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宁陕县>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

发布时间: 2024-03-22 16:43
单位名称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天然林、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管理保障。业务范围:负责全县天然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住所 宁陕县城关镇迎宾大道33号
法定代表人 黄晓
开办资金 22.5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宁陕县林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56万元 16.96万元
网上名称 宁陕县天然林保护站.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5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开办资金。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度,我单位在县林业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一年来,我站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林业兴县”发展路径,全面践行“两山理论”,大力推进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林业生态工程。一是实行护林员“网格化”精准管理,全面夯实了240.73万亩天然林管护责任。县林业局与乡镇农综服务站、上坝河林场,乡镇农综服务站与村组护林员层层签订了森林资源管护协议,全县11个镇,71个行政村(含农村社区),11个护林站,292名护林员,共签订护林合同292份,责任落实率100%。聘用村组护林员292人,要求村级护林员每月巡山必须达到22天以上,书写护林日志22篇以上,记录林业纪事和巡山工作情况。组织全县分镇、村护林员培训50余场次。二是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加快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积极争取省、市主管部门项目支持,2023年下达我县陕西旬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保护补助项目建设湿地监测点2处,投资100万。按照要求已完成方案编制、评审批复、采购和合同签订。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三是完成全县生态护林员工资兑现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政策,加强财政惠民补贴资金管理,简化发放程序,减少发放环节,降低发放成本,提高发放透明度,根据宁政办发〔2014〕40号文件,我站对全县的823名生态护林员进行考核,兑现管护费。(二)野生动植物保护持续加强。一是动植物保护宣传常抓不懈。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在全县开展了“2023清风行动”专项行动工作,全面禁止野生动植物非法交易,严惩非法猎捕、采集、交易、运输、寄递、食用野生动植物行为,协同推进全链条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共查办案件9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11人。积极参与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爱鸟宣传日,并制作了主题为“你我携起手来,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电子宣传视频。二是野生动物救助工作有效开展。2023年共救助野生动物18起,12种野生动物,其中:12起经过救助后,符合放归条件,就近选择合适的地点予以放归自然,其中6起,经过救助无效后死亡。对救助时已死亡的,游隼、红腹锦鸡、白鹭、猫头鹰等都已按要求做了无公害化处理。三是做好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兑付工作。今年完成兑付野生动物肇事补偿金253000元。四是动植物人工繁育监管扎实开展。全县林麝种源调配15只,新生林麝幼崽269只,共有林麝存栏量956只。五是护秋狩猎工作正常运行。成立了7只以猎狗为狩猎工具的护秋狩猎队,主要工作形式为驱赶野猪肇事损毁农作物行为,同时也对野猪野外种群的数量进行调控。护秋狩猎队共出动140余次,猎捕野猪42头。六是积极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按照市绿化委员会的文件要求,对全县原有的40棵省级挂牌古树进行了全面普查,普查采取现场拍照、定位,并对所有古树加挂了省绿化委员会制作的统一标识牌。(三)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精心组织,按要求完成了松材线虫病专项普查。我站严格对全县28万亩松林进行了普查监测、城关镇、筒车湾镇2个疫点镇的51个疫点小班未发现病死松树,实现2镇无疫情。由华山松大小蠹、松褐天牛等原因致死松树5317株。二是综合防治,全面完成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任务。共清理枯死松树25774株。通过近年来的有效防治,已控制住了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势头。三是积极推行绩效承包制。全面落实县林业局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实行县、镇牵头抓总、林业部门抓落实、指挥部成员单位分片督导、村组(社区)配合、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于2023年12月在我县实施疫木防治绩效承包制度。四是加强检疫封锁,疫木监管到位。利用我县4个临时检疫检查站,对调进调出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包装材料等)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调运苗木、松木及其制品。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分析。通过天保站一年来的努力工作,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资源管理能力日益加强,森林生态功能进一步提高,林区民生明显改善,野生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全县人民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和关注,增强了群众保护森林、改善环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林长制全面实施、森林草原等生态资源保护发展、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林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经济效益分析。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森林面积持续稳定,森林蓄积增加5.8万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逐步提高,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系统进一步恢复。森林资源管护带动1118名农村人口就业,其中天保护林员292人,人均年增收1200元;生态护林员(已脱贫人口)823人,人均年增收7200元。野生动物伤人肇事赔付为农户止损27万元;护秋狩猎队35余人,人均增收6000元。森林病虫害防治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31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1.4万元。三、存在问题。(一)我县地处秦岭核心区,林地面积大,地形复杂。天然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全覆盖难度较大,病害传染源扩散存在较大隐患。(二)松材线虫病防治经费不足,给我县的总体防治工作留下了隐患、增加了难度。(三)部分天保和生态护林员存在履职不力的问题。四、改进措施。(一)将林长制和护林员“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切实发挥镇村两级林长和天保、生态护林员履职能力,构建群防群治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二)积极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报,争取松材线虫病防治项目支持和资金倾斜力度。(三)加大对天保和生态护林员督查、考核、培训力度。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进一步完善管护体系和制度建设,认真做好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加强依法治林的力度,降低森林资源灾害发生率和人为消耗量,促进森林资源恢复性增长。(二)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帮助林区群众致富,助推乡村振兴。(三)积极开展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和野化放归工作力度,推进野生动植物基因库、繁育基地建设;配合森林公安严厉打击和查处乱捕滥猎、非法经营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四)加大森林病虫害宣传、监测预报、检疫封锁和除治力度;严格检疫执法,遏制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蔓延;大力推广和应用生物、先进药剂药械防治技术,促进无公害防治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