、制定策略,重点防范的目的。对布病、炭疽和结核病等人畜共患病,重点关注,重点流调。对250个养羊场、养羊小区跟踪流调,专项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为养羊户的服务水平,起到大面积控制布病流行的目的;七是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落地,抵御疫病风险大有保障。自非洲猪瘟传入我省后,为了防止传入我区,我中心严格按照上级部门部署,对全区存栏5头以上的养猪户,进行全面落实综合防控措施,从网格化责任到饲养情况再到生物安全措施的执行、引种、售卖情况予以重点排查,所有村组巡查员、驻场观察员,成为加强联防联控,逐级压实责任的主体。建立非洲猪瘟防控微信群,实施非洲猪瘟周报制度,排查各乡镇是否有生猪不明原因死亡,或者发生非洲猪瘟疑似疫情,将真实情况由各兽医区域站负责人签字盖章并拍照上传至微信群,再由我中心统一汇总上报,从2023年1月1日至今共排查养殖场8100场次,排查生猪817422头次。与此同时我中心积极组织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工作,向各村生猪养殖户发放宣传单、明白卡,宣传非洲猪瘟防控的相关措施,提高养殖户对非洲猪瘟的识别、鉴别、诊断和防控能力,春秋防疫期间共发放非洲猪瘟宣传画500余张,非洲猪瘟知识手册400余本,发放消毒药品2吨。定期派出专家和检查组进行下乡走访进户的方式排查可疑猪场以及生物安全措施执行情况,至目前已出动69次。切实做到了排查不漏村、不漏户、不漏畜,截止目前,我区暂未发现非洲猪瘟的可疑情况。二、取得主要效益2023年全区春秋两季共完成羊的口蹄疫苗免疫262.7万只次,免疫密度达98.47%;完成羊的小反刍苗免疫109.1万只次,免疫密度为99.02%;完成布病疫苗免疫137.29万只,密度达99.34%;完成牛的口蹄疫苗免疫2.74万头次,免疫率达到99.26%,其中奶牛A型口蹄疫苗免疫651头次,免疫密度达99.21%。完成猪口蹄疫疫苗免疫9.57万头次,免疫密度为98.81%;免猪瘟疫苗6.44万头次,免疫率达68.22%。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98.99万羽次,免疫密度为99.63%;达到了应免尽免,基本达到总体要求标准,对我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春秋季,在集中免疫结束后,我中心及区域畜牧兽医站都对免疫后的羊牛猪鸡进行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水平,共采集了9373份羊血清,315份猪血清,308份牛血清,544份鸡血清,经检测,羊口蹄疫抗体水平在85.61%,小反刍兽疫抗体水平82.68%,高致病性禽流感抗体达82.22%,其他免疫病种抗体基本达到了预期要求,起到了抵抗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作用。三、存在问题1、主观上防疫员队伍技能水平较差,动物集中免疫后,抗体水平还不是很高,有的免疫病种还不达标。客观上由于疫苗本身的质量和使用、运输环节还存在问题,导致免疫质量不高,有些病种的抗体水平还不合格。2、智慧动检、羊子溯源、小牧丁等软件应用繁杂,村级防疫员培训还不够,导致出现数据不合逻辑,填写不规范。免疫后佩戴的耳标时间久,磨损的认不清二维码,扫描免疫信息困难,严重影响了后续延伸工作。3、干部谈心谈话少,听取具体意见建议不够,了解掌握干部思想动态不够,在引发深入思考、促进解决问题、推动动物防疫创新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四、整改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区域兽医站工作人员及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确保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升使用疫苗的技术及上报数据的准确性;二是积极主动与干部谈心谈话,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三是深入基层一线,积极探索动物防疫创新内容。五、下年工作计划1、继续加大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扩大布病检疫检测面,所有种羊饲养场全部落实布病净化检验。进一步增强群众防疫意识,提高物资保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不发生,布病发生率降低到最低,其他人畜共患病稳定控制。2、认真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羊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的强制免疫工作,保持全年的动物抗体水平整体达到70%以上。3、着力提升免疫工作规范化管理,加强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确保疫苗密度稳定、抗体水平提高。4、加大规模养殖场先打后补政策的落实,实现零突破。5、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狠抓主要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加强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不断推进我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