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阴县> 汉阴县公共资产经办中心

汉阴县公共资产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4-03-22 14:54
单位名称 汉阴县公共资产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依法管理公共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公共资产产权管理、报废报损、调剂等审批;出租、转让、开发等运营及收益管理,日常监管和绩效评价等。
住所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凤凰大道47号
法定代表人 尹路
开办资金 247.4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阴县财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48.64万元 274.4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于2023年12月按规定申请变更登记了法定代表人。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3年,我单位在汉阴县财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打牢资产管理基础。严格落实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制度规定及《汉阴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资产日常监管,确保公共资产管理严在日常。出台了《汉阴县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及办公用房配置标准》,进一步规范了新增资产构建标准,节约了财政资金。落实资产专管员制度,全县共有资产管理员122名,具体负责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圆满完成国有资产年度考核工作,依据《汉阴县国有资产管理考核办法(试行)》,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全县66个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考核,并对完成较好的单位提出通报表彰,提高了各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二)全面开展资产条码化。为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国有资产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管理水平,实现对国有资产配到处置的全过程周期管理。先后两次开展资产条码化业务培训会,全县共112个行政事业单位,共计205人次参加会议,通过课程讲解、实操演示、解答疑惑,各单位资产管理员熟练掌握了资产赋码、条码机的使用和维护、数据的更新等,并将资产条码化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截止年底,各单位已全面启动条码化工作。(三)精准盘活国有资产。聚焦“六稳”“六保”,树立“资金资产一体化”管理理念,按照“六个一批”模式,充分挖掘资产潜能,有效盘活全县国有资产,推动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一是对全县公共停泊车位特许经营权进行盘活,盘活资金1.6亿元,极大缓解了财政压力。二是通过摸底筛选和资产评估,将54处资产(评估价值共计4089.32万元)注入到县乡村振兴集团及子公司,增加公司及子公司实收资本。三是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医保局,行政审批局等11个单位的办公用房进行优化调整,节约了财政资源,提高了办公用房使用效率。四是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将城关镇高家岭原渔种场(宗地面积10800㎡)土地用于县职教中心迁建项目。(四)严格资产监督管理。一是严格资产家底关。紧盯“资产、资本、资源”,定期开展清产核资,坚持月报和年报制度,全面准确摸清资产底数,做实资产盘点,建立资产“小卡片”,依据总量、分布、结构等建立“身份”信息台账,实行资产信息动态共享,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二是严格资产转固关。坚持资金资产齐抓并重,对政府投资形成的在建工程积极推进转固。三是严格资产管护关。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起“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管责任体系,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四是严格资产配置关。严格执行资产构建预算制度、资产配置标准、采购审批和投资评审,对无预算、无资金来源、超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核通过,规范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行为,有效杜绝了资产的闲置浪费。五是严格资产处置关。严格履行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处置。(五)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一是“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七大类31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县发投集团、乡村振兴集团平稳运行,改革成果得到市级充分肯定,连续两年作为县区代表在全市国企国资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二是布局结构优化调整。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为方向,不断优化集团公司内部设置、人员配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配置效率显著提升,5大经济板块日趋形成。三是融资平台整合升级。按照“以市带县”工作部署,全面完成县发投集团股权上划和工商变更登记工作,由县发投集团代表县政府完成向市交投集团出资500万元、市物流口岸发展公司出资350万元。四是国有经济总体平稳。国有企业全力以赴稳增长,有效投资放量提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基础配套、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积极发挥国企带镇村作用,国有经济提质增效。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公共资产管理方面。严格履行资产购置和处置审批程序,全年共计审核资产购置721批次、购置资金3711.22万元,全年审核资产处置37批次,资产处置原值642万元。加强经营性资产经营和管理,2023年完成公共资产收益878.85万元,全县经营性门面房收入90.31万元。(二)国有企业管理方面。截至2023年度,汉阴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1.67亿元,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92亿元,利润总额659万元,缴纳税费2037万元。逐步形成园区经济、乡村振兴、文旅交通、智慧科技、城市管理、新型能源六大经济板块,县属国企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资产盘活利用力度有待加大,存在部分铺面(马道巷门面)和资产闲置现象;二是资产管理条码化工作有待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三是国企债务基数大,发展负担重,国企人才队伍建设支撑不足。(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大国有资产盘活力度,根据市场情况组织调研,对经营性资产租金进行适当调整,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二是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一体化,进一步完善资产的条码化,提高资产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大企业监管力度,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县属国有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四、下一步工作思路。(一)严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严格落实资产管理各项制度,坚持月报年报,及时更新系统数据,加强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管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长期发挥效益。(二)加强存量资产盘活利用。在全面摸清全县国有资产、自然资产、扶贫资产、公共资产和村集体资产的基础上,围绕国资“五大”功能,按照充实办公用房一批、服务民生事业一批、支持产业发展一批、盘活市场经营一批、壮大国有资本一批、支撑重大项目建设一批的“六个一批”工作措施管好盘活国有资产,进一步在智慧化国资管理、资产盘活利用、项目策划招引、提升融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好国资的价值和功能。(三)全面提升国企经营能力。聚焦全县六大产业链,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探索将城区弱电管网、物业管理、土地收储、矿砂开采等有关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事项移交国有企业管理,拓展国企经营范围。不断修订和健全国资监管制度,强化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全面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扎实开展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逐项破解企业承接资源、资产、项目等方面的堵点难点问题,消除企业发展瓶颈壁垒。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