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档案馆

宜君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4-03-25 09:48
单位名称 宜君县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组织的档案工作
住所 宜君县万寿路
法定代表人 田辉
开办资金 16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中共宜君县县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69.91万元 454.5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档案馆.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馆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如下:一、2023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正确把握省委、市委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管档案工作的意见》精神实质,把党管档案工作的要求具体地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确保党管档案工作的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确保全县档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加快推进全县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召开了中共宜君县委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建立了宜君县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机制。切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筑牢政治思想根基。2.加强档案法治宣传,档案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始终把做好档案法的宣传贯彻做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积极开展了以新修订《档案法》为主要内容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以“八五”普法为契机,将各级领导干部作为普法的重点,以“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制定活动方案,采取图片展览、微信公众号、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加大档案执法力度,深入乡镇、部门以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为契机,着力检查立档单位档案管理情况;以《档案法》为抓手,强化立档单位档案保护意识;以《机关档案工作手册》为桥梁,指导立档单位科学规范整理保存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共收集档案执法检查工作情况登记表40余份。3.加强档案收集整理。完成中国共产党宜君县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人代会、政协会、县纪委三次全会资料和照片收集工作。共接收县卫健局、县工商联、县人大办、县住建局、县民政局等15个单位的档案599卷、2331盒、34453件。4.强化档案利用服务。今年对档案查阅室进行了提升改造,粉刷墙体,安装柜台,设立查档休息区,购置档案柜8个,档案安全保管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高效服务,精细管理,建立档案利用查阅登记册,全年共接待查阅档案200余人次,提供利用档案400余件,为群众、退休人员、司法部门取证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效凭证和依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5.加强档案库房日常管理维护。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严格落实“十防”要求,按照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每天进行两次查看库房温湿度,调节好库房温湿度,并对库房温湿度做好调控和登记工作;对库房进行坚持每周一小扫每半月一大扫,库房内做到常年卫生整洁,档案排列有序;经常检查库房照明、消防设施、监控设备等,确保馆藏实体档案安全。实时维护好档案管理软件的安全运转和数据库备份工作,今年5月份与烟台市档案馆完成首次异地备份,确保档案数据安全。6.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完成馆藏扶贫档案数字化加工(四期)工作。共完成(51个全宗单位)档案全文扫描971477页,其中A3:15255页、A4:940967页;档案目录著录79259条;档案修裱抢救4500页。7.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试点工作初有成效。档案服务乡村振兴试点工作开展以来,通过赴外地学习、实地调研查看,对村级档案室保管状况及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开发利用、编研等工作进行研判,制定实施方案,完成了五里镇西村综合服务中心石堡村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省级试点工作。石堡村档案服务基层治理经典案例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区县入选国家档案局出版《档案工作服务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案例及文件汇编》。稳步推进档案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工作,指导五里镇榆舍村、哭泉镇淌泥河村重新整修了档案室,完成各门类档案的整理,完善和制定了档案管理、移交接收、查阅利用、工作人员职责等制度,编写了大事记、组织沿革、全宗介绍等,充分发挥档案资料资政参考作用。档案服务乡村振兴试点村于今年4月份进行全市观摩验收。8.加强馆库安全建设,已完成综合办公大楼建筑能效提升工作、监控设施完善、火灾报警系统维修及气体灭火系统检测等工作。9.优化人员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为了进一步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完善健全工作及办事程序,充分发挥和调动全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办事效率,年初对干部岗位职责进行重新分工,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制定培训计划。全年开展局(馆)业务培训5次。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不断推动红色档案的开发利用,用党的光辉历史启迪人民和教育后代,增强了传承红色基因、文化自信的效果,营造全员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热潮,传承了宜君红色文化。2、广泛搜集,着力抓好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加大馆藏档案数量,丰富档案内容。3、优化服务,持续做好档案利用建设,极大的推动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为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史志编纂工作提供了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加快推进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提高群众查档效率。4、完善了安保设施,从设施及制度保障上确保档案资源安全。5、不断推进全县档案工作走向规范化,提升我县档案馆工作规范化建设和业务水平,促进全县档案事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时代档案管理理念和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但大部分人员为近年新招录公务员及其他部门新调入人员,档案业务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数字档案室建设所需设施设备、技术、资金、人才短缺。四、改进措施一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二是多方争取资金、技术支持,配备“十防”档案室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确保档案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安全保管、有效利用和依法移交。五、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一是切实把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保管好、利用好,完善我县革命历史档案资料检索体系。二是认真做好“三月份”归档月活动安排,深入机关、乡镇开展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确保归档月活动扎实有效。重点做好主题教育活动档案的指导整理检查工作。三是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丰富馆藏,优化结构。以日常检查、年检为抓手,确保文件材料收集归档时“应收尽收”“应归尽归”,档案移交接收时“应交尽交、应接尽接”。四是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部分版块提升改造。五是做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档案服务工作。六是组织开展“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丰富宣传方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统筹做好档案宣传。七是组织开展1次档案行政执法检查活动,检查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陕西省档案条例》的落实情况,确保全县档案安全完整。八是积极创新,全力推动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全面开展。九是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及市局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