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吴起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县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统计报送信息化统计指标;信息化基本知识培训;评审验收信息化项目;维护更新政府公众网;管理全县网络信息服务行业。 | |
住所 | 吴起县农林水牧大厦7楼 | |
法定代表人 | 宗伟 | |
开办资金 | 26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吴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1万元 | 108万元 | |
网上名称 | 吴起县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3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吴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加强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一是积极在政府网站发布各类政务动态。2023年,我县全年主动公开信息总数3857条。其中,通过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政务要闻561条,视频新闻214条,镇街动态419条,部门动态633条,公示公告280条,公开发布财政、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信息990条,开展调查征集2次,县长信箱收到信件135条,答复135条,答复率达100%。二是不断加强政民互动。为进一步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深化政务公开,建设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开放型机关,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我中心成功举办了吴起县2023年大学生到政府机关见习活动。三是持续强化业务能力。我中心积极参加了市政务公开办举办的“2023年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建设工作务实培训会”,为进一步做深、做细我县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工作提供指引,加强了网站运维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高度重视政府门户网站各栏目信息审核,对信息更新慢、错误链接、敏感词等问题及时反馈并进行整改,提高了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公开质量,促进了我县政府网站内容保障维护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二)整合利用资源,发展智慧化工程。一是数字乡村转型增收。建立完善了乡村数字化信息系统,打造场景化,人本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新乡村,完成了吴起街道办南沟村、长官庙镇李沟村、周湾镇王树湾村、庙沟镇楼坊掌村、白豹镇土佛寺村、长官庙镇长官庙村、五谷城镇凤寺村、铁边城镇杨庙台村8个数字乡村建设,建成了平安乡村、智慧大棚、智慧养老、智慧党建和旅游导览等,整合配备了乡村公共区域千里眼监控79套、高点高清鹰眼4套、平安乡村安防高清摄像机340套、智慧大棚系统50套,乡村文旅导览系统3套,建成溯源追溯系统1套,已在3个行政村投入使用,通过三情监测系统和水肥一体智能管控系统,进行精准化施肥、施药,实现农作物生产节肥约20%、节药约30%,使农民成为数字乡村平台的最大获利者。二是建成了防汛应急指挥平台,对城管、公安、交警、应急等领域所有图像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最大限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互控,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召开会议,更加灵活、高效的无缝式视频沟通,实现远程音视频沟通协作、行政会议交流、可视化应急指挥调度等工作。三是建成了视频融合共享平台。为打破数据壁垒,加强视频资源集约化利用,我中心基于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将各部门、各场所视频资源统一聚集起来,以集中监管、集中共享为主导,形成统一、集中、高效的视频融合共享平台。四是推进政务运行数字化转型。为统筹推进政务应用系统集约建设、互联互通,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我中心按照省政务大数据中心要求,全面加快推进“秦政通”政务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推广使用,为我县党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了跨部门跨层级的“公文、会议、事务”等网上、掌上办公服务。(三)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妥善应对突发事件。一是制定网络应急预案。整合现有的应急报警、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短信等资源,保证信息报告和联系渠道畅通。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加强对各类突发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和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持续监测。二是强化网络安全培训。中心安排了四个课时的培训计划,提高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和防护水平,确保电子政务网络和政府门户网站的安全运行。三是组织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演练。按照中心工作实际,组织进行了网络通信线路故障及排除、计算机病毒排除、网站被篡改处理演练,妥善应对和处置我中心网络设备和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确保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工作人员对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应急保障能力。二、社会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在吴起县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基础上,打造具备吴起特色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与数字化技术的共享。结合“长征文化”、“退耕还林第一县”等特色文化,打造吴起特色品牌,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通过城市品牌的建设和发展,推动城市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城市品牌的持续发展注入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动力,有效强化城市品牌的建设,加速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速度,支撑多领域普惠发展。(二)经济效益。吴起县初步形成数字化服务新业态,围绕数字价值链所包含的数据生成、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等系列数据增值环节,衍生出数据服务、数据产品和数据应用等战略性新兴数字业态,有效促进了吴起县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农业智慧化管控系统,预计每年产生经济效益800万元以上。打造吴起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推动“农业+旅游”双循环融合促进,加快一三产业协同发展。立足县域实际,打造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发挥其示范带动效应,成为吴起县县域经济价值再造的重要驱动力,用数字经济建设助推县域经济融合发展。三、存在问题虽然我中心在政府门户网站管理运维和智慧城市发展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个别业务部门信息公开上传时效性较低,留言回复格式不标准报送信息内容不严谨、配图不规范等问题。二是与国家数据共享平台以及省市业务数据对接困难,数据分散不统一,缺乏上级部门的数据下沉共享,缺乏常态化数据归集体系,导致各部门、各层级间的隐形壁垒难以打通,形成“信息孤岛”。三是受制于县域能级的限制,缺乏市级人力资源支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人才紧缺,导致数字经济建设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滞后,制约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四、整改措施加强网站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网上办事、网上咨询、百姓投诉、建言献策、领导信箱互动交流等功能,加强对各镇街、部门网站管理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这一平台的实效,方便人民群众办事。(二)深入理论学习,提升服务水平。制定完善县政府门户网站、网络安全、智慧城市管理运维专项业务培训计划,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和研讨交流,深入学习相关信息化专业知识,提升工作人员水平,将所学理论知识用于指导推动实践,提高我县基础科技水平,助推我县信息化建设工作深入开展。(三)瓦解“信息孤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从智慧城市建设的大局着眼和入手,按照吴起县“十四五”信息化总体规划,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城市标准化,优化智慧城市体系架构,充分发挥标准化建设的“统一规范”作用,有效瓦解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中心将攻坚克难,强化措施,严格按照中省市对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以及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要求,全力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和智慧城市管理运维等各项工作。一是加强平台管理。进一步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管理,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回应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致力于将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信息公开平台、更加权威的政策发布解读平台。二是用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为目标,将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平台与数字应用场景相结合,打造智慧党建、智慧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教育、文化旅游等智慧化场景,全面促进乡村振兴。三是用数字技术推动科技水平。积极响应省市关于“秦创原”的各项政策要求,建立吴起县“秦创原”创新服务基地,通过线下基地,线上服务平台模式,将延安、西安以及全国的创新课题引入到吴起落地。同时深入推进政府、企业、高校三方合作,与延安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拓宽我县基层与上级人才发展通道,激发干部与技术队伍干事创业的活力,不断充实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力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3年度优秀基层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