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3年在区委、区政府和乡村振兴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业务活动情况(一)互助资金工作2023年全区互助资金再次实现“放得出、用得准、收得回、有效益”的目标,互助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不断推进,管理人员、会员积极性明显提高,资金周转使用率稳步提升,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夯实。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全区共有互助资金协会133个,协会共吸纳会员9194户,其中脱贫人口会员4608户,占总数的50.12%,资金总额7790.8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352.46万元,入会农户缴纳基准金487.37万元,占用费滚入1907.09万元,其他收入43.89万元,累计发放借款55509笔、4.58亿元(2023年发放借款3832笔、金额6501.41万元),历年到期借款回收率99.97%。1.强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协会运行操作根据省、市互助资金相关政策,结合全区互助资金发展现状,强化互助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一是优化基本管理制度,二是强化公告公示制度,三是规范会员大会制度,四是完善会员信用管理制度,五是健全年终考核制度。2.强化借款放收督导,提升资金周转效率坚持将互助资金借款发放、回收作为全社工作的首要任务,积极组织、督促协会进行互助资金借款发放、回收。一是指导借款发放,二是指导借款资料整理,三是督促借款回收,四是有序开展年终结算,五是指导做好下一年度借款发放计划。3.强化借款资金使用,支持发展主导产业明确互助资金借款必须用于产业发展,积极引导、鼓励互助资金会员发展本村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一是引导会员发展主导产业,二是适当增加借款金额,三是强化监督检查。4.强化会员激励措施,激发会员诚信借款积极贯彻落实互助资金会员激励措施,不断激发提高会员借款积极性、诚信度以及参与度。一是进行占用费补贴,二是开展信用等级评定,三是实行借款差额化。5.强化管理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素质持续加强互助资金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改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缺乏必要金融、管理知识的现状,努力提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一是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二是选优配强管理人员。6.强化奖优罚劣举措,激发协会积极担当建立健全互助资金协会及管理人员奖罚激励措施,着力提升协会管理人员积极性。一是建立资金统筹使用机制,二是建立资金奖励注入机制,三是建立新增会员奖励机制,四是组织开展年度考核,五是实行“基准补助+绩效奖励”。7.强化风控体系建设,保障资金运行安全坚持将互助资金风险防控工作常态化,持续强化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和落实,不断夯实资金安全这一互助资金协会运行基础。一是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完善账户监测机制,三是严格落实联保机制,四是不得动用现金,五是优化会员结构,六是启动退出程序。小额信贷工作2023年全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发展健康有序,新增贷款规模和贷款余额明显增长。截止2023年12月31日,全区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存量贷款1.37亿元、3108户,户均4.43万元,新增贷款1553户、7193.04万元,获贷率12.44%,逾期22户、38.26万元,逾期率0.28%,各项指标均位居全市第一。1.坚持四个强化,确保工作落实精准度2.抓好四项环节,确保发放流程规范度3.筑牢四层保险,确保风险隐患可控度小微企业贷款补贴工作情况2023年按照“经营主体自主申报、区扶贫社审核兑付”的流程,共对横山县通远综合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小微企业补贴贷款利息37.85万元,被补贴小微企业累计辐射带动农户853户。1.明确联带对象,确保“带得准”2.建立利益联结,确保“带得稳”3.强化政策支撑,确保“带得久”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全区133个互助资金协会,吸纳会员9194户,资金总额达7790.81万元。协会运行及管理情况较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脱贫群众在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难题,有效的推动了羊子养殖、小杂粮种植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全年累计培训协会管理人员1330人次,有效提高了协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小额信贷在助力群众稳定增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推手作用不断增强。全区小微企业帮扶积极性显著提升,被带动群众户数大幅增长、收入持续增加。三、存在的问题1、工作责任落实还不到位2、互助资金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四、改进措施1、进一步完善单位的规章制度2、进一步加强协会管理人员的培训3、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五、下一年工作计划1、做好互助资金借款发放回收2、强化互助资金管理人员业务培训3、强化互助资金借款使用情况检查4、强化互助资金风险防控5、做好小额信贷相关工作6、做好单位自身建设7、完成好乡村振兴局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