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提供服务。承担全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救助家庭核对信息档案建立健全;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全市救助家庭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管理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开祥 | |
开办资金 | 10.5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06万元 | 16.26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月,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全面提高保障标准。在全省率先将城市低保标准从630元/人月提高至665元/人月,增幅5.5%;农村低保标准从4830元/人年提高至5370元/人年,增幅11.18%。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同步提高,照料护理标准按照新的最低工资标准的25%、15%、10%同步提高。(二)提高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质量。积极探索“418”特困供养模式,即夯实区县民政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照料护理人四方责任;建立特困供养对象住院“免交押金、先行救助、事后结算”工作机制。制定分散特困供养对象“八个一”工作措施。“418”特困供养模式先后被铜川日报、中国社会报进行刊登宣传。同时,联合司法部门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建立特困照料三级包联责任制,共发现问题436个,已全部完成整改。此项工作受到省厅充分肯定,在全省专项整治行动推进视频会上进行交流发言。(三)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和动态监测。为进一步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分层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印发了《关于做好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工作的通知》,严格按程序开展精准认定。(四)做好常态化督帮及动态监测相关工作。印发《关于<2023年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安排及督帮工作计划>的通知》,成立常态化督帮工作专班,对各区县开展了七轮次督导检查;全面完成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发布的核查任务,开展核查12批次涉及8584人次,已全部消除风险点;在全省率先会同市乡村振兴局印发了《关于做好社会救助及动态监测有关工作的通知》,将全市3209名“三类人员”中的2354人纳入兜底保障,占73.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民政系统乡村振兴系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视频会上进行了交流发言。(五)加强信息核对确保精准救助。我中心积极发挥核对职能,印发了《铜川市救助家庭信息核对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推进与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等10个部门单位的信息互联互通,集中对20500条共享信息进行了数据筛查,对其中7235条符合救助政策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建立周核对工作机制,每周安排专人对新增人员进行一次核对,乡镇(街道)及时上传拟纳入救助人员信息,区县民政每周统一提交信息核对报告,市民政局于3个工作日内反馈核对异常信息,区县民政局及时研判,指导基层及时纳入或退出。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今年以来,以动态调整下的应保尽保为目标,两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全面铺开,组织人员对各区县开展了七轮次督导检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制作了三期申请社会救助流程短片、四期社会救助政策问答及宣传册、手提袋等宣传品,印发了六期《铜川民政》工作简报,为两万余名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84.687万元、取暖补贴1048.19万元。截止12月底,一是我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2836户27341人,发放保障金13290.26万元,其中:城市低保4582户8634人5418.7万元;农村低保8254户18707人7871.56万元;二是全市认定低保边缘家庭2100户6430人,其中农村1768户5616人,城市332户814人,并及时将名单推送给医保、住建等部门落实专项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享受到相应救助政策,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三是新增核对5974人,其中:低保2005人,低保边缘家庭725人,临时救助3206人,特困人员38人,核对出现异常信息人员866人。对死亡火化人员在系统内进行实时比对,共核对死亡火化人员1708人,包括78名社会救助对象,其中低保62人、特困供养13人、低保边缘家庭3人;四是特困供养对象1679户1723人,共发放保障金1773.9万元;其中城市特困155户157人,农村特困1524户1566人;累计对特困人员实施医疗救助669人(次)支出27.15万元;五是基层累计走访排查困难群众35949户84113人,通过排查纳入低保1097户2246人,纳入特困182人,实施临时救助12890人次,发放资金1669.25万元。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自查和检视,我们工作总体完成较好,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一是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二是部分干部以案头工作为主,而下基层调查研究相对较少。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事业工作提升,加大对工作人员理论政策学习和全市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成立督导组,对全市救助工作开展调研和督导检查。2024年工作计划2024年,我中心将持续开展社会救助扩围增效,重点做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适时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力争到2024年底低保保障人数再增长1000人左右;二是开展一次集中信息核对工作,提升救助精准率;三是坚持党建领航工作,持续推广“党建+社会救助”亮点品牌;四是完善铜川市临时救助制度,出台《铜川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实施细则》,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行动,推动形成梯度救助格局。五是制定《进一步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细则》,以政策制度保障全市特困供养人员基本权益。六是常态化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安全有所保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